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才子佳人 > 美人書 | 上頁 下頁
第二卷 楊碧秋(4)


  王氏曰:「我以娘子今日事勢揆之,保身完操,亦以赴死為上。但幸獲遇我,可以保全。我已茹齋奉佛二十餘載,此去金壇,路亦不遠,離城數裡,有一尼庵。乃我預為修造,以作暮年皈依之所。今此一歸,即於庵中棲住。子既無所依傍,不若隨我而去,避跡玄門,懺悔從前業障。茅屋藤床,足以相伴為娛。又何必捐軀輕殉者哉?」

  先是碧秋曾夢觀音大士囑咐雲:「子有災厄當死,若遇黃衣人,方能救免。即或相隨遠去,以俟他年子母重遇。」及是日,王氏身果衣黃,故碧秋依允曰:「既蒙恩慈超度,願即拜為母氏,方敢相依。」蓋猶未測康爾吉之心,故認為母女,以絕其念。

  及抵金壇,即與王氏同歸尼剎。其地亦頗幽邃,終日閉關參究釋典。詎惟西子鏡奩,洗空粉黛,並那謝家柳絮,拋棄瓊瑤。

  而流光如電,自向庵寄跡,不覺已又是二十餘年,王氏已經去世,碧秋撫今感昔,嘗賦七言二絕雲:

  雲掩松扉花氣清,六時功課一函經。
  啼鶯也解耽幽寂,偏向窗前巧弄聲。

  其二

  山色鐘聲共悄然,從來不為俗情牽。
  花開花謝渾閒事,月照禪心二十年。

  忽一日,有一少年扣扉避雨。碧秋遙從窗內望見,手把金釵,向佛祈褥。而其狀貌酷肖茂才,乃屬老尼出見,探其居址。

  少年答曰:「我會稽人也。此間有一康縣丞家,不知離庵幾許,望乞姑姑指示。」

  碧秋便從簾內問曰:「郎君既系會稽,何姓何名?遠尋康某為著何事?」

  少年曰:「小生謝蓼莪,生母楊氏,為因康爾吉強劫而來,故特遠尋至此。」

  碧秋疾忙步出,又問曰:「汝父何名?今可在否?」少年曰:「亡父茂才,去世已久,我乃遺腹子也。」

  碧秋不待話畢,即抱住大哭曰:「我兒不消遠訪,我即爾母楊碧秋也。撫汝半歲,強逼分離。今以何人指點,特來尋覓?」

  謝蓼莪唏噓半晌,方拭淚而對曰:「兒於今科已中第七十三名進士,除授吉安府推官。幸蒙宋母備說前事,並以金釵為驗。故兒止帶一僕,星夜前來。今既幸遇,望即速行。外大母春秋雖高,猶幸無恙。俟母抵家一會,即同之任矣!」

  碧秋曰:「我自到此二十一年,曾無一日散心。亦並不拈弄翰墨,然非此地棲跡,亦安得尚在!今茲一別,重至無期。當以數言留壁,少紀幽懷。」遂援筆書雲:

  予自幼有詩癖、畫癖、山水癖。竊謂此生,縱不獲騎秦家彩鳳,而苟得所歸,亦可以詩囊畫卷,徜徉於山水間。詎期蝶夢成愁,旋又鴛行中斷。一束蘭心,雖則淩冰透雪;數聲鴉噪,其如夕逼晨催。遂以頸試青鋒,誓欲捐生於豪室;身投碧水,還期覓伴于江妃。乃夢感慈雲,恩邀王母。遂使越中弱質,遠托禪宮;薄命餘生,長依繡佛。千里鄉關,惟見碧天無際;萬株桃杏,憑教玉洞長扃。只望淨土埋魂,化作杜鵑歸泣;豈知寧馨孤嗣,已從雁塔題名。故雖萊彩飛歡,將泛西歸之棹;而煙霞久伴,反縈獨去之悲。用志蕪懷於殿壁,並紀往來之歲月。使後之探奇閨史,隨喜雲車,得以憐其倖存,而鑒其磊落之苦志焉。予謂誰?會稽楊涓,字碧秋,今法號雪照者是也。

  題畢,即命取酒澆奠,拜別王氏之墓。哀慟移時,方與眾尼謝別,回至會稽。其年沈氏已有八十七歲,母獲重會,子掇巍科,合邑稱羨,鹹以為貞節之報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