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梁武帝西來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八回 魏文帝兵敗班師 蕭元帥功成出鎮(2)


  魏兵不能抵擋,早分頭奔潰。韋珍退走。蕭懿追來。韋珍走入斜谷,忽然大雨,魏兵將皆饑,遂截雨注米,執火在馬上炊之。軍士尚未得食,蕭懿帶眾將追至。韋珍且戰且走,遂率軍還于仇池去了。蕭懿見魏兵敗去已遠,遂不復追趕,蕭懿大勝班師而回。正是:

  萬馬南來氣概雄,旌旗閃閃蔽長空。
  若無定國安邦策,怎得封疆掌握中。

  蕭懿遂上表奏捷。

  過了些時,齊明帝蕭鸞改元為永泰元年。正該享國,不期到了秋七月,忽抱病甚篤。因太子年幼,恐被人謀篡,因囑之道:「行事不可落於人後。」

  說罷而薨。又遺詔以徐孝嗣為尚書令,沈文季、江佑為僕射,江祀為侍中,劉暄為衛尉,政事委決蕭遙光、蕭坦之,又進蕭衍為晉安王司馬領雍州牧,蕭懿為持節都督益州刺史,以下文武官員並加恩賜。在朝文武遂立太子即位,改號永元元年。

  這太子是蕭鸞第三子名寶卷,字智藏,時年一十七歲,蕭鸞生有十個兒子,惟寶卷最為溺愛,故立他為太子。他恃寵愛在宮時嬉戲無度,今即帝位,益無忌憚。時蕭鸞之柩停在太極殿中,文武百官朝夕哭臨,百官舉哀之際,寶卷亦必同哭,哭時即說喉痛止哭,過不多幾日,寶卷不耐煩起來,見了靈柩在殿,心甚厭之,傳諭速葬。徐孝嗣固爭道:「先帝骨肉未寒,正臣子抱痛之時,怎忍便議葬事,也須逾月方得盡臣子之情,即黎庶之家亦必終喪,何況天子!毋為天下後世所譏也。」

  寶卷無奈何,只得依從。一日,有中大夫羊闡入臨哭奠,俯仲哀切,忽脫帽在地上,他頭禿無發,頸項瘦長,一時露出禿頭。寶卷正在同哭之時,看見羊闡露出如此形狀,忽大笑起來,對左右大臣說道:「禿鷲啼來乎?」

  鷲禿鷲也,其狀如鶴,頭禿頸長,其性貪惡。寶卷借引《詩經》「有鷲在梁」之語以譏笑羊闡之頭禿項長也。眾官聽了,俱各驚駭。寶卷自即位以來,只在宮中寵倖官妃,溫柔鄉里作樂過日,絕不與朝士相接,專信宦官及左右禦刀應敕之人。一月之間寶卷必出宮二十餘次,及出宮時又不言去向,所到之處不許有人窺見。每出必先使人驅逐百姓,只許留空宅,如搜出一人實時斬首。或三更出宮,鼓聲四出,火光燭天,跟隨內侍俱戎裝跨馬,執戟操戈,橫行道路,士民驚恐。

  一日,寶卷出遊沈公城,有一婦人臨產,躲避不及,便藏匿室中。這日寶卷驅騁而來,近侍忽搜出此婦,便綁來見駕,寶卷見了大怒道:「何物妖婦,敢違旨犯駕?」

  那婦人哭奏道:「民婦焉敢違旨取死,實因懷孕將產,不能行走,故丈夫將民婦藏匿,只道可以躲免,不期皇爺駕到搜出,民婦自當萬死,但民婦的丈夫年將五十,尚無子嗣,今雖男女未分,實圖一線相延血食,乞皇爺法外寬容饒命罷。」

  說罷,叩頭不己,寶卷聽見說出懷孕將產,便十分大喜,因對左右說道:「今宮中的妃妾正懷龍種,只不知腹中是何模樣,如何成形,若剖而視之,是亦快睹,只是不好行得。」

  梅蟲兒道:「陛下既欲看男女之形,今日恰然有之,實千載奇逢,賞心之事,剖一民婦,何傷大體。只不要使廷臣知道,免得又來上本瑣碎。」

  寶卷聽了大喜,道:「汝說得甚妙。」

  即叫近侍剖看。眾近侍得不的一聲,使掣出三尺青鋒,將那婦人不由分說擁至庭中,綁在柱上,也不管婦人啼哭,竟將衣服分開,刺入尖刀,嘩喇一響,那婦人大叫一聲,已自氣絕。近侍將腸肚分開,取出一個血胎來,將刀割開,卻見一個小娃子滾出,在地啼哭跳躍。近侍便血淋淋的呈與寶卷觀看。

  此時寶卷雖然一時暴戾,要看小孩子的樣兒,及見近侍如此動手,未免心中一時不安,然亦無可奈何,今忽見將小孩子獻上,哇哇啼哭,又手腳俱能跳動,一時見了反生歡喜,因定晴細看,說到:「爾母已死,啼哭何益。」

  因對梅蟲兒道:「可將這孩子發與民間有乳之婦,養他大了,庶不負朕一番好生之意。」

  說未完,那血孩子哭聲漸低,早已四肢俱直,嗚呼哀哉了。寶卷見了,也歎息了數聲,便叫人拋去。正是:

  如此行刑說好生,自應桀紂己稱仁。
  江山無福常消受,火速荒淫送別人。

  自此寶卷在宮全無忌憚,終日荒淫,與一班佞臣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在宮內芳樂苑中作樂。一日寶卷見他三人歡情未暢,因問道:「今日爾等神情索然,使朕甚不愜意,是何緣故?」

  茹法珍見問,連忙俯伏,乘機奏道:「臣等盛蒙皇上寵愛,敢不竭力以副陛下之歡心,只因近日被這些廷臣文章談論,說我等蠱惑君王,臣等只得要避嫌避疑,以後不敢進侍矣。」

  寶卷聽了,含恕道:「朕尊為天子,富有四海,當此升平之際,君臣同樂有何不可?莫說帝王,即士庶之家,苟處富貴,亦有二三知己,風花雪月,美景良辰,同游作樂,豈朕轉不如也?」

  梅蟲兒連忙奏道:「士庶之家,隨心所欲實無拘束,今陛下徒有天子之名,動則拘禮,稍著過情,動不動就有在廷臣子指引譬喻,援古證今。若不聽他,他便說主上失德。陛下雖欲隨心取樂,實不能也。」

  寶卷聽了,一發大怒道:「朕臨大位,手操生殺之權,豈肯受人拘束!爾等不必多心,只與朕暢懷同樂,方見汝輩忠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