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古典小說 > 春阿氏 | 上頁 下頁
五三


  ▼第十四回 宴新親各萌意見 表俠義致起波瀾

  話說花轎到門,三蝶兒坐在屋裡,嚎啕大哭。所來戚友,俱各聞聲墮淚。三蝶兒揪著母親,叫了兩聲奶奶,往後一仰。德大舅母等忙的扶住,德氏聽了,如同摘了心肝一般,抹著眼淚道:「我的兒,都是為娘的不是,害得你這樣苦。事到如今,你該當聽我的話,才是孝順呢。」

  說著,把心肝肉的叫個不住。德大舅母在旁勸道:「姐姐不必悲痛。你若盡是哭,更叫孩子心裡割離不開了。不如趕著上轎,不可誤了吉時。」

  說著,把德大舅叫過來,又勸三蝶兒道:「姑娘別哭了,多哭不吉利,反叫你奶奶傷心。」

  說罷,罩了蓋頭,忙向德大舅丟個眼色。德大舅會意,兩手抱起三蝶兒,便往轎裡放。三蝶兒哇的一聲,猶如殺人的一般,坐在轎子裡,仍是大哭。德氏等忍著眼淚,幫著德大舅母,放了轎中扶手,又勸她端正坐穩,只聽抬轎的轎夫,嚷聲搭轎,門外鼓樂齊作,新親告辭聲,陪客相送聲,茶役贊禮聲,兒童笑語聲,連著門首鼓樂轎裡哭聲,鬧鬧哄哄,雜成一處。德氏倚著屋門,灑淚不止。忽見棚中親友,一齊站起,門外走進一人,穿著四品武職公服,正是普津。後面跟隨一人,年約二旬上下,面色緋紅,頭戴七品禮帽,足下緞靴,身穿棗紅色甯綢袍子,上罩燕尾青簇新補褂,低頭自外走來。普津拿了紅氈,笑嘻嘻的道:「大娘請坐這是你養女兒賺的。」

  德氏一看,見是新郎官來此謝親,連忙陪進屋去,先令其向上叩頭,拜見先嶽。自己抹著眼淚,亦坐下受了禮。常祿與普津見禮,隨後與新郎相見。普津把禮節交過,即時告辭。只見棚中戚友,紛紛起立。大家囁囁噥噥,自去背地談論。按下不表。

  次日清晨梳洗,德氏與德大舅母去吃喜酒。先向親家太太聲述女兒糊塗,日後要求著婆婆,多加疼愛的話,按次又會見親友,托氏指引道:「姐姐不認識,這是我妹妹。」

  德氏聽了一愕,只見引見的那人,年在二十以外,媚氣迎人,梳著兩把旗頭,穿一件簇新衣服,過來向德氏拉手,口稱親家太太。德氏不知是誰,正欲細問,忽見普津進來,請著德氏進房,笑吟吟的道:「看看我妹妹去吧。怎麼這麼大年紀,還像小孩子兒似的。這裡我文大哥頭生頭養的兒子,娶了媳婦來,必比自己女兒還要疼愛,大娘先勸勸她去。」

  剛說完,忽見一群女眷,擁著新人出迎。只見三蝶兒頭上,滿排宮花,戴著珠翠鋼子,身著八團繡褂,項掛朝珠,臉上的香脂鉛粉,帶有流淚的痕跡,望見德氏姑嫂自外走來,低頭請了個安,轉身便走。德氏見此光景,好生難過,當在新親面前,不便落淚,只得勉強紮住,同了德大舅母走進新房。三蝶兒扯住母親,先自嗚嗚的哭個不住,德氏忍著眼淚,婉言開導。三蝶兒不言不語。一昧啼哭。問她什麼話,三蝶兒並不答言,仍是抹淚。急得德大舅母滿身發燥,急忙與德氏出來,向托氏道:「沒什麼說的,孩子歲數小,又無能又老實,還得求親家太太多疼她。我姐姐就放心了。」

  托氏道:「好親家太太,姑娘的脾氣性格,樣樣都好。就是她不聽話,我心裡不痛快,不怕姐姐過意,養兒子不容易,養女兒也不容易。久日以後,就盼他夫妻和睦,咱們兩下裡就全都喜歡了。」

  說著,酒筵齊備,請著德氏坐了席。德大舅母不放心,恐怕兩造裡要鬧口舌,隨向坐陪的女客,悄悄說道:「一對新人,都是小孩子,按這樣年月說,總算難得。」

  說的那一女眷,不覺笑了。

  一時有普津過來,帶領新郎官跪地敬酒。德氏坐了一會,望著方才德氏引見的那人,越想越眼生,不知在何處見過面,究竟是什麼親家?遂一面起席,悄悄與旁人打聽。旁人都掩口而笑。當在托氏面前,不好直說。托氏亦看出光景,歎了口氣道:「親家太太不用問,這是您親家老爺老不成氣、背我在外間娶的,嫁家姓範,還有個好綽號,叫什麼蓋九城。因為三月裡要娶兒媳婦,不得不早早歸家,省得兒媳婦過門恥笑。」

  說著,向德氏使眼色道:「您瞧這塊骨頭,孟良怎麼盜來著?」

  德氏扭項一看,見範氏站在一旁,同一個少年男客,指手畫腳的又說又笑,德氏哼哼兩聲,又向托氏說一聲好。托氏鬧了一楞,誠恐因為此事,不肯答應冰人。隨向左右女眷,俯耳唧咕一回,眾人皆各點頭,先陪著德氏起席,進到屋內笑道:「親家太太儘管放心。姑娘這裡,決不能受氣。」

  瑞氏亦插言道:「什麼受氣,孩子挺好的,誰敢給她受氣,我豁除老命去,合她擠了。」

  說罷,氣昂昂坐在一旁。看那光景,好像因娶範氏,很透生氣似的。揪住德氏道:「親家太太,我怎樣疼孫子,怎樣的疼孫子媳婦,難道你的女孩兒,不是我的孫女兒嗎?」

  一面說,一面吁吁直喘。德氏笑了笑道:「果然這樣,我哪能不放心。不瞞老太太說,我寡婦失倚的,養她這麼大,真不容易,」說著雙眉豎起,語音漸高。德大舅母一聽,好生害怕,惟恐諸事已過,再因小小枝節,生出惡感,隨以別的話差了過去。訂問托氏,幾日回門的話。忽見範氏進來,喚了托氏出去,悄悄問道:「姐姐這樣懦弱,太不像話。日後有人家說的,沒我們說的。難道您這麼大歲數,只聽新親的下馬威,我們就沒話問她嗎?」

  托氏搖搖手道:「噯,你不用小心,凡事都有我呢。孩子靦腆,自幼兒怕見生人,所以她才這樣。」

  範氏道:「這可是您說的。既是這樣,我就不管了。」

  說罷,賭氣去了。托氏一聽此話,不由冒火,惟礙於新親之前,不便爭吵。遂與德氏商量,四天回門。第五日要上墳拜祖。德氏點頭答應,起身告辭。

  到了回門之前,常斌備了轎車,接取三蝶兒,常祿備了轎車,來接新郎。三蝶兒剛一進門,拉住德氏臂膊放聲大哭,德氏亦不禁落淚。想著嬌生慣養的女兒,一旦離了親娘,去作媳婦,實是一件苦事。隨用婉言開導說:「大婆疼愛,公公婆婆也疼愛,姑爺又那樣老實,人生一世,享福也不過如此。雖有個小叔小姑,畢竟年紀尚小。還讓頭生頭長為長嫂的拔尖兒。常言說:出了門的媳婦,不如閨女。剛進門兒的人,自然顯得生疏。等著熟悉幾天,也就好了。」

  說著,又打聽她公公婆婆,有無脾氣?大婆婆小婆婆,是否和睦?三蝶兒一面落坐,只去擦抹眼淚,並不答言。一時把胸上衣襟,全都濕了。麗格與德大舅母,一面解勸,一面酸心。德氏與常斌母子,亦為滴淚。工夫不大,常祿陪著新郎,自外進來。眾人擦了眼淚,迎出階下。按著通俗禮節,請了作陪的親友,周旋說話兒。一會酒筵擺齊,讓著新郎新婦並肩而坐。男女陪客,即在左右相陪。德氏疼愛女兒,連帶亦疼愛女婿。看他一雙夫婦,坐在一齊,想著養女一場,盼到與女婿回門,實是喜事。可惜女兒心裡有些固執,不然燕爾新婚的女子,不知要怎樣的喜歡哩。想到此處,不禁滾下淚來。一面布菜,顫顫巍巍的道:「你們多多和氣,白頭偕老。」

  三蝶兒低著頭,灑淚不語。德大舅母道:「姑娘吃一點兒,取個吉利。」

  常祿亦勸道:「妹丈喝點兒酒。」

  德大舅亦過來道:「富貴有餘的,你麼吃一片魚。」

  說著,把碗裡魚片,挾了一箸子,叫新郎拿過碟兒來。新郎紅著脖子,死也不肯抬頭,引得麗格等全都笑了。德氏道:「得了,交過規矩,別這樣臊皮了。」

  當下把酒筵撒下,新郎也不知漱口,慌著帶了帽子,嘴裡唧唧噥噥不知說些什麼,放下一個喜封兒,便向德氏等挨次請安,告辭而去。德氏等送至門外,看著上了車,然後進來。忽屋內麗格嚷道:「姊姊你是怎麼了?怎的這麼拙呀?」

  說著,花拉一聲,不知倒了什麼。德氏等忙的跑入,見麗格按著三蝶兒,兩手向懷裡亂奪掉上的茶壺茶碗,摔在地上粉碎。德氏等近前一看,只見三蝶兒手裡,拿著一把剪子。麗格咬著牙,奪了過去。德氏噯喲一聲,登時倒在地上,背過氣去。常斌德大舅母,忙著跑來,大家七手八腳,扶起三蝶兒,過來又趕救德氏。麗格楞在一旁,伸出手來一看,連指上指甲,全都折了。德大舅道:「你們娘兒倆這是怎麼回事呢?」

  麗格搖搖手,咳聲歎氣道:「噯喲,老爺子您不用問。」

  說著,指那剪子道:「您瞧瞧,若非我沒有出去,事情就出來啦。」

  說罷,扭過頭去,滴下淚來。半天又哽咽著道:「想也想不到,我姊姊這樣糊塗。」

  德舅爺道:「這都是哪兒說起?千想萬想,想不到你這麼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