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 |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2) | |
|
|
孔明正與諸將商議征進,忽報有魏將來投降。孔明喚入問之,答曰:「某乃魏國偏將軍鄭文也。近與秦朗同領人馬,聽司馬懿調用。不料懿徇私偏向,加秦朗為前將軍,而視文如草芥,因此不忿,特來投降丞相。願賜收錄。」 言未已,人報秦朗引兵在寨外,單搦鄭文交戰。〔秦朗來得快,明明是假。〕 孔明曰:「此人武藝比汝若何?」 鄭文曰:「某當立斬之。」 孔明曰:「汝若先殺秦朗,吾方不疑。」 鄭文欣然上馬出營,與秦朗交鋒。孔明親自出營視之。只見秦朗挺槍大罵曰:「反賊盜我戰馬來此,可早早還我!」〔不責其反,但索其馬,明明是假。〕 言訖,直取鄭文。文拍馬舞刀相迎,只一合,斬秦朗于馬下。〔如此斬得快,又明明是假。〕 魏軍各自逃走。鄭文提首級入營。孔明回到帳中坐定,喚鄭文至,勃然大怒,叱左右:「推出斬之!」〔奇妙。〕 鄭文曰:「小將無罪!」 孔明曰:「吾向識秦朗;汝今斬者,並非秦朗。安敢欺我!」〔武侯實未嘗識秦朗,哄騙的妙。〕 文拜告曰:「此實秦朗之弟秦明也。」〔一冒便說,然秦朗不是秦朗,秦明亦不是秦明,還有一半是假。〕 孔明笑曰:「司馬懿令汝來詐降,於中取事,卻如何瞞得我過!若不實說,必然斬汝!」〔奇妙。〕 鄭文只得訴告其實是詐降,泣求免死。〔一冒又一嚇,只得盡情說出。〕 孔明曰:「汝既求生,可修書一封,教司馬懿自來劫營,〔司馬懿先教鄭文斬一魏將,以取信于孔明,則必不料此書之詐也。〕吾便饒汝性命。若捉住司馬懿,便是汝之功,還當重用。」 鄭文只得寫了一書,呈與孔明。孔明令將鄭文監下。樊建問曰:「丞相何以知此人詐降?」 孔明曰:「司馬懿不輕用人。若加秦朗為前將軍,必武藝高強;今與鄭文交馬只一合,便為文所殺,必不是秦朗也。以故知其詐。」〔說曾識秦朗,亦是武侯之詐。〕 眾皆拜服。孔明選一舌辨軍士,附耳吩咐如此如此。軍士領命,持書徑來魏寨,求見司馬懿。懿喚入,拆書看畢,問曰:「汝何人也?」 答曰:「某乃中原人,流落蜀中。鄭文與某同鄉,〔秦朗既有兄弟,鄭文如何沒有同鄉?〕今孔明因鄭文有功,用為先鋒。鄭文特托某來獻書,約於明日晚間,舉火為號,望乞都督盡提大軍前來劫寨,鄭文在內為應。」〔此皆孔明附耳吩咐之語。〕 司馬懿反復詰問,又將來書仔細檢看,果然是實,〔書中筆跡果然是實。〕即賜軍士酒食,吩咐曰:「本日二更為期,我自來劫寨。大事若成,必重用汝。」 軍士拜別,回到本寨告知孔明。孔明仗劍步罡,禱祝已畢,〔又來作怪。〕喚王平、張嶷吩咐如此如此。又喚馬忠、馬岱吩咐如此如此;又喚魏延吩咐如此如此。〔此處不先敘明,止用虛筆,妙!〕 孔明自自引數十人,坐于高山之上,指揮眾軍。 卻說司馬懿見了鄭文之書,便欲引二子提大兵來劫蜀寨。長子司馬師諫曰:「父親何故據片紙而親入重地?倘有疎虞,如之奈何?不如令別將先去,父親為後應可也。」〔懿之不死,賴有此兒。〕 懿從之,遂令秦朗引一萬兵,去劫蜀寨。〔真秦朗來了。〕 懿自引兵接應。是夜初更,風清月朗;〔先寫風月,反襯下文。〕將及二更時分,忽然陰雲四合,黑氣漫空,對面不見。〔此從仗劍步罡中來,令讀者自知。〕 懿大喜曰:「天使我成功也!」 於是人盡銜枚,馬皆勒口,長驅大進。秦朗當先,引一萬兵直殺入蜀寨中,並不見一人。朗知中計,忙叫退兵。四下火把齊明,喊聲震地,左有王平、張嶷,右有馬岱、馬忠,兩路兵殺來。〔「如此如此」,原來如此。〕 秦朗死戰,不能得出。背後司馬懿見蜀寨火光沖天,喊聲不絕,又不知魏兵勝負,只顧催兵接應,望火光中殺來。忽然一聲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地,左有魏延,右有薑維,兩路殺出。〔「如此如此」,原來如此。〕 魏兵大敗,十傷八九,四散逃奔。此時秦朗所引一萬軍,都被蜀兵圍住,箭如飛蝗。秦朗死於亂軍之中。〔是司馬懿替死鬼。○假秦朗之死,瞞不得孔明;真秦朗之死,卻替了仲達。〕 司馬懿引敗兵奔入本寨。 三更以後,天複清朗。〔神奇之筆。〕 孔明在山頭上鳴金收軍。原來二更時陰雲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後收兵已了,天複清朗,乃孔明驅六丁六甲掃蕩浮雲也。〔補注明白。○如此作法,不曾殺得司馬懿,只算小題大做。〕 當下孔明得勝回寨,命將鄭文斬了。〔寫書後不即斬,至得勝後方斬,大有針線。〕 再議取渭南之策。每日令兵搦戰,魏軍只不出迎。孔明自乘小車,來祁山前渭水東西,踏看地理。忽到一穀口,見其形如葫蘆之狀,內中可容千餘人;兩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後兩山環抱,只可通一人一騎。〔與征蠻時盤蛇穀相仿佛。〕 孔明看了,心中大喜,問嚮導官曰:「此處是何地名?」 答曰:「此名上方穀,又號葫蘆穀。」 孔明回到帳中,喚裨將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計。令喚集隨軍匠作一千餘人,入葫蘆穀中,製造木牛流馬應用;〔前征蠻時所用木獸,早為此時木牛流馬作一引子。〕 又令馬岱領五百兵守住穀口。孔明囑馬岱曰:「匠作人等,不許放出;外人不許放入。吾還不時自來點視。捉司馬懿之計,只在此舉。切不可走漏消息。」〔為後回伏線。〕 馬岱受命而去。杜睿等二人在穀中監督匠作,依法製造。孔明每日往來指示。 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不用孔明吩咐楊儀,先寫楊儀來稟孔明。鬥筍處用逆不用順,絕妙筆法。〕 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製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食水,可以輕運,晝夜不絕。」〔今有人要便宜著,諺譏之雲:「又要馬兒不食草,又要馬兒走得好。」惜其未得孔明之法也。〕 眾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 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製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員,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 眾大喜。孔明即手書一紙,付眾觀看。眾將環繞而視。造木牛之法雲: 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裡,群行者三十裡。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禦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造流馬之法雲: 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五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去頭四寸五分,長一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二分,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軒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眾將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若非神人,安能驅使草木?〕 過了數日,木牛流馬皆造完備,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不唯省力,亦好耍子。〕 眾軍見之,無不欣喜。孔明令右將軍高翔,引一千兵駕著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給蜀兵之用。後人有詩贊曰: 劍關險峻驅流馬,斜穀崎嶇駕木牛。 後世若能行此法,轉輸安得使人愁?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