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才子佳人 > 龍鳳再生緣 | 上頁 下頁 | |
第十二回 全忠義主僕逃生 盡節孝母女侯死(1) | |
|
|
卻說尹夫人叫子女快些收拾逃生,小姐曰:「母親既願死節,女兒願隨進京同死全孝!」 夫人曰:「古雲『女生外向』,女兒何必同死?」 小姐曰:「若是女兒婚親已定,就是外人,不可同死,今女兒姻親未定,又是一家至親,正當同死盡孝,母親不必多言。且女兒生死,無足重輕,只有賢弟即宜逃走要緊。」 少華泣曰:「姊姊乃是女流,尚欲同死,弟乃男子,豈不及姊姊?情願與母親一同解京死孝。」 夫人怒曰:「爾父一身,唯爾這點骨血,爾若同死,豈不絕了皇甫家滿門香煙?明是我失教示,畜生何不識忠孝道理了我寧可撞階而死,免得外人說我不能訓子。」 說罷,即欲下庭階撞死。小姐急抱住泣曰:「母親不須心急,兄弟自當醒悟。」 公子向前跪下,泣曰:「非是孩兒不孝忤逆,我若逃生,怎能忍母親受刑?」 小姐扶起少華曰:「賢弟,你錯了主意,此乃劉捷斬草除根之計,你若進京,便一同處斬,此乃自速其死,你若逃走,我等必禁天率,侯候捉你到日,一同斬首。且爹爹必是被禁,日後番軍定然加倍猖獗,朝廷緊急之際,必定掛榜招賢,那時你即改名換姓投軍,平定番寇,謂之盡忠!救父回朝,救母出牢,謂之盡孝,忠孝兩全方為奇男子。若是同死,父母不能脫身,宗嗣絕了香煙,真是不孝,徒惹英雄恥笑。」 夫人歎曰:「畜生枉為男子,不及你姊女流見識,真豚犬耳!」 公子曰:「母親既如此吩咐,孩兒項命。」 夫人喜曰:「如此方為大孝。」 小姐曰:「母親須仔細一想,兄弟一走,那劉捷必奏請畫圖重掛賞格,天下會捉;若非至親,必貪利把賢弟解官請賞,反送兄弟性命。」 夫人曰:「說的有理,本擬投奔孟士元處,必定隱藏,無如住他家,被劉奎璧知道,累及孟姻家門。除了此處,別無至契可投的。」 小姐曰:「若非我等有生死不易之心,兄弟斷不可往投。」 夫人想了一會,忽點頭曰:「還有一處可投,定無更。」 小姐問曰:「未知何人何處?」 夫人曰:「爾祖母有一嫡侄喚范右,字仁庸,居住湖廣武昌省城內,乃爾爹爹姨表兄弟,你們的表叔。十年前,因父母雙亡,無力經營,進京投奔我家,住了年餘。爾父見他寫算皆精,諸事勤謹,遂代他娶了妻室,發一千兩銀子,備他出外經營。三年之間得了七百餘兩利息回家,即將原本銀一千兩還爾父。爾父念及親誼,把原銀助他為本,遂搬回籍。不上十年間,得了數萬家資。此人深知思義,聞得已成富戶,生下五個兒子。我想孩兒可投伊家,范表叔家必念舊情,斷無漏泄之理。」 小姐曰:「此處極好,但賢弟從未出門,不知機關見識,須要差一心腹家人跟隨方妥。」 夫人曰:「老僕呂忠,乃是祖父的書童,作事謹慎,老成練達,可著他跟隨孩兒,又認得範右。」 隨即喚呂忠前來。呂忠到了,拜見問曰:「夫人有何使令?」 夫人遂把尹上卿寄信事說明:「元帥被擒,奉旨捉家眷。欲使爾隨公子逃走,圖後來救父,爾雖年老,尚猶壯健,食水在我家多年,猶如至親之輩,勿嫌辛苦。若爾的家眷,我自打發別處安身,斷無有失。未知爾意下如何?」 呂忠聞言泣曰:「老爺受國厚恩,那肯歸降番邦?此乃劉捷冒奏。老奴受老爺三世厚恩,猶如骨肉,赴湯蹈火,亦不畏懼。但夫人、小姐亦當逃走,若捉進京,定無好處。」 夫人曰:「我乃命婦,情願死節,小姐亦隨我死孝,只有公子必當逃生,以存香煙。爾若起身,我自發放眾奴婢逃走,爾的妻子,我另發銀兩與他養活,令他住在南莊邊,爾只管放心起行。」 呂忠泣曰:「夫人、小姐尚不借命,小人妻子生死何足輕重?但不知公子往何處方妥?」 夫人曰:「別處斷不可往,只好投奔表叔范右家中,爾道若何?」 呂忠曰:「范相公受我家大恩,必定收留。夫人主意極是,公子可就此起身。」 小姐曰:「有理。」 夫人命小姐速去收拾包袱,好使兄弟起身,叉令呂忠:「爾當收拾些行李。」 呂忠領命,對妻子蔣氏並二子呂福、呂德密說備細。妻子流淚叮嚀:「路上小心,家中不必憂慮。」 呂忠收拾小包袱出來,小姐取過白銀並四小袋來,對公子並呂忠曰:「此二小袋是珠寶,值銀不止數千金,另黃金二袋,值銀甚巨,爾們各取丁袋帶在身上。另多取碎銀十兩,路上費用,若乏之時,再賣珠寶應用就是。」 遂與公子各藏身邊。 飽餐後,小姐催促兄弟起身。二人換了素衣,打扮行商模樣,到點燈後,乘月色星光,小姐對兄弟並呂忠曰:「此時好得起身,路上須要仔細。」 呂忠妻子亦來送別,難分難舍。皇甫少華上前拜別母親姊姊曰:「孩兒此別,未知今生可能相會否?真是令人心腸斷絕。」 言訖,兩淚交流。小姐慰曰:「賢弟不到案,我等收禁天牢,賢弟一路上放心,不必過慮。」 夫人囑曰:「爾若到表叔家中,務須勤習武藝、待時救父,切不可放蕩,自誤終身。」 母姊並呂忠妻子送到後園門,依依不捨,免不得各有許多叮囑。少華只得拭淚,同呂忠起身,向前進發。呂忠母子亦各退出。小姐對夫人曰:「我們今已家散人逃,尚有許多人家借銀債字,並有田業契券等物,倘被欽差搜了出來,必交府縣追比,反累眾欠戶主人家。不若請各家借銀的前來,當面把契券交還,借字亦一併還他,免累他人受苦。異日我們若得無事,他們若得發跡,或可以討些銀兩,亦未可定。」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