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詩文評論 > 文心雕龍 | 上頁 下頁
封禪第二十一


  【原文】

  夫正位北辰,向明南面①,所以運天樞,毓黎獻者②,何嘗不經道緯德,以勒皇跡者哉!綠圖③曰:「潬潬噅噅,棼棼雉雉④,萬物盡化⑤。」言至德所被也。丹書⑥曰:「義勝欲則從,欲勝義則凶。」戒⑦慎之至也。則戒慎以崇其德,至德以凝其化⑧,七十有二君,所以封禪矣。

  【注釋】

  ①向明南面:指帝王治理天下。向明,天將明,指早朝議政;南面,帝王朝南坐。

  ②毓(yù):養育。黎獻:黎民,老百姓。黎,眾;獻,賢人。

  ③綠圖:傳說有龍馬銜出「赤文綠地」的河圖獻給堯,實際是假託堯名造的一種緯書。

  ④棼棼(fén fén):紛紛。雉雉:雜亂,指萬物在變化中的紛雜情狀。

  ⑤化:化生。

  ⑥《丹書》:也是一種緯書。

  ⑦戒:警戒。

  ⑧凝其化:造成各種祥瑞。凝,成。化,化生瑞物。

  【譯文】

  帝王效法天帝居於北極星辰的正位,在天將明時面向著南方坐朝聽政,像北極星一樣運轉天道的樞紐,就像帝王運用政權,撫育眾多的百姓和賢人,難道不應以按照道德辦事,用刻石來記帝王的功德嗎?《綠圖》說:「宛轉雜糅,紛紛擾擾,豐茂繁富,萬物都得到化育。」這就是最高的道德所造成的。《丹書》說:「義理勝過私欲就吉利,私欲勝過義理就危險。」這就是說誡告要十分謹慎。用誡告要謹慎來提高他的德行,用極高的德行來凝集他們對萬事萬物化育的功績,古代七十二位帝王要把自己的功德告訴神明,因此到泰山舉行封禪典禮。

  【原文】

  昔黃帝神靈,克膺①鴻瑞,勒功喬嶽,鑄鼎荊山。大舜巡嶽②,顯乎虞典。成康封禪,聞之樂緯③。及齊桓之霸,爰窺王跡④,夷吾譎陳⑤,拒以怪物⑥。固知玉牒金鏤,專在帝皇也。然則西鶼東鰈⑦,南茅北黍,空談非征⑧,勳德而已。是以史遷八書⑨,明述封禪者,固禋祀之殊禮,銘號之秘祝⑩,祀天之壯觀矣。秦皇銘岱,文自李斯⑾,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采也。

  【注釋】

  ①克:能。膺:承受。

  ②大舜巡嶽:《尚書·舜典》載,舜向東巡守東嶽泰山,燒柴祭天。

  ③「成康封禪」二句:《樂動聲儀》說成王、康王都曾封禪。成、康,即西周成王、康王。

  ④窺王跡:指齊桓公打算行封禪典禮。窺,窺視。王跡,王者的事,封禪是帝王之事。

  ⑤夷吾:管仲的字。譎陳:詐言。

  ⑥拒以怪物:《管子·封禪篇》載,齊桓公稱霸後,與諸侯盟會于蔡丘,想行封禪禮。管仲勸諫不聽,於是詐言說:要有祥瑞之物出現才能封禪。現在不見,怎能封禪呢?於是齊桓公才作罷。

  ⑦西鶼(jiān):西方的比翼鳥。東鰈:東海的比目魚。

  ⑧征:驗。

  ⑨史遷八書:司馬遷的《史記》有《封禪書》等八書。

  ⑩銘號:刻石記功。秘祝:秘密的禱告,指刻在玉牒上的秘祝文。

  ⑾李斯:法家,秦始皇的丞相。

  【譯文】

  從前黃帝神奇靈異,能夠承受鴻大的祥瑞,在泰山上銘刻功績,在荊山下鑄造巨鼎。大舜巡視泰山,舉行封禪典禮的事,被顯明地記載在《尚書》的《舜典》裡。周成王、周康王在泰山封禪,也可以從《樂緯》裡見到。到了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於是窺視帝王封禪的典禮。管仲用齊國沒有祥瑞出現不好封禪這樣譎詐的言辭來諫阻,阻止了齊桓公封禪。管仲本來知道封禪告天用的玉牒文書和金的鏤釜,只有帝王才可以用,而西海的比翼鳥,東海的比目魚,南方的三脊茅,北方的黍糧,純屬是憑空虛談而不要任何的驗證,管仲只是想說明封禪需要有聖王那樣的功德罷了。所以司馬遷《史記》八書中的《封禪書》明白地講封禪的,確實是祭祀天神大的祀禮,是銘刻功績的一種神聖秘密的禱祝,是天下一種偉大壯觀的活動。秦始皇在泰山刻石記功,文章出自李斯的手筆,完全是法家的語氣,風格上缺少闊大修飾。然而敘述清朗有力,也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作品了。

  【原文】

  鋪觀兩漢隆盛,孝武禪號於肅然,光武①巡封于梁父,誦德銘勳,乃鴻筆耳。觀相如封禪②,蔚為唱首,爾其表權輿③,序皇王,炳玄符,鏡鴻業,驅前古於當今之下,騰休明④於列聖之上,歌之以禎⑤瑞,贊之以介丘⑥,絕筆茲文,固維新⑦之作也。及光武勒碑,則文自張純,首胤典謨⑧,末同祝辭,引鉤⑨讖,敘離亂,計武功,述文德,事核理舉,華不足而實有餘矣。凡此二家,並岱宗⑩實跡也。

  【注釋】

  ①光武:東漢光武帝。

  ②相如封禪:司馬相如病退在家,漢武帝怕他死後作品失散,便派人去把他的作品全部取走。使者到他家中時司馬相如已經死了,家中已無書,只有臨死前寫的一卷書《封禪文》。

  ③權輿:本義為草開始萌發,引申為開始、起源。《封禪文》先敘上古。

  ④休明:盛明。休,美。

  ⑤禎:吉祥。

  ⑥介丘:泰山,指泰山盼望封禪。介,大;丘,山。

  ⑦維新:創新,即「首唱」,司馬相如以前沒有人寫作《封禪文》。

  ⑧典謨:指《尚書》,《尚書》中有《堯典》《大禹謨》等篇。

  ⑨鉤:指《孝經》的緯書《鉤命訣》等九種。

  ⑩岱宗:泰山。司馬相如的《封禪文》沒有刻石的記載。

  【譯文】

  縱觀兩漢興隆旺盛的時代,漢武帝封于泰山,在梁父的肅然山祭地,漢光武帝巡守封禪于泰山,也在梁父的肅然山祭地。他們歌誦功德、銘刻功績的封禪書,是封禪的大手筆。看司馬相如的《封禪文》,富有文采,成為首創。它表敘封禪的起始情況,敘述帝王的事業,再講漢朝的符瑞照耀,大業可鑒,把古代帝王的功業貶低於當今帝王之下,把當今帝王的功德抬高到列朝聖君之上,歌頌他吉祥的兆瑞,用泰山盼望封禪來作讚美。司馬相如的這篇絕筆文,確實是創新的作品。到了東漢光武帝中興以後封禪泰山,那篇刻在石碑上的《泰山刻石文》,出自張純。開頭仿照《尚書》裡典、謨的寫法,結尾又和祝辭相同,中間多引用《鉤命訣》這類緯書的內容。它敘述當時的戰亂,計數光武帝平定天下的武功,論述光武中興的文治德教,事實確切,道理標明,文采不足而樸實有餘。司馬相如和張純這兩家的封禪文,都是泰山封禪的確實記錄。

  【原文】

  及揚雄劇秦,班固典引①,事非鐫石,而體因紀禪。觀劇秦為文,影寫長卿②,詭言遁辭,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③密,辭貫圓通,自稱極思,無遺力矣。典引所敘,雅有懿采④,曆鑒前作,能執厥⑤中,其致義會文,斐然⑥餘巧;故稱「封禪靡而不典,劇秦典而不實」。豈非追觀易為明,循⑦勢易為力歟!至於邯鄲受命,攀響前聲,風末力寡⑧,輯韻⑨成頌,雖文理順序,而不能奮飛。陳思魏德⑩,假論客主,問答迂緩,且已千言,勞深績寡,飆焰缺焉。

  【注釋】

  ①典引:班固模仿揚雄的《劇秦美新》作《典引》,讚美唐堯,來讚美漢朝,再加引申。

  ②影寫:模仿。長卿:司馬相如的字。

  ③靡:細。

  ④懿采:美好的文采。

  ⑤厥:其,它的。

  ⑥斐然:有文采的樣子。

  ⑦循:依。

  ⑧風末力寡:沖風之末。指沒有風骨,飛不起來。沖風,暴風;末,尾。

  ⑨輯韻:輯集韻語,指寫作。

  ⑩陳思:陳思王曹植。其《魏德論》存殘文。

  【譯文】

  到揚雄作《劇秦美新》,班固作《典引》,這兩篇文章並不用來刻石,但是文體都仿效封禪文。看看《劇秦美新》的寫作,仿照司馬相如的《封禪文》,用了詭奇隱遁的文辭,所以兼包神奇古怪的內容。然而它的結構細緻嚴密,文辭圓轉,脈絡貫通,自稱用盡了思慮,沒有一點剩餘的力量了。班固《典引》的敘述,典雅而有文采,這是因為他借鑒了歷代前人的作品,所以寫作時能掌握得恰到好處。他的確立命意,文辭斐然,文采技巧有餘。所以他說司馬相如的《封禪文》細緻而不典雅,揚雄的《劇秦美新》典雅而不確實。這豈不是看前人的作品容易看清楚,學習前人作文便容易學好嗎?至於邯鄲淳的《受命述》,雖然想追擬前人的創作風格,但風勢衰弱,編輯韻語構成歌頌,雖然文理有條理,卻是平庸,不能奮翅高飛。還有陳思王曹植的《魏德論》,假借客人和主人之間議論形式來作文,文勢迂回緩慢不緊湊,而且竟長達千言,花費的勞力工夫雖然很深,但收效卻很少,風力和文采都沒有。

  【原文】

  茲文為用,蓋一代之典章也。構位①之始,宜明大體,樹骨於訓典之區,選言于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晦②于深,文今而不墜於淺,義吐光芒,辭成廉鍔,則為偉矣。雖複道極數殫③,終然相襲,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轍焉④。

  【注釋】

  ①構位:即構思。

  ②晦:暗,不明。

  ③道:理。數:術,方法。殫(dān):竭,盡。

  ④轍:車輪碾壓的溝槽,指老路。

  【譯文】

  封禪這種文體的作用,要起到一個時代經典章程的作用。佈局構思時,應當明確它總的體制:樹立義理要在經典的範圍內去找根據,選擇語言要在宏大富麗的作品中去尋找;使作品的內容古典但又不因辭深而隱晦,雖是今天的文辭但卻不失於淺薄;要它的意義內容富有光輝,文辭語言卻有棱角。如果做到了這些,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有的人寫封禪文,雖說道路和方法已經窮盡,終究是抄襲古人;但凡是能夠創新的人,必定能有超出前人之作。

  【原文】

  贊曰:封勒帝績,對越天休。逖①聽高岳,聲英克彪。樹石九旻②,泥金八幽。鴻律蟠采③,如龍如虯④。

  【注釋】

  ①逖:遠。

  ②九旻(mín):九天,指天上極高處。

  ③蟠:屈曲,環繞。蟠采:像虯龍那樣盤曲起來顯耀文采。

  ④虯:傳說中的一種龍。

  【譯文】

  總結:

  封禪刻石記載帝王的功績,
  報答並宣揚上天美好的命令。
  在泰山遙遠地聽到天命,
  英美的聲名能夠光彩遠飄。
  在高入九天的泰山樹立石碑,
  在幽深的地方埋下玉牒文書。
  大手筆寫的封禪文文采橫生,
  像龍和虯的飛騰光耀。

  【評析】

  《封禪》的「封禪」是一種文體的名稱。「封禪」原意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盛大典禮。古人認為「五嶽」中東嶽泰山最高,所以帝王應到泰山去祭祀。在泰山築壇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禪」。

  全篇分三部分:一、講封禪的意義。二、講封禪文的發展情況,主要是古代傳說至秦始皇、漢武帝的封禪和各代的「封禪」作品。三、講封禪文在寫作上的基本要求。

  「封禪」文本身就是為帝王歌功頌德的作品,作品很少,不成為獨立的文體,又沒有什麼文學價值,劉勰之所以專篇論述,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封禪文是為帝王的頭等大典服務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