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才子佳人 > 兩交婚 | 上頁 下頁
第十七回 癡惡漢向外親探內事 俏佳人借古跡索新題(2)


  刁直聽見有人背後道他姓名,忙回轉頭來一看。只見一個人,北路打扮,看見刁直回頭,忙上前施禮道:「偶有一事請教,不期驚動有罪。」

  刁直見那人有些體面,忙答禮道:「不知有何事見教?」

  江邦見道旁就是茶館,就邀了進去道:「請內裡坐了好細談。」

  刁直也不辭,竟同入去坐下。刁直就問那人姓名。江邦道:「在下姓江,就是京中人氏。忝在威武侯暴元帥幕下,效些微勞,最蒙青目。今因暴元帥有一位小姐,他哥哥暴六公子要與新科甘探花結親。不意這甘探花苦苦稱已聘辛氏,暴公子不知真假,故挽在下到此來訪問。在下初到此,一時沒處訪問,今幸遇先生,欲求指教一二。」

  原來這刁直,自作惡之後,雖與甘頤修好了,終覺不親。今又見他中了探花,十分妒忌,卻無可奈何。今忽遇著這個姓江的來問他,又見說是威武侯差來的,有些勢頭,便思量借此中傷,焉肯為他遮蓋。因說道:「這甘探花與小弟是嫡親的兩姨表弟兄,自小兒便同學共筆硯,十分親厚。他家中之事,細微大小,無有不知。本不當告之外人,只可恨他中了探花,寫家信回來,就不寄一字問候小弟,小弟也有些不像意。今又有緣,忽承老先生見問,又且是威武侯大貴人之命,怎敢為他隱瞞。只得要直說了。這甘探花,雖說原也是個舊族,卻久無仕宦,家門也漸漸坐了孤寒。但虧他青年好學,故今日有此一步。其實婚姻之事,尚未議及。他有個妹子叫做夢娘,倒虧去任的王父母與她作伐,嫁與新任的辛父母。今辛父母此來,想也是為結親,卻因甘表弟未回,尚未曾舉行。此事一有,合郡皆知。若說甘表弟已經有聘,卻實實不聞。若說聘了辛氏,一發荒唐。莫說鄉紳無辛姓,便民間辛姓也少,哪有行聘之事。若果行聘,除非中進士後,在京師中或外郡聘的,則不可知。若說本府本縣,小弟可以力包沒有。」

  江邦聽見刁直說話朗然,因暗想道:「甘頤聘定之事眼見是謊了。既是謊,暴公子焉肯干休?明日上本參他,少不得要個干證。我是他門客,怎做得干證?這人是他表弟,若肯出來做干證,便妙不容言。」

  因說道:「據刁先生如此說來,這已聘辛氏之言,自然是假了。若果是假,這暴公子自然要上本奏他欺君之罪。他倚著道遠無稽,必然掩飾。小弟欲與他執證,因小弟是暴氏親信,不足服人。若得先生肯挺身一證,便自輸心伏罪矣。此雖乃暴公子之事,卻也是刁先生一條功名的快捷方式。」

  刁直聽了道:「怎麼是小弟的功名快捷方式?」

  江邦道:「他父親威武侯,現掌著數萬雄兵,前去出征。暴公子若感你之情,提請你出來做個參將、遊擊,只吹灰之力。豈非功名快捷方式?不知刁先生尊意以為何如?」

  刁直聽了暗暗歡喜,想道:「我納這個三考前程,便守到有個出頭日子,好亦不過只是個四衙,有甚榮顯?若能弄一個參將、遊擊武官的名色在身上,便是金帶黃傘,與府縣往來,都無統屬。這快活哪裡去討?」

  因向江邦滿口應承道:「若蒙江老兄肯吹噓小弟于暴公子,果得暴公子提挈,授一武職,暴公子便要小弟到御前去執證,小弟亦願效辦矣。」

  江邦聽了,亦大喜道:「只要刁老兄肯出力,若要做參、遊之官,也不消奏薦,只消與兵部說一聲就是了。」

  二人說得投機,江邦又邀刁直到酒館中去一酌。酌到半酣,江邦因又說起:「巴縣本鄉既無辛氏,明日甘探花奉旨歸娶,卻娶何人?我前日一路來,見這辛知縣船上,有一個女子,到處題詩。雖不曾見人,到處題的詩,我卻已抄在此。莫非此女就是甘探花歸來要娶的?」

  刁直聽了道:「這是了,這無疑了。甘探花一時信口說出,不期皇帝認以為真,叫他歸娶。蜀中又無辛氏,只要托辛知縣帶此女來,明日賴作姊妹,鬧烘烘娶了,便一場事完了。」

  江邦道:「這個賴不得。這辛知縣止得一個姐姐,已嫁了暴六公子,哪裡更有姊妹?這事京師與揚州人人皆知,若是另將他女充做辛家姊妹,先只是甘頤一個欺君,這就連辛發是兩個欺君了。」

  刁直道:「此事此時也難懸斷,且待甘探花回來娶過了,便見明白。」

  江邦道:「自然要待甘探花回來,但不知幾時方到。須借重替小弟尋一個好下處,住了等侯方妙。」

  刁直道:「何不就在小弟家權住幾日。」

  江邦道:「怎好取擾?」

  刁直道:「後面大事還要借重提挈,怎說這話。」

  遂邀了江邦到家裡去住不題。正是;

  一毛拔去也難堪,道是便宜心便貪。
  誰想便宜貪不得,貪時惹禍又招慚。

  卻說田氏與甘夢在家,甘頤中探花之信,早已有人報過了。至於暴文訐奏先下獄,後奉旨歸娶之事,尚不知道。及辛發來上巴縣之任,雖傳知歸娶,卻因彼此同出京來,後先不遠,故未有家信。田氏與甘夢十分懷疑,不知歸娶何人。欲要到縣裡去問,又因是父母官,又因是未上門的新女婿,不好去問,只得忍耐住了。獨有甘夢聽說新知縣就是辛發選了來的,知道是要就便結親,心下因暗想道:這辛發既中兩榜,文章之才自然妙了。但不知詩才如何?怎生設個法兒,去試他一試,方放得心下,卻沒個法兒。再三思想,忽然想出一個法兒來。因寫了一張呈子,直到縣中來投遞。呈子上寫道:

  為地方修復古跡,懇賜名筆留題,以垂不朽事:
  竊聞仙橋以相如一題得名,赤壁以蘇子兩賦著跡。從來古跡之傳,必賴名公以顯。今本縣七都八圖,縉雲山下有橫黛村,青山對出,綠水兩灣,實系名區。又有洗墨溪,碧流四出,清水幾灣,獨至墨溪,墨光如洗,允稱勝地。一向亭畿圮,石壩崩頹。今裡人鳩工修整,工已告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