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 上頁 下頁 | |
第十四尊 持履羅漢(1) | |
|
|
菩提多那尊者,姓剎利帝,南印度國王幼子。性極聰慧,質極純篤,好善樂施,名聞裡閈。早年有志沙門,第未得高人印正。及般若多羅遠來行化,國王信佛,施以無價寶珠,因見其三子。尊者即出國王所施之珠,以觀三子之見。彼二子皆囿於世味,獨幼子慧辨超群,尊者深器重之,為改名達磨菩提。從游波羅,自謂所依得人,一味恭稟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嘗廢缺。多羅選擇于弟子中惟達磨一人堪作如來法嗣,悉將奧義對達磨傳之。宋孝武大明元年,自放二十七道神光,現一十八變而逝,尊者為師建塔,始繼其志,述其事,演化本國。遠近眾生,如尊者道有真傳,皆靡然向風從之。尊者在本國演化經六十餘年,所從游眾生,大以成大,小以成小,竊隙光以自照,浚餘潤以自滋,得其濟渡者,其麗不億,其功無量。有詩為證: 三子皆為帝裔苗,菩提慧辨寡為儔。 多羅知是如來器,奧旨心宗向彼投。 如來三寶之道,無一人不篤信,無一人不敬重。獨達磨之侄異見王獨立一門戶,輕人之所罩,謂寂滅之教,當擯之宮牆之外。毀人之所信,謂虛無之道,不容於名教之中。異端橫流之日,左道惑民之時,異見王欲辟其非,以矯其誕,可謂挺然獨秀,不為習俗所移者矣。名曰異見,誠哉所見異也。尊者聞其輕毀三寶,發為嘆詞曰:「毀言出於一人之私,毋用毀也,佛道不可毀也。不知其是不必重,既知其非不必毀。眼前惟聞尊信者為神佛,不聞輕毀者為聖賢。忠厚長者,毀言不出於口,毀佛無法,只彰其薄也。存心涼薄者,明有人非,幽有鬼責,災及其身,理勢然矣。不忍異見王因輕毀二字來及身之災,吾當何以救之?」因命弟子波羅提見異見王,為彼說法,解脫及身之災。異見王怒而問曰:「子之宗佛,必以佛為是也、且問汝何者是佛?」波羅提答曰:「佛之教,雖不滯於有,亦不淪於無,惟見性是佛而已。」王又問曰:「師自見性否?」波羅提答曰:「我不見自性,惟見佛性。」王問曰:「性在何處為子見之?」波羅提答曰:「性在作用上見之。」王曰:「性蘊於中而難知,情露于外而易見,子從何作用上見性?」異見王此論豈好辯哉,正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其機有可通矣。波羅提即為說偈曰: 在胎為身,處事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遍觀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三魂。 異見王聞波羅提所說偈言,方寸了然領悟,乃悔前日輕毀之非,而求今日逃歸之是。遂問波羅提曰:「知辯出於師訓,今日仁者諄諄智辯,從學何人得來?」波羅提答曰:「師不在遠,子歸而求之,有餘師。吾之師達磨,即王之叔菩提也。天潢有仁者,宗譜有禪師,大王悟後之問,徒能羨人之徒,不知宗自之叔,竊為大王不取矣。」異見王聞言驚駭,不知叔已超悟禪宗,遽敕近臣備法駕,隆禮迎請其叔。國王長子次子見菩提悟道而歸,入宮謂其母曰:「吾弟素稱慧辨,今日果為得道比丘,吾屬終為劫數人矣。」尊者因王迎請,即隨駕而至。王接見百拜,致詞曰:「某涼薄無知,不當輕毀三寶,只種種自積愆尤。今日迎請叔父,為侄三寶面前懺除已往愆尤,大賜將來普渡。」尊者見王不禪改過,遂取其悔悟之新,憫其陷溺之久,即為懺悔前非。王因泣謝師訓,誓願欽崇三寶。有詩為證: 菩提王叔某之師,超悟禪宗見性虛。 敕使迎請求懺悔,欽崇三寶未猶初。 尊者在父母之邦演教,依依不忍去。一日,念行化時至,戒弟子促裝,吾將旦夕南渡。先辭了祖塔,以如來演教之身,歸期無定準也。次與王訣別,以普濟天涯之客,聚首難逆料也。王固留之。不能得,兄弟留之,亦不能得,乃具大舟,率臣僚,侈供帳,祖餞海堧而別。有詩為證: 叔父宜留鎮本邦,為何話別戒行裝。 海堧祖餞情難舍,回首天涯是異鄉。 尊者自西竺海堧話別,登大舟泛重溟,經幾多風浪,值幾多險怪,在舟中凡三更寒暑,始達于南海,時梁武帝普通八年也,廣州刺史蕭昂見西方達磨師渡江南來演教,遂迎至公館供養。百姓創見西來佛,鹹願捐貲鼎建殿宇,以求福澤,蕭昂不能禁,乃具表奏聞於上。梁武一生好佛,非舍殿宇,即舍自身,左右大臣為梁王奔走佛事,無有寧日。及見蕭昂表奏達磨佛渡江南來,龍顏大悅,對臣子誇張曰:「此寡人誠心所感,事佛之報也。」遂遣使備法駕迎請,又著令蕭昂護送祖佛至金陵見駕。帝一面發庫藏鼎建壯麗寶殿,以作如來宅舍,一面詔中書生繕寫經卷,以便如來講解。及刺史護送達磨到金陵,梁王沐浴齋戒,旗幡鼓樂,燈燭香花,自出都城迎接,送至新佛殿安頓。武帝觀見達磨慈容燁燁,寶像煌煌,踵舊日所為,仍願捨身事佛,又出帑內金銀,為建道場功果。君者民之表,一國人王,尚自捨身事佛,天下效尤,又孰不願為佛事。有詩為證: 過磨南渡闡如來,梁武殷懃建殿台。 迎至金陵親接見,捨身事佛見何呆。 梁王一日問達磨師曰:「寡人宗信釋教,平日在國中恐依佛無所,即為造寺,恐念佛無本,即為寫經,如此之類,不可勝記,不知有何功德?」尊者曰:「佛家功果貴務其大者、實者。主上平日造寺寫經,此人大小果,有漏之因也,何足以言功德。如影隨形,雖有非實,以此為功德,多見其不知量也。」武帝曰:「必何如作為乃是真功德?」尊者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一味在靈性上體認,所謂大者實者。寺之創造,經之繕寫,初不關於修持急務,縱不暇及,亦不言其證修有虧。」武帝又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尊者曰:「廓然無聖是也。」帝問曰:「對朕者誰?」尊者曰:「不識。」帝不領悟。尊者歎曰:「浮慕好佛之名,中實無契佛之性,方履圓蓋,其如不相合何!」遂潛回江北,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有詩為證: 梁武誇功寺與經,人天小果有非真。 智圓體寂真功德,不落人間色與聲。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