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梁武帝西來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不投機達摩渡江 遭讒譖昭明屈死(3)


  卻說梁主回到宮中十分大怒,即傳旨著羽林軍士速擒妖人道士陳羽生。又傳旨著百官大臣入朝商議國儲大事。不一時百官齊集朝中,梁主即臨便殿,含怒與眾文武說道:「朕即位以來,素修仁德,被于四方。不期朝廷父子之間往往逆倫敗俗。今東宮不肖,見朕久居大位無計可乘,而與妖人陳道士設謀魘害詛咒朕躬,使朕陰中其毒,幸我佛有靈慈悲,使朕一日覺察,搜獲魘害之物。此乃欺君欺父,與篡位一樣,罪不容於死矣。但立儲有年,一旦驟置之死,爾卿等只說朕無過而覆大倫。朕究律令,凡民間有蠱毒魘昧等情,罪在不赦。朕今與卿言明,明正其罪。」

  遂將掘出的白骨細細說了一遍。諸文武百官聽了一齊大驚,連忙俯伏奏道:「乞陛下暫息天威,垂慈震斷。東宮太子孝友仁德,朝野皆聞。未有孝於母而不孝于父、不謀於未立之先而謀於已立之後。太子學貴天人,修身執玉,行藏合乎中庸,每以希聖希賢自居,豈蹈市井無知,而為此悖理亂常之事遺譏後世?此必無之理可知也。至於獸骨埋入地中,處處皆有,何足為異?若陛下信此暖昧饞言而加罪於東宮,實非盛世所宜出也。乞陛下速誅獻讒之人,寢息為幸。」

  梁主怒猶未息。當有侍中徐勉流涕,因願以身代,一時滿朝臣子皆免冠裸衣於地,哭奏道:「陛下若罪東宮,臣等各以身代之。」

  一時哭聲徹於殿前。梁主見百官痛哭流涕為太子申訴,怒氣漸平。

  只見眾武士早擒了陳道士來見梁主,梁主大怒道:「此系妖人;何須審問,速去斬之,以滅其跡。」

  眾武士便不由他分說,將陳道士綁出。此時陳羽生已嚇得癱軟說不出話來,只雙眼流淚。早被武士牽出斬首市中,豈不冤哉!後人讀史譏梁武之畏死而惜陳道士之冤,有詩道:

  道士何妨明禱禳,如何暗做魘魔腔。
  他人災禍未曾免,自己身先受大殃。

  梁主喝斬了陳道士。又俯首尋思,尚未釋然,眾臣又奏道:「乞陛下仁慈隱諱,以全天性,使東宮自安,社稷之幸,蒼生之幸,臣等之幸也。」

  梁主點頭應允,因而回宮不題。

  卻說太子聽了宮人之言要求辯白,卻被妃妾牽衣啼哭攔阻,便躊躇不進,只得又使人來打聽。忽報說梁主設朝聚集百官商議,恐有不測。後來太子聞知,轉放心坦然道:「但願加罪,使父王無怒無怨,雖死亦安矣。」

  又忽來報說道:「皇爺已將陳道士斬首。」

  太子頓足道:「冤哉,枉矣!」

  忽又報說道:「賀喜殿下,虧得眾文武勸解,皇爺方有喜色。」

  太子聽了不語,不一時又報說道:「皇爺已入後宮,並不提起,一天禍事化作冰消,殿下之幸也。」

  太子聽了,悸憂雖已釋去,卻暗暗尋思,轉不悅起來道:「為臣子者,有過則當明正訓責。今父王不明正訓責於我,反諱而不言,是聽諫臣之言,外存天性,內實有疑而未決也。但疑慮之事,我心無愧怍,久後自明。只可恨者玉遭瑕玷,使我負不孝之名,遺笑千古,不獨千古有譏,即今日殿陛之間群臣盡言。是臣子處上下之體,焉知無疑我之人?群臣懷疑,使我何顏與朝士相接而立於廟堂為民上乎?由此傳開則天下之人皆指我為不孝之君矣。」

  太子一時想來想去,想到傷心之處,禁不住淚下如雨。眾宮妃再三勸解,方才收淚入宮不題。

  卻說梁主,一日宮女報說芳樂苑中牡丹盛放,梁主遂傳旨請志公賞玩。不一時志公入見,各問訊畢,內侍設宴。席間梁主同志公談了半響,又素供將半,梁主忽問道:「如何是惡風吹船飄落鬼國?」

  志公道:「你從那裡聽得,也來問我?」

  梁主忽然聽了,不覺勃然變色,滿面通紅,旁邊內侍俱各暗暗吐舌。志公見了笑說道:「陛下發此嗔怒,便是惡風吹船飄落鬼國也。」

  梁主聽了方徐徐斂容,點頭稱善。既而宴罷,梁主攜手志公,同步花間,因對志公道:「吾師可能為此花而酬以佳句否?」

  志公即合掌而吟道:

  擁毳對芳叢,由來迥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豔異隨朝露,聲香遂晚風。
  何須待寒落,然後始知空。

  梁主聽了大喜道:「吾師可謂善誘矣。弟子豈生怠心。」

  自此梁主信佛益專。

  卻說韋睿到任之後見干戈已息,無用武之時,每遇政事之暇與弟子教習武藝,排練陣勢,操練士卒。不數年忽報柳軍師已死,同事之人已亡八九,因不勝感歎道:「我老大猶食祿,恥也。」

  遂上表請旨還鄉,未幾卒于家,時年六十有七。聞報梁主,梁主甚痛之,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賜東園秘器,朝衣一具,衣一襲,喪事取給于宮,贈侍中、車騎將軍、永昌侯,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嚴,襲一子。後人有詩贊其忠勇上應星辰道:

  聞說功臣半喪亡,驚拋榮貴請還鄉。
  丈夫出外無沾滯,青史方能姓名香。

  過不多日,忽報張弘策病卒于任。時年七十。(按張弘策為東昏餘黨作亂潛害,時四十七)梁主甚裒惜之。給第一區,衣一襲,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蠟二百斤,鼓吹一部,諡曰湣,蔭其一子。後人有詩贊之道:

  又是功臣又是親,不驕不吝宛儒身。
  千秋想像誰堪匹,除卻周公無別人。

  卻說太子受了一番不白之冤,每欲明白,因又想道:「我若去辯明,是彰父之過也。」

  遂隱痛於心,便終日鬱鬱不樂,飲食少進。到了辛亥年二月竟臥床不起。一時東宮內外,大小驚惶,要來報知梁主。太子忙止住道:「我病無奇,若使父王聞知必為我添憂,若添憂益增我罪也。」

  宮人不敢傳報。那一日病加沉重,只得悄悄背著太子報知梁主。梁主著驚道:「為何不早來報我,以致如此!」

  宮女便說太子不欲奏知之意。梁主聽了忙來看視了一番,回到淨居殿中拜求三寶,誦持經典,與太子日夕懺悔早脫沉災,起居如昔。一日拜佛誦經畢,做了一首懺悔詩,使內侍送于太子。太子在床上接了展看,只見上面寫著《佛前懺悟詩》:

  玉泉漏向盡,金門光未成。
  繚繞聞天樂,周流揚梵聲。
  蘭湯沐身垢,懺悔淨心靈。
  萎草獲再解,落葉榮重榮。

  太子看了流淚說道:「多蒙父王勞心懺悔,愛我殊深。」

  遂舉首在枕上謝恩,又使長子歡入內謝恩。不期太子之病日重一日,百官聞知俱紛紛到東宮問安。問安一次,太子必整衣端坐與之接談。到了四月間,一日太子在床上想起前事,不禁痛哭流淚,嘔血數升,一時痰往上塞,不知人事。妃子宮女圍抱叫喚,方漸漸回過氣來,忙使人去報梁王。只因這一番有分教:前事未忘,後事日促。不知太子的性命果是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