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管仲論 |
|
(作者:蘇洵) 管仲相威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於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文公之餘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餘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複有賢者,而後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 【注釋】 1.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潁上(今安徽潁上)人,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軍事家。 2.桓公:即齊桓公。桓,南宋版避宋欽宗趙桓諱而均作「威」。 3.攘:排斥。 4.豎刁、易牙、開方:三人都是齊桓公時期備受寵倖的近臣。 5.薨(hōng):古代稱諸侯死。 6.五公子:指齊桓公的五個兒子,即公子武孟、公子昭(後來的齊孝公)、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 7.訖:直到。簡公:齊簡公。 8.兆:預兆,證候,跡象。 9.鮑叔:姓鮑名叔牙,史稱鮑叔,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大夫,善於知人,管仲之被重用,出自他的推薦。 10.四凶:舊傳共工(古代的世族官)、驩兜(人名)、三苗(古族名,這裡指其族首領)、鯀(人名)為堯時的四凶。 11.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少正卯是魯國人,曾講學而門徒眾多,孔子當大司寇後將其殺害。但少正卯可能無其人而孔子殺少正卯也無其事。 12.非人情:管仲認為他們不合人情。相傳,豎刁為進齊宮而自閹,易牙殺子而迎合君主,開方原本是衛國的公子,後來拋棄了父母來到齊國侍奉齊桓公。 13. guān)而相慶:據《漢書》記載,王吉和貢禹是好朋友,取捨相同,世稱「王吉在位,貢禹彈冠」,後用「彈冠相慶」形容即將做官。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 14.縶(zhí):用繩索絆住馬足,這裡是束縛的意思。 15.這裡指普通人。 16.因:順著,趁著。 17.五伯:春秋五霸。桓、文:齊桓公、晉文公。靈公:指晉靈公,晉文公之子,因暴虐,在位14年時被殺。 18.孝公:指齊孝公,齊桓公之子。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在宋國的支持下奪得了王位。寬厚:寬容仁厚。 19.肖:這裡是賢明的意思。 20.老成人:原指「年老成德之人」,後指閱歷多而辦事穩重的人。 21.惑:這裡指困惑不解。 22.仲之書:指《管子》。 23.誕謾(dàn màn):荒誕無稽。 24.史鰌(qiú):字子魚,也叫史魚,春秋時期衛國大夫。蘧(qú)伯玉:即蘧瑗,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時賢臣,天下聞名,孔子很敬重他。彌子瑕(xiá):春秋時衛國大夫,善於奉承,曾深得衛靈公寵愛。 25.身後之諫: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史鰌死後,讓兒子不依照禮制停放屍體,國君如果問,便說自己未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 26.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據《史記·蕭相國世家》載,蕭何死前推舉曹參為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