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趙彥端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①流冰②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雲間一笑濯塵纓③。 主人杯酒流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作者簡介】 趙彥端字德莊,號介庵。鄱陽(今屬江西)人,魏王廷美七世孫。 宋高宗紹興八年進士。乾道、淳熙間,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有《介庵集》。 【注釋】 ①角簟:角蒿編成的席子。 ②流冰:形容角簟生涼。 ②濯塵纓:《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評解】 五月花明,午夢片刻,溜纓清流,情懷何等瀟灑,胸襟又何等超脫。主人杯酒留連之意可感,倦客關河去住之情不堪。不言此日情懷難忘,而言遣流水載此情東去江城,委婉有味之至。 幼 卿 極目楚天空,雲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歎飄蓬①,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②。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作者簡介】 幼卿,生平事蹟不詳。據《能改齋漫錄》記載,她生活在宣和年間。 【注釋】 ①飄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樣飄泊無定。 ②花驄:駿馬。 【評解】 《詞林紀事》記《能改齋漫錄》載:宣和間,有題陝府驛壁雲: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洮房。而良人統兵陝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雲。 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寫出「荷花開晚,孤負東風」。下片抒發「聚散匆匆」的慨歎。「望斷斜陽人不見」,流露了無限眷戀之情。全詞纏綿哀怨,真摯動人。 石孝友 征鴻過盡秋容謝,卷離恨、還東下。剪剪①霜風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煙搖曳,幾簇漁樵舍。 芙蓉城②裡人如畫,春伴春遊夜轉夜。別後知他何如也。心隨雲亂,眼隨天斷,淚逐長江瀉。 【作者簡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昌(今屬江西)人。乾道進士,以詞名。其詞集名《金穀遺音》,有《宋六十家詞》本。他的詞亦如耆卿、山谷一樣,常以俚俗語寫男女戀情,亦有清新雅潔之作。 【注釋】 ①剪剪:形容風勢輕寒。 ②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別稱,以五代時後蜀孟昶在城上種芙蓉花而得名。 【評解】 此為離芙蓉城東下舟中戀念所歡之詞。上片寫眼前沿江兩岸風景,下片懷舊遊而興無限悵思。「心隨雲亂」句,摹「心事如波濤」(李商隱詩句)之狀,甚有情味。 武林春走去走來三百里,五日以為期。六日歸時已是疑。應是望歸時。 鞭個馬兒歸去也,心急馬行遲。 不免相煩喜鵲兒,先報那人知。 【評解】 此詞與前首《青玉案》詞,同為懷人之作。前一首詠別離,基調淒苦;此首詠短別將會,基調欣悅。詞語通俗,極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詞遺風。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難憑據①。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注釋】 ①難憑據:無把握,無確期。 【評解】 此詞以「見」、「別」、「去」、「住」四字為綱領,反復回吟聚短離長、欲留不得的悵惘。前後上下僅更動一兩字,拙中見巧,確是言情妙品。可知詩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邊語亦自佳。 一夜冰澌①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②。門前桃李知麟集③,庭下芝蘭看鯉趨④。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③無? 【注釋】 ①冰澌:冰消溶。 ②洪爐:大爐。喻天地造化之功。 ③「門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薈萃。 ④「底下」句:「芝蘭」喻兄弟子侄。「鯉趨」言子承父教,語出《論語·季氏》:「鯉趨而過庭。」鯉為孔子之子。 ⑤添一線:冬至後白晝漸長,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線」之諺。 【評解】 這首小詞作於冬至前一日。特意臚列佳氣,謳歌鼎盛。雖使事用典稍覺板重,畢竟典麗工整,氣度自在。 宿醉①離愁慢髻鬟②,綠殘紅豆③憶前歡。錦江春水寄書難。 紅袖時籠金鴨④暖,小樓吹徹玉笙寒。為誰和淚倚闌幹? 【注釋】 ①宿醉:隔夜酒醉。 ②髻鬟:古代婦女的髮髻。 ③紅豆: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④金鴨:鴨形銅香爐。 【評解】 詩有集前人成句而成者,此詞亦然。全詞六句,分別從韓偓和晏幾道的《浣溪沙》、晏幾道《西江月》、秦觀《木蘭花》、李璟《浣溪沙》和李煜《搗練於》中各取一句,集合而成。讀來宛然妙合,毫無拼湊之痕。 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①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②,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③。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④。 【作者簡介】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人。關於她生活的時代,歷來有北宋、南宋兩說並存。從作品內容來看,當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相傳她因婚姻不滿,抑鬱而死。她善繪畫,通音律,是婉約派著名女詞人。著有《斷腸詞》,今存詞20餘首。 【注釋】 ①猶自:仍然。 ②「綠滿」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叢林中聽見了杜鵑的叫聲。 ③「莫也」句:(鳥兒)莫非也因為人間的愁苦而憂愁嗎? 苦: 又作「意」。 ④瀟瀟雨:暴雨、疾雨。瀟瀟是雨聲。 【評解】 這是一首惜春詞。上片抒發對春的眷戀之情。樓外的楊柳垂下千萬縷柳絲,想把春天系住,可是儘管楊柳多情,春也無意「少住」。柳絮隨風,春歸何處?下片描繪暮春景致,抒發傷春感懷。綠滿山川,杜宇聲聲,瀟瀟暮雨,春將歸去,令人不勝眷戀。全詞意境清幽,抒情委婉,悱惻纏綿,深沉含蓄。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①。十二欄幹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②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注釋】 ①此情無限:即春愁無限。 ②輸與:比不上,還不如。 【評解】 這是一首寫閨中春愁的小詞。上片寫仲春時節,眼前景色,觸目生愁。雖「十二欄幹倚遍」,也無法排遣春愁。下片寫閨中人在這風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懷念的人,不禁愁緒萬端,感到還不如成雙成對的鳥兒,因此不願再看見滿院落花和斷腸芳草。通篇哀婉細膩,愁思無限。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①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 【注釋】 ①藕花:即荷花。 【評解】 此詞寫天真少女與戀人相會的喜悅和離別的惆悵。上片點明留住須臾,故當時攜手情景,藕花細雨歷歷在目。下片追寫依戀情態,表現出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歇拍二句,敘分別時難言的情景,只用「最是」兩字,蘊含無限眷戀之情,歸來後哪得不悵然若失。詞中點綴夏日風光,使形象更為飽滿。 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①,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 綠楊影裡,海棠枝畔,紅杏梢頭。 【注釋】 ①輕柔:形容風和日暖。 【評解】 這首小詞,通過春景的描寫,宛轉地抒發了惜春情緒。上片寫風和日麗,百花飄香,而轉眼清明已過,落花飛絮,雲鎖朱樓,令人不堪回首。下片寫午夢初醒,綠窗聞鶯,聲聲喚起春愁。結尾三句,構思新巧,含蘊無限。全詞語淺意深,辭淡情濃。清新和婉,別具一格。 嚴 蕊蔔算子不是愛風塵①,似被前緣②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③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作者簡介】 嚴蕊字幼芳,天臺營妓。周密《癸辛雜識》稱她「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道學家朱熹以節使行部至台,指前任太守唐與正與蕊濫,欲治罪。並收蕊入監,備極箠楚,蕊堅不屈服。系獄兩月,聲價愈騰。未幾,朱熹改官,岳霖繼任,憐其無辜。判令從良。蕊當場填此詞以進。(徐釚《詞苑叢談》) 【注釋】 ①風塵:古代稱妓女為墮落風塵。 ②前緣:前世的因緣。 ③東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評解】 這是嚴蕊獲得釋放、出獄時獻給嶽霖的一首詞。反映了作者墮落「風塵」的不幸遭遇與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全詞和婉自然,寄喻頗深。 孫道絢 曉日壓重簷,鬥帳①春寒起來忺②。天氣困人梳洗懶,眉尖,淡畫春山③不喜添。 閑把繡絲袴④,認得金針又倒拈。陌上遊人歸也未?懨懨⑤,滿院楊花不捲簾。 【作者簡介】 孫道絢,號沖虛居士,黃銖之母,宋代福建建寧人。善詩詞,筆力甚高。遺詞六首。 【注釋】 ①鬥帳:形狀如鬥的帳子。 ②忺(xiān):適意。 ③春山:指女子的眉。 ④撏(qiān):摘取。 ⑤懨懨:有病的樣子。 【評解】 這首春閨詞,抒寫了作者傷春念遠之情。上片寫閨中人的春日慵懶情態。困人天氣,倦於梳洗,淡畫春山。委婉地表現出苦悶心情。下片寫對出遊人的惦念。閨中人在百無聊賴中閑撏繡絲,聊做女紅,可金針倒拈,全無心思。時已暮春,楊花滿院,因遊人未歸,便不願捲簾再看。通篇情思纏綿,和婉細膩。 聶勝瓊 玉慘花愁①出鳳城②,蓮花樓③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曲④,別個人人⑤第五程⑥。 尋好夢,夢難成。 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作者簡介】 聶勝瓊(生卒年不詳),長安名妓。後嫁李之問。 【注釋】 ①玉慘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臉。 ②鳳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蓮花樓:餞飲之處。 ④陽關曲:古人送別時唱此曲。 ⑤人人:那個人,指所愛的人。 ⑥程:里程,古人稱一站為一程。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在長安送別李之問時所作。上片寫送別情景。出城相送,玉慘花愁,蓮花樓下,柳色青青。一曲陽關,離人遠去,留下了綿綿相思與懷念。下片寫別後淒傷。欲尋好夢,夢又難成。淚濕枕衾,輾轉達旦。雨聲和淚,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碎。 據《詞林紀事》載:之問得此詞,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善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尖取歸。 淮上女 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淮水悠悠①,萬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住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作者簡介】 淮上女,姓名及生平事蹟不詳。宋甯宗嘉定年間,金兵南侵時被掠去。 【注釋】 ①悠悠:遙遠。 【評解】 公元1220年左右,金兵繼續南侵,趙宋將首都南遷到開封。在金兵屢次進犯及狼狽退卻之際,多少人民遭受殺害擄掠,淮上女就是其中的之一。詞寫淮上女被掠途中,對故鄉山水的依戀。那雲霧繚繞的山峰和煙波浩渺的淮水,似乎都充滿了愁恨。在漫長的旅途中,她不斷回頭望故鄉,淚眼模糊地對著暮春的晚景,多少新仇舊恨一起湧上了心頭。抒情哀婉真摯,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人民的苦難。 無名氏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①,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②。 【注釋】 ①成旬:一作「經旬」,即連續下雨十來天。 ②「做春」句:是說當初還不如不要做春。 【評解】 這首小詞,從花時風雨、耽誤尋花,抒發感懷。年年花期,風雨交加,陌上尋花,皆為所誤。待到放晴,花已成塵。 因此,還不如當初不要「做春」。全詞輕柔含蓄,語淺意深,風格和婉,喻意清新。 王清惠 太液芙蓉①,渾不似、舊時顏色。曾只得、春風雨露②,玉樓金闕③。名播蘭簪④妃後裡,暈潮⑤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⑥。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⑦。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輾關山月。問嫦娥、于我肯從容⑧,同圓缺。 【作者簡介】 王清惠,南宋度宗昭儀(宮中女官名)。恭帝德祐二年(1276),臨安淪陷後被俘往大都,自請為女道士,號沖華。 【注釋】 ①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漢代宮中池名,唐代長宏大明宮中亦有太液池。這兩句是以花比人,說自己本是宮中女官,容貌美麗,現在已面貌憔悴,完瑟全失去舊時的風姿。 渾不似:全不似。 ②春風雨露:比喻君恩。 ③玉樓金闕:泛指南宋宮殿。 ④蘭簪:本為女子首飾,這裡借喻宮中後妃。 簪,一作「馨」。 ⑤暈潮:形容臉上泛起羞紅的光采。 ⑥「龍虎風雲」二句:指王朝覆亡。 ⑦「對山河」二句:是說險固的山河要塞,已淪入敵手。 ⑧從容:舒緩不迫。 【評解】 此詞為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寫了國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與感傷。上片從眼前景物全非入手,回憶當年在宮中的情況。下片寫被俘途中的感慨。據說這首驛中題壁詞,當時在中原傳誦,頗有影響。 徐君寶妻 漢上①繁華,江南人物②,尚遺宣政風流③。綠窗朱戶,十裡爛銀鉤④。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台舞榭,風卷落花⑤愁。 清平三百載⑥,典章人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⑦。破鑒徐郎⑧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⑨。 【作者簡介】 徐君寶妻,岳州(湖南岳陽)人。宋末被元將虜掠到杭州,住韓蘄王府(韓世忠舊宅)。元將幾次要侮辱她,都被她設法避過。一日元將發怒地表示要用強迫手段,她便說要祭告亡夫,主人答應了。她梳妝焚香,再拜默祝,向南哭泣,題《滿庭芳》詞於壁上,然後投水而死(見陶宗儀《輟耕錄》)。 【注釋】 ①漢上:泛指漢水至長江一帶。 ②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許多人才。 ③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號。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還保持著宋徽宗時流風餘韻。 ④爛銀鉤:光亮的銀制簾鉤,代表華美的房屋。 ⑤風卷落花:指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⑥三百載:指北宋建國至南宋滅亡。這裡指整數。 ⑦南州:南方,指臨安。 ⑧破鑒:即破鏡。 徐郎:指作者丈夫徐君寶。 ⑨岳陽樓:湖南岳陽縣西,這裡是作者故鄉。 【評解】 此詞的作者是個被元軍擄掠、不屈而死的女子。詞中先寫南宋都會繁華,人才眾多,國力也較為富厚;但當元軍南侵、長驅直入時,竟如風卷落花,無力抵抗,使人慨恨不已。 以下說到自身的遭遇。歎息丈夫不知下落,死前無緣再見一面。自己不能生還故鄉,死後魂魄還是戀念著這裡。全詞淒苦哀怨,抒寫對家國的眷戀,對丈夫的摯愛,真切感人。 無名氏 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①。一聲聲送一聲悲,雲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裡。第三個、橋兒外。瀕②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③。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裡有、人人④無寐。 【注釋】 ①嘹唳(lì):指高聲鳴叫。 ②瀕: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臺階。 ④人人:那個人,指所愛之人。 【評解】 這首小詞,抒情氣氛極濃。作者借與雁兒招呼,娓娓道出內心的真切情意。語淺意深,委婉動人。在碧天如水,霜風淒緊的寒夜,孤雁的哀鳴,引起了遊子的無限愁思。不禁披衣起床,囑咐南飛的雁兒,希望它能低聲飛過他愛人住的河邊小紅樓,因為她在家中也正為相思而徹夜不眠。全詞構思新巧別致,抒情真摯細膩。 無名氏 秋風掃盡閑花草,黃花不逐①秋光老。試與插釵頭,釵頭占斷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瑤觴②,花先著酒香。 【注釋】 ①不逐:猶言不隨。 ②瑤觴:泛指美酒。 【評解】 秋日黃花,分外馨香。采菊為婦簪頭,恩情纏綿如見。菊花相傳為益壽之卉,古人嘗謂菊酒可以延年,閨中弄花情深,不飲亦醉,不著香豔語而盡得風流。上片「占斷秋」三字極為新巧。 吳淑姬 煙霏霏①,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②催。 【作者簡介】 宋代吳淑姬,嫁士人楊子治。有《陽春白雪詞》五卷。黃花庵雲: 「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 【注釋】 ①霏霏:紛飛貌。 ②管:樂器。 【評解】 這首迎春小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煙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從何處回」!惟願東風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詞寫景細膩,抒情委婉含蓄。 無名氏 漠漠春①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山,人家蠶事欲眠三②。桑滿筐籃,柘③滿筐籃。 先自離懷百不堪。檣④燕呢喃,梁燕⑤呢喃。篝燈⑥強把錦書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釋】 ①漠漠:寂靜無聲。 ②眠三:即三眠。 ③柘:亦名「黃桑」,葉可飼蠶,故多桑柘並用。 ④檣:船上桅杆。 檣燕:旅燕。 ⑤梁燕:房中梁上之燕。 ⑥篝燈:把燈燭放在籠中。 【評解】 此詞寫春日對江南的懷念。暮春時節,風雨交加;春蠶將老,桑柘滿籃。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子呢喃,增人離愁,撩人相思。點燈細看書信,是從江南寄來。作者的心也飛向了江南。全詞多用複疊句式,具有回環往復的特色。 語雖重複,含意卻並不相同。 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①。樓前綠暗分攜②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③春寒中酒④,交加⑤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⑥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作者簡介】 南宋詞人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浙江寧波市)人。一生未曾做官,曾在江蘇、浙江一帶當幕僚。他的詞上承溫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薑夔詞之外,自成一格。他的詞注重音律,長於煉字。雕琢工麗。張炎《詞源》說他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而尹煥《花庵詞選引》則認為「求詞于吾宋,前有清真,後有夢窗」。吳詞多寫個人的身世之感,較少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在藝術技巧方面有獨到之處。詞作有《夢窗詞甲乙丙丁稿》四卷。 【注釋】 ①草:起草。 瘞(yì):埋葬。庾信有《瘞花銘》。 銘:文體的一種。 ②分攜:分手。 綠暗:形容綠柳成蔭。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雜亂。 ⑥雙鴛:指女子的繡鞋,這裡兼指女子本人。 幽階苔生:苔生石階,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評解】 此詞表現暮春懷人之情。上片寫傷春懷人的愁思。清明節又在風雨中度過,當年分手時的情景,仍時時出現在眼前。 如今綠柳蔭濃而伊人安在?回首往事,觸目傷懷。詞中以柳絲喻柔情。春寒醉酒,鶯啼驚夢,已覺愁思難言。下片寫傷春懷人的癡想。故地重遊,舊夢時溫,見秋千而思纖手,因蜂撲而念香凝,更見癡絕。末句「一夜苔生」極言「惆悵」之深,又自含蓄不盡。這首詞質樸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不論寫景寫情,寫現實寫回憶,都委婉細膩,情真意切,一反其堆砌辭藻,過分追求典雅的缺點,卻又于溫柔之中時見麗句,頗具特色。 【集評】 《詞綜偶評》譚獻雲:此是夢窗極經意詞,有五季遺響。「黃蜂」二句,是癡語,是深語。結處見溫厚。 《海綃說詞》陳洵雲: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屢見。《渡江雲》題曰: 「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則別後第一個清明也。「樓前綠暗分攜路」,此時覺翁當仍寓居西湖。風雨新晴,非一日間事,除了風雨,即是新晴,蓋雲我只如此度日掃林亭,猶望其還賞,則無聊消遣,見秋千而思纖手,因蜂撲而念香凝,純是癡望神理。「雙鴛不到」,猶望其到;「一夜苔生」,蹤跡全無,則惟日日惆悵而已。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情深而語極純雅,詞中高境也。 《詞綜偶評》許昂霄雲:結句亦從古詩「全由履跡少,並欲上階生」化出。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絲柳」七字寫情而兼錄別,極深婉之思。起筆不遽言送別,而傷春惜花,以閒雅之筆引起愁思,是詞手高處。「黃蜂」二句於無情處見多情,幽想妙辭,與「霜飽花腴」、「秋與雲平」皆稿中有數名句。結處「幽階」六字,在神光離合之間,非特情致綿邈,且餘音嫋嫋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西園懷人之作。上片追憶昔年清明時之別情,下片入今情,悵望不已。起言清明日風雨落花之可哀,次言分攜時之情濃,「一絲柳,一寸柔情」,則千絲柳亦千丈柔情矣。「料峭」兩句,凝煉而曲折,因別情可哀,故藉酒消之,但中酒之夢,又為啼鶯驚醒,其悵恨之情,亦雲甚矣。「料峭」二字疊韻,「交加」二字雙聲,故聲響倍佳。換頭,入今情,言人去園空,我則依舊遊賞,而人則不知何往矣。「黃蜂」兩句,觸物懷人。因園中秋千,而思纖手; 因黃蜂頻撲,而思香凝,情深語癡。「惆悵」兩句,用古詩意,望人不到,但有苔生,意亦深厚。 卷盡愁雲,素娥②臨夜新梳洗。暗塵不起,酥潤淩波地。 輦路③重來,仿佛燈前事。情如水,小樓熏被,春夢笙歌裡。 【注釋】 ①試燈夜:農曆正月十四夜。 ②素娥:月。 ③輦路:帝王車駕經行之路。 【評解】 此詞抒寫燈夜感舊之情。上片著意寫試燈之夜的景色。愁雲卷盡,月明如洗。以擬人手法,描摹精巧傳神。下片寫輦路笙歌,回首舊遊,恍如夢境,無限感傷。全詞意境清新,端麗溫厚,頗具特色。 【集評】 《譚評詞辨》譚獻雲:起稍平,換頭見拗怒,「情如水」三句,足當咳唾珠玉四字。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亦紀燈市之遊。雨後月出,以素娥梳洗狀之,語殊妍妙。下闋回首前游,輦路笙歌,猶聞夢裡,今昔繁花之境,皆在梨雲漠漠中,詞境在空際描寫。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賞燈之感。起言雲散月明,次言天街無塵,皆雨後景色,換頭,陡入舊情,想到當年燈市之景。「情如」三句,撫今思昔,無限感傷,而琢句之俊麗,似齊梁樂府。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①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注釋】 ①玉纖:指女子之手。 【評解】 此為感夢之作。上片寫所夢舊遊之地、燕歸之態,似真似幻,傳神於眼;下片抒懷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訴,纏綿往復。末句尤貴含情言外,淵涵不盡。全詞雅麗清新,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浣溪沙》結句貴情餘言外,含蓄不盡。如吳夢窗之「東風臨夜冷於秋」,賀方回之「行雲可是渡江難」,皆耐人玩味。 陳洵《海綃說詞》:夢字點出所見,惟夕陽歸燕,玉纖香動,則可聞而不可見矣。是真是幻,傳神阿堵,門隔花深故也。「春墮淚」為懷人,「月含羞」因隔面,義兼比興。東風回睇夕陽,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即一夢亦有變遷矣。「秋」字不是虛擬,有事實在,即起句之舊遊也。秋去春來,又換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從張子澄「別夢依依到謝家」一詩化出,須看其遊思飄渺、纏綿往復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句法將縱還收,似沾非著,以蘊釀之思,運妍秀之筆,可平睨方回,攬裾小晏矣。結句尤淒韻悠然。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夢之作。起句,夢舊遊之處。「夕陽」兩句,夢人歸搴簾之態。換頭,抒懷人之情,因落絮以興起人之墮淚,因行雲以比人之含羞。「東風」句,言夜境之淒涼,與賀方回《浣溪沙》結句「東風寒似夜來些」相同。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懨懨①醉,長日小簾櫳②。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注釋】 ①懨懨: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②簾櫳:掛有珠簾的窗戶。 【評解】 暮春三月,春光將盡,所見者惟秋千空掛,倦馬嘶風,畫舟空泊,人情困慵,宿燕夜歸,鶯囀綠陰。詞以歎息殘紅難覓作結,回護上片「花落更情濃」句,惜春之情倍濃。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①。縱芭蕉、不雨也颼颼②。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③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④、客尚淹留。垂柳不縈⑤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注釋】 ①心上秋:合起來成一「愁」字。兩句點明「愁」字來自惜別傷離。 ②颼颼:風雨聲。這句是說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發出颼颼的秋聲。 ③年事:往事。這兩句是說往事如夢,似花落水流。 ④燕辭歸: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 客:作者自稱。 淹留:停留。 ⑤縈:旋繞。 裙帶:指別去的女子。 【評解】 本詞就眼前之景,抒離別之情。上片寫離愁。詩人滿懷愁緒,怕在月明之夜,登樓眺望。下片抒發別情。燕已歸來,人卻淹留他方。全詞構思新穎別致,寫得細膩入微。語言通俗淺近,頗似民歌小調。 【集評】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所以感傷之本,豈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滑稽之雋,與龍輔《閨怨》詩:「得郎一人來,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變體。 張炎《詞源》:此詞疏快,不質實。 陳洵《海綃說詞》:玉田不知夢窗,乃欲拈出此闋牽彼就我,無識者,群聚而和之,遂使四明絕調,沉沒幾六百年,可歎!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猶古樂府之「山上複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傳情,妙語也。「垂柳」二句與《好事近》「藕絲纜船」同意。 「明月」及「燕歸」二句,雖詩詞中恒徑,而句則頗耐吟諷。張叔夏以「疏快」兩字評之,殊當。 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雲淡星疏楚山曉,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 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①多少?說與蕭娘②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注釋】 ①霜絲:指白髮。 ②蕭娘:唐人泛稱女子為蕭娘。 【評解】 這首懷人詞,上片借夢境,憶往事。別夢依稀。人去雁杳,雲淡星疏,楚山天晚。「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往事回首,感慨無限。下片從眼前景物,抒發今昔之感,表現懷人之情。寒蛩淒切,細織霜絲。「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既表相思之情,又發今昔之歎。全詞柔情似水,往事如夢,委婉細膩,曲折含蓄。 【集評】 陳洵《海綃說詞》:楚山夢境,長安京師,是運典;揚州則舊遊之地,是賦事;此時覺翁身在臨安也。詞則沉樸渾厚,直是清真後身。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①剪紅情,裁綠意②,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③,玉纖曾擘黃柑④,柔香系幽素⑤。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注釋】 ①除夜:除夕。 立春:周密《武林舊事》說:「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用五色絲彩杖鞭牛,掌管予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是月後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 ②紅情、綠意:剪綵為紅花綠葉,即春幡,可以戴在頭上。 ③尊俎:砧板。 ④玉纖:如玉般的纖手。 擘:剖開。 ⑤幽素:幽情素心。 【評解】 這首詞扣緊「除夜立春」,詠懷節日,更抒發懷人之情。 上片寫家人除夕守歲以及迎接新春之樂。剪紅裁綠,西窗添燭,笑聲鶯語,迎接新年。下片寫立春所用之春盤黃柑,曾是伊人置辦,如今春已歸來,而伊人不見,相思成夢,眼前惟有落梅成陣。全詞構思精巧,委婉含蓄,為古今讀者所稱賞。 【集評】 彭孫遹《金粟詞話》:餘獨愛夢窗《除夕立春》一闋,兼有天人之巧。 許昂霄《詞綜偶評》:換頭數語,指春盤彩縷也。「歸夢」二句從「春歸在客先」想出。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上」字婉細。 陳洵《海綃說詞》: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與「新腔一唱雙金鬥」一首同一機杼,彼之「何時」,此之「舊」字,皆一篇精神所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