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象祠記 |
|
(作者:王守仁)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鹹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於予。予曰:「毀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蓋莫知其原,然吾諸蠻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舉而不敢廢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于唐,而猶存於今;壞於有鼻,而猶盛於茲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於其屋之烏,而況于聖人之弟乎哉?然則祠者為舜,非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後乎?不然,古之驁桀者豈少哉?而象之祠獨延於世。吾於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澤之遠且久也。 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於舜也?《書》不雲乎:「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則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進治於善,則不至於惡。不底於奸,則必入於善。信乎象蓋已化於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周也。不然,周公之聖,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見象之既化於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於其位,澤加於其民,既死而人懷之也。諸侯之卿,命于天子,蓋《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歟? 吾於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然則唐人之毀之也,據象之始也;今之諸苗奉之也,承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於世。始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 【注釋】 1.靈、博之山:兩山名。即靈鷲山、博南山,均在貴州省境內。 2.象祠:象的祠廟。象,人名,傳說中虞舜的弟弟。 3.苗夷:苗族。古代對少數民族統稱夷。 4.宣慰:即宣慰使,明代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此官職,由土人世襲,掌管該地區軍政事務。 5.新:動詞,翻新修繕。 6.肇(zhào):開始創建。 7.曾高:即曾祖、高祖。 8.禋(yīn)祀:泛指祭祀。禋: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 9.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縣境內。相傳舜封象於此。象死後,當地人為他建了祠廟。 10.唐之人蓋嘗毀之:唐代元和年間,道州刺史薛伯高將象祠拆毀。 11.干羽:古代兩種舞蹈,幹舞和羽舞。據《尚書·大禹謨》載,舜命禹征有苗,三月未成。舜則用文德感化,在兩階「舞干羽,七旬,有苗格」。格,即歸附。 12.驁桀:又作桀驁,倔強兇暴。 13.烝(zhēng)烝乂(yì):兢兢業業工作,進行治理。 14.瞽(gǔ)瞍(sǒu):舜父名。 15.弟:通「悌」,敬愛兄長。 16.底:通「抵」,到。 17.管、蔡: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武王死後,管叔和蔡叔反叛,被周公率軍隊平定。 18.殆:大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