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才子佳人 > 合錦回文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卷 蠢鰥夫欲續嬌娃 硬媒人強求半錦(1)


  詩曰:
  淑女還須君子逑,等閒豈許狡童謀。
  秦樓跨鳳人如玉,不是蕭郎莫與儔。

  卻說禮部侍郎桑求,號遠揚,蜀中綿穀人。他為人清廉正直,並無人在外通關節,況他夫人是劉氏已經亡過,也並沒甚舅子聶二爺,此皆賴本初、時伯喜借他名色設局哄騙欒雲。那桑公只因前科典試秉公取士,宦官楊複恭多有請托,他一概不聽。為此,複恭懷恨尋事,把他貶做襄州太守。當下,欒雲展閱邸報,見桑公降任本州島,便問賴本初道:「前日只道桑侍郎還要典試,不想如今到貶做這裡太守,這等看來,前番聶二爺的議頭,縱使沒人撞破,也是沒相干的了。」

  本初道:「怎說沒相干?他是禮部侍郎,就降調了,原與禮部聲息相通,況恰好降任本州島,若是前日議頭不解,包你有用,可惜被人撞破了。」

  欒雲道:「若這般說起來,他今到這裡做官,我們正該去鑽刺他。」

  本初道:「若要鑽刺他,須趁他未到任之先,早往前途迎候,到他舟中送禮參謁,方見殷勤。但相見時切勿提起聶二爺之說,這是大家心照的事,不可說破。」

  欒雲依言,便買舟備禮,同了本初,出城百里之外迎著官船,投遞揭帖。不料,桑公于路冒了風寒,臥病舟中,不得相見,止將名揭收了,其禮謁上所開金杯、錦緞之類一些不受,連原揭璧還。欒雲沒興而回。正是:

  乘興何堪敗興返,夤緣未遇有緣人。

  桑公舟至襄州境上,卻因病體沉重,上任不得,只在舟中延醫調治,打發一應接官員役先回,仍委舊署印官,權署府印,候新官病痊,方才交代。誰想過了數日,醫藥無效,可惜一個清廉正直的桑侍郎,竟嗚呼哀哉,死在襄州舟次了。入殮既畢,家眷本待扶柩還鄉,奈家在蜀川綿穀,與興元不遠。此時,正直興元節度使楊守亮造反,路途艱阻,須待平靜後,方好回去。因此,權借寺院中停了柩,家眷且另覓民房作寓。賴本初聞知這消息,便對欒雲道:「兄有別宅一所在城外,何不把來借與桑公家眷暫住?」

  欒雲道:「桑公既已身故,且聞他又無兒子,我奉承他做甚?」

  本初道:「桑公雖亡,他有多少門生故吏?兄若加厚在他家眷面上,少不得有正本處。」

  欒雲聽了,便依其所言,將城外別宅借與桑公家眷住下,指望過幾時,等得他什麼門生故吏來,就有些意味了。怎知官情如紙薄,那些門生故吏見桑公已死,況又是楊複恭所怪之人,便都不肯來照顧他身後之事。地方官府與本地鄉紳也都沒一個肯用情的。正是:

  官情之薄,甚於世情。
  升降且異,何況死生!

  欒雲見了這光景,心生懊悔,因想:「他舅子聶二爺前日白白取了我許多銀子去,我只望如今鑽刺著了桑公,也有用處。不意桑公已死,官情又這般冷落,眼見得我沒處討正本了。但今他內眷住此,那聶二爺倘或也在此,亦未可知。若尋得著他,或者還有商量,何不遣個女使去通候桑公內眷,就探聽聶二爺消息。」

  算計已定,便與一個養娘,一個僕婦吩咐了些說話,教他到彼通候。養娘、僕婦領命去了。少頃,回報說:「桑老爺的夫人是姓劉,並不姓聶,向已亡過,今住在寓所的只有一位小姐和一個乳娘,並幾個家人婦女。那小姐年方二八,生得美貌非常。他乳娘說『桑老爺只生得這位小姐,至今尚未有姻事。』」

  欒雲聽了,便把此言述與賴本初知道,因問:「桑公夫人既不姓聶,那聶舅爺是那裡來的?」

  本初道:「或是他表舅,或是他小夫人的舅子,不然,竟是桑公的心腹人,因托他出來通關節,恐人不信他,教他認做內戚,亦或有之。」

  欒雲道:「我前日這項銀子既已費去,料無處取償,也不必提起了,今卻有一事與兄商議。」

  本初問:「是何事?」

  欒雲道:「弟今斷弦未續,家中雖有幾個侍妾,算不得數。適聞桑家小姐十分美貌,尚未聯姻,弟意欲遣媒議婚,娶他為繼室,兄以為可否?」

  本初道:「這個有何不可?他既無父母,便可自作主張,以兄之豪貴,彼必欣慕,況他今現住兄的屋,這頭親事也不怕他不成。」

  欒雲聽說大喜,隨即吩咐媒婆速往說親。正是:

  癩蝦蟆伏陰溝裡,妄想天鵝落下來。

  說話的,欒秀才要聘娶桑小姐,也是理之所有,況既借房屋居住,便遣媒議親亦無不可,如何就笑他「癩蝦蟆不當想天鵝肉」?看官有所不知,這桑小姐不比別個,若要與他聯姻,卻是一件極難的事。你道為甚極難?原來,桑公與夫人劉氏只生得這女兒,那劉夫人于懷孕之時,曾夢見一個仙女從空降于其庭,一手持蘭花一枝,一手持五色錦半幅,對劉氏道:「有配得這半幅錦的,便是你女婿。」

  說罷,把這半幅錦丟向庭中,忽見一道五色毫光,直沖空際,毫光散處,那仙女也不見了。

  劉夫人驚覺,便將夢中之事說與桑公知道。桑公曉得腹中之孕定是個女兒,但不解半錦之故。後來生下這位小姐,即取名錦娘,又名夢蘭。到得周歲之夜,庭中忽有一道五色毫光從地而起,正合劉夫人夢中所見。桑公驚異,隨令人按光起處掘將下去,得玉匣一個,內藏五色錦半幅。桑公取來看時,卻是蘇若蘭的「織錦回文璿璣圖」,但只有後半幅,沒了前半幅。正是:

  梁家取之于人,桑氏獲之於地。
  得來各自不同,合去方成一塊。

  桑公看了這半幅錦,因想:夫人所夢持蘭仙女定是蘇若蘭。此錦即若蘭所賜,將來女兒的姻事,只在這半幅錦上。又想:此錦向為宮中珍秘,這玉匣亦必是宮中之物,不知因何全錦忽分為兩半,那半幅又不知遺失在何處。意欲將這後半幅去訪求前半幅來配合,又恐為權貴所知,反要連這半幅都取了去。為此,隱而不宣,料得夢中仙女所言,那前半幅一定已有下落,少不得機緣湊合,後來自然相遇,今已只珍藏在家,勿示外人。正是:

  懷珠藏玉無人見,斷錦遺文只自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