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辨奸論 |
|
(作者:蘇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zhì]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作者爭議】 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載,見於南宋呂祖謙編選的《宋文鑒》,《古文觀止》列于蘇洵名下。 這篇文章最早見於邵伯溫所寫的《邵氏聞見錄》。邵伯溫說:「《辨奸》一篇,為荊公發也。」蘇洵在王安石實行變法之前三年便死了,故學術界認為此文顯系偽託,冒蘇洵之名,以攻擊王安石。清代李紱、蔡上翔力辯此篇乃南宋初年道學家邵伯溫託名蘇洵的偽作。 【注釋】 1.辨奸:辨析奸邪。 2.「事有」二句:意謂事理和人情都有它必然如此的一面。 3.靜者:指深得清靜之道、超然恬靜的人。見微而知著:看到事物的細微徵兆,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和結果。 4.月暈而風:月暈出現,就要颳風。月暈,月亮周圍的光環。 5.礎潤:石基濕潤。礎,柱子下面的石墩。 6.推移:發展變化。 7.疏闊:寬大廣闊。這裡有渺茫難以捉摸的意思。 8.孰與:表示選擇,哪裡比得上。天地陰陽之事:指自然界的各種現象。 9.中:內心。 10.奪其外:謂左右其行動。 11.山巨源:山濤,字巨源,晉初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任吏部尚書,選用官員,他都各為品評。王衍:字夷甫,官至尚書令、太尉。有盛才,容貌秀美,好玄言,喜老莊,以清淡為事。 12.郭汾陽:即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封為汾陽郡王。盧杞:字子良,唐德宗時宰相。容貌醜陋,為人貪殘。 13.不忮(zhì)不求:不嫉妒不貪求。 14.與物浮沉:隨波逐流的意思。 15.使:假使。惠帝:晉惠帝司馬衷,性癡呆。 16.中主:中等才能的皇帝。 17.眩世:欺世。眩,迷惑。 18.德宗:唐德宗李適。鄙暗:鄙陋昏庸。 19.二公:指山濤和郭子儀。二子:指王衍和盧杞。容:或許。 20.伯夷。齊:叔齊。二人均為孤竹君之子。商亡後,他們誓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之上。 21.相與:互相勾結。造作言語:謂製造輿論。 22.私立名字:謂自我宣揚,自我標榜。 23.顏淵:孔子的弟子。在七十二弟子中以德著稱,後世儒者尊為「複聖」。孟軻:即孟子,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儒者尊為「亞聖」。 24.異趣:志向不同。 25.浣(huàn):洗濯。 26.臣虜:奴僕。 27.彘(zhì):豬。 28.囚首喪面:披頭散髮如同囚犯,頭不梳臉不洗如同居喪的人,形容不注意修飾。 29.鮮:少。奸慝(tè):奸邪。 30.濟:成就。未形之患:尚未顯露的禍患。 31.孫子:名武,戰國時齊人,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32.斯人:這個人。 33.知言:有遠見之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