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夢尋(卷二)
三 生 石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後。東坡《圓澤傳》曰: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憕居第。祿山
陷東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于時。及憕死,悲憤自誓,不
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遊甚密,促膝交
語竟日,人莫能測。一日相約遊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溯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
    「吾以絕世事,豈可複到京師哉!」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
州路。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罌而汲者,澤望而歎曰:「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
    「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
    今既見,無可逃之。公當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
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
亡而婦乳。
    三日,往觀之,兒見源果笑。具以語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源遂不果行。返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後十三年,自洛還吳,赴其約。至
所約,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呼問:
「澤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墮,乃複相見。」
又歌曰: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唐。」遂去
不知所之。後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王元章《送僧歸中竺》詩:
    天香閣上風如水,千歲岩前雲似苔。
    明月不期穿樹出,老夫曾此聽猿來。
    相逢五載無書寄,卻憶三生有夢回。
    鄉曲故人憑問訊,孤山梅樹幾番開。
    蘇軾《贈下天竺惠淨師》詩:
    予去杭十六年而複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
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三月六日,來別南北山諸道人,而下天竺惠淨師以醜石贈,作三
絕句:
    當年衫鬢兩青青,強說重來慰別情。
    衰鬢只今無可白,故應相對說來生。
    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
    便從洛社休官去,猶有閒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記幾回來。
    還將天竺一峰去,欲把雲根到處栽。
    ------------------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