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十三



  薑 夔
淡黃柳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欄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
   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②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③。馬上單衣寒惻惻④,著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⑤。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⑥。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作者簡介】

  姜夔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屬江西)人。一生不曾做官,卻曾漫遊過長江中、下游的兩湖和江、浙一帶,交遊廣,生活經歷豐富。他擅長詩詞,精通音律與書法,是南宋詞壇上成就較高、較有影響的作家。他以離別相思、紀遊詠物或慨歎身世為詞的主要題材。
  也有關心國事、同情人民疾苦的部分作品。他的詞音律和諧,造語凝煉,想像豐富,意境清幽。尤擅長托物比興和景物描寫,工麗精緻,在宋詞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注釋】

  ①客居合肥:時在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
  ②紓(shū):解除、排除,寬解。
  ③垂楊陌:楊柳飄拂的小巷。
  ④惻惻:寒冷淒惻。
  ⑤岑寂:寂靜。
  ⑥小橋宅:姜夔在合肥情侶的住宅。

  【評解】

  這是作者的自製曲。通篇寫景,而作者寄居他鄉,傷時感世的愁懷,盡在不言之中。上片寫客居異鄉的感受。垂楊巷陌,馬上輕寒,邊城春色,舉目淒涼。而眼前柳色,「鵝黃嫩綠」,卻與江南相似。下片寫惜春傷春情緒。清明攜酒,唯怕花落春去。全詞意境淒清冷雋,用語清新質樸。在柳色春景的描寫中,作者的萬般愁緒,無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著痕跡地表現出來。

  【集評】

  鄭文焯《鄭校白石道人歌曲》:長吉有「梨花落盡成秋苑」之句,白石正用以入詞,而改一「色」字協韻。當時清真、方回多取賀詩雋句為面。
  譚獻《譚評詞辨》:白石、稼軒,同音笙磬,但清脆與鏜鎝異響,此事自關性分。
  黃花庵《花庵詞選》:詞極精妙,不減清真,其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暗香

  辛亥①之冬,予載雪詣石湖②。止既月③,授簡④索句,且征新聲⑤。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隸習⑥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⑦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⑧、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⑨易泣,紅萼CD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注釋】

  ①辛亥:光宗紹熙二年。
  ②石湖:在蘇州西南,與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號石湖居士。
  ③止既月:指住滿一月。
  ④簡:紙。
  ⑤征新聲:徵求新的詞調。
  ⑥工伎:樂工、歌妓。隸習:學習。
  ⑦何遜:南朝梁詩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蕭偉的記室。任揚州法曹時,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詠其下。後居洛思之,請再往。抵揚州,花方盛片,遜對樹彷徨終日。杜甫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⑧但怪得:驚異。
  ⑨翠尊:翠綠酒杯,這裡指酒。
  CD紅萼:指梅花。 耿:耿然於心,不能忘懷。

  【評解】

  此詞詠梅懷人,思今念往。據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稱:「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後別合肥之年」,而「時所眷者已離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舊事。上片寫「舊時」梅邊月下的歡樂;「而今」往事難尋的悽惶。兩相對照,因而對梅生「怪」,實含無限深情。下片寫路遙積雪,江國寂寂,紅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歡會,只能留在「長記」中了。低徊纏綿,懷人之情,溢於言表。全詞以婉曲的筆法,詠物而不滯於物,言情而不拘於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綿邈,意味雋永。

  【集評】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惟《暗香》、《疏影》二詞,寄意題外,包蘊無窮,可以與稼軒伯仲。
  張炎《詞源》:白石《疏影》、《暗香》等曲,不惟清真,且又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許昂霄《詞綜偶評》:二詞(《疏影》、《暗香》)如絳雲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樹玲瓏,金芝布護。
  鄧廷禎《雙硯齋隨筆》:姜石帚之「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狀悔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議,寫生獨步也。
  周濟《宋四家詞選》:前半闋言盛時如此,衰時如此。後半闋想其盛時,想其衰時。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此二詞最有名,然語高品下,以其貪用典故也。又雲:如此起法,即不是詠梅矣。
  鄭文焯《鄭校白石道人歌曲》:案此二曲為千古詞人詠梅絕調。以托喻遙深,自成馨逸;其暗香一解,凡三字句逗皆為夾協。夢窗墨守綦嚴,但近世知者蓋寡,用特著之。
  譚獻《譚評詞辯》:石湖詠梅,是堯章獨到處。「翠尊」二句,深美有騷、辨意。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劉體仁雲,落筆得「舊時月色」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又雲:詠梅嫌純是素色,故用「紅萼」字,此謂之破色筆。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說來甚淺,然大家亦不為,此用意之妙,總使人不覺,則烹鍛之功也。

鷓鴣天
元夕有所夢

  肥水①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②。夢中未比丹青③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④,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⑤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①肥水:源出安徽合肥西南紫蓬山,東流經合肥入巢湖。
  ②種相思:種下相思之情。
  ③丹青:泛指畫像。
  ④春未綠:本詞作於正月,這時氣候很冷,草未發芽,所以說春未綠。
  ⑤紅蓮:指燈。

  【評解】

  作者曾幾度客遊合肥,並與一歌妓相愛。當時的歡聚,竟成為他一生頗堪回憶的往事。在記憶中,她的形象十分鮮明。
  然而伊人遠去,後會無期。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萬千。夢中相見,又被山鳥驚醒。思念之苦,真覺得「當初不合種相思」了。愁思綿綿,猶如肥水東流,茫無盡期。誰使兩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頭默默重溫當年相戀的情景!
  詞中所流露的傷感與愁思,即是為此而發。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集評】

  陳思《白石道人年譜》:案所夢即《淡黃柳》之小橋宅中人也。
  鄭文焯《鄭校白石道人歌曲》;紅蓮謂燈,此可與《丁未元日金陵江上感夢》之作參看。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元夕感夢之作。起句沉痛,謂水無盡期,猶恨無盡期。「當初」一句,因恨而悔,悔當初錯種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夢中」兩句,寫纏綿顛倒之情,既經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夢,而夢中隱約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見之真。「暗裡」一句,謂即此隱約模糊之夢,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鳥驚醒。換頭,傷羈旅之久。
  「別久不成悲」一語,尤道出人在天涯況味。「誰教」兩句,點明元夕,兼寫兩面,以峭勁之筆,寫繾綣之深情,一種無可奈何之苦,令讀者難以為情。

點絳唇
丁未①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②黃昏雨。 第四橋③邊,擬共天隨④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注釋】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吳松:即今吳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楊萬里介紹到蘇州去見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醞釀。此處指遙望山峰,雨意很濃。
  ③第四橋:指吳江城外的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宋詞凡用四橋,大半皆謂吳江城外之甘泉橋……。《蘇州志》:甘泉橋舊名第四橋。」
  ④天隨:晚唐陸龜蒙,號天隨子,隱居吳江。

  【評解】

  此詞為作者自湖州往蘇州,道經吳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雖只41字,卻深刻地傳出了薑夔「過吳松」時「憑欄懷古」的心情。上片寫景。「燕雁」、「數峰」,不僅寫景狀物出色,且用擬人化手法,使靜物飛動,向為讀者稱讚。下片因地懷古。「殘柳參差舞」,使無情物,著有情色,道出了無限滄桑之感。全詞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集評】

  卓人月《詞統》:「商略」二字誕妙。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白石長調之妙,冠絕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點絳唇》一闋,通首只寫眼前景物,至結處雲:「今何許?
  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倡,「憑闌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歎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絕調。
  陳思《白石道人年譜》:案此闋為誠齋以詩送謁石湖,歸途所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數峰」,乃詞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吳江,見太湖西畔諸峰,陰沉欲雨,以此二句狀之。「憑闌」二句其言往事煙消,僅余殘柳耶?抑謂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楊無情,猶是臨風學舞耶?清虛秀逸,悠然騷雅遺音。

小重山令

  潭州①紅梅人繞湘②皋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②裙歸。 鷗去昔遊非。
  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④綠筠枝。

  【注釋】

  ①潭州:今湖南長沙市。
  ②湘:湘江,流經湖南。 皋:岸。
  ③茜:大紅色。
  ④沁:滲透。

  【評解】

  此詞以詠梅為題,抒吊古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首兩句點出「潭州」與「梅花」。「東風」兩句,因物及人。梅苑人歸,蘅皋月冷。一春幽事,有誰得知。下片抒情。鷗去之後,昔游全非。因今思昔,感懷吊古。相思血淚,都沁綠枝。全詞即梅即人,亦景亦情。清新雅麗,淒婉工巧。

  【集評】

  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感懷吊古,愁並毫端。其淒麗之致,頗似東山、淮海。


  史達祖
綺羅香 詠春雨

  做冷欺花①,將煙困柳②,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③,愁裡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④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⑤。隱約遙峰,和淚謝娘⑥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⑦。

  【作者簡介】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韓侂胄任相,達祖為其堂吏,撰擬文稿。韓伐金失敗被誅,達祖受黥刑(面頰刺字),死於貶所。他的詞,輕盈綽約,細膩工巧,清新閑約,長於詠物。有《梅溪詞》一卷。

  【注釋】

  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礙了花開。
  ②將煙困柳:春雨迷濛,如煙霧環繞柳樹。
  ③盡日冥迷:整日春雨綿綿。
  ④鈿車:華美的車子。杜陵:漢宣帝陵墓所在地。當時附近一帶住的多是富貴之家,故用來借指繁華的街道。
  ⑤官渡:用公家渡船運送旅客。
  ⑥謝娘:唐代歌妓,後世泛指歌女。這兩句是寫煙雨籠罩遠處的山峰,象謝娘被淚沾濕的眉毛那樣嫵媚好看。
  ⑦剪燈深夜語: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評解】

  這首詠物詞,以多種藝術手法摹寫春雨纏綿的景象。上片寫近處春雨。蝶驚粉重,燕喜泥潤。佳期被阻,鈿車不行。
  下片寫遠處春雨。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綠落紅,帶愁流去。通篇不著「雨」字,卻處處貼切題意。用語工麗,意境清幽。

  【集評】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筆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數,所謂「一鉤勒即薄者」。
  黃昇《花庵詞選》:「臨斷岸」以下數語,最為姜堯章稱讚。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語語淋漓,在在潤澤,讀此將詩聲徹夜雨聲寒,非筆能興雲乎!
  黃蓼園《蓼園詞選》: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佳期,盡為所誤,而伊仍浸淫漸漬,聯綿不已,小人情態如是,句句清雋可思,好在結二語寫得幽閒貞靜,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許昂霄《詞綜偶評》:綺合繡聯,波屬雲委。「盡日冥迷」二句,摹寫入神。「記當日」二句,如此運用,實處皆虛。
  先著、程洪《詞潔》:無一字不與題相依,而結尾始出雨字,中邊皆有。前後兩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如意寶珠,玩弄難於釋手。
  孫麟趾《詞徑》:詞中四字對句,最要凝煉。如史梅溪雲:「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只八個字已將春雨畫出。
  周爾墉《周批絕妙好詞》:法度井然,其聲最和。
  繼昌《左庵詞話》:史達祖春雨詞,煞句「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就題烘襯推開去,亦是一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調體物殊工,與碧山之詠蟬,玉田之詠春水,白石之詠蟋蟀,皆能融情景於一篇者。虞山毛晉心醉其《雙雙燕》詞,但「柳昏花螟」自是名句,而全篇多詠燕,僅於結處見意,不若此調之情文並茂也。起三句吸春雨之神。四、五句關合聽雨之情。「蝶」、「燕」二句從側面寫題,「驚」、「喜」二字為蝶燕設想,殊妙。「佳期」句承愁雨之意,寫到懷人,以領起後幅。轉頭處言臨江望遠,意境開拓。以山喻眉,以雨喻淚,常語也,眉黛與淚痕合寫,便成雋語。上闋言近處庭院之雨,後言遠處江湖之雨。「新綠」二句非特江幹風景,而送春念遠,皆在其中。「落紅」句造語尤工。結句聽雨西窗,雖意所易到,而回首當年,以「梨花門掩」,點染生姿,覺餘音繞梁也。

雙雙燕 詠燕

  過春社①了,度②簾幕中間,去年塵冷③。差池④欲住,試入舊巢相並。還相雕梁藻井⑤,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⑥。 芳徑⑦,芹泥⑧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⑨。便忘了、天涯芳信CD。愁損翠黛雙蛾CE,日日畫欄獨憑。

  【注釋】

  ①春社:春分前後祭社神的日子叫春社。
  ②度:飛過。
  ③塵冷:指舊巢冷落,佈滿塵灰。
  ④差(cī)池:指燕子羽毛長短不齊。
  ⑤相:細看。 藻井:天花板。
  ⑥紅影:指花影。
  ⑦芳徑:花草芳芬的小徑。
  ⑧芹泥:燕子所銜之泥。
  ⑨「應自」句:該當睡得香甜安穩。 自:一作「是」。
  CD天涯芳信:指出外的人給家中妻子的信。
  CE翠黛:畫眉所用的青綠之色。雙蛾:雙眉。

  【評解】

  這首詞作者飽和著感情,描繪了春燕重歸舊巢,軟語多情,花間競飛,輕盈俊俏的神態。也抒寫了「日日畫欄獨憑」者所希冀和追求的那種自由、愉快、美滿的生活。上片寫雙燕重歸舊巢。下片寫雙燕飛游的適意和樓中婦女的幽思。
  全詞構思精巧,刻畫細膩。形象優美,委婉多姿。清新柔麗,不落俗套。洋溢著生活情趣,使人獲得美的享受。

  【集評】

  黃昇《花庵詞選》:形容盡矣。……姜堯章最賞其「柳昏花暝」之句。
  王士禛《花草蒙拾》:僕每讀史邦卿詠燕詞,以為詠物至此,人巧極天工錯矣。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欲」字、「試」字、「還」字、「又」字入妙,「還相」字是星相之相。
  卓人月《詞統》: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高手。
  賀裳《皺水軒詞筌》:常觀姜論史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賞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
  許昂霄《詞綜偶評》:清新俊逸。
  戈載《七家詞選》:美則美矣,而其韻庚青,雜入真文,究為玉瑕珠纇。
  譚獻《譚評詞辨》:起處藏過一番感歎,為「還」字、「又」字張本。「還相」二句,挑按見指法,再搏弄便薄。「紅樓」句換筆,「應自」句換意,「愁損」二句收足,然無餘味。
  王國維《人間詞話》:賀黃公謂姜論史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稱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歐、秦輩句法,前後有畫工、化工之殊,吾從白石,不能附合黃公矣。
  黃蓼園《蓼園詞選》:「棲香」下至末,似指朋友間有不能踐言者。
  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史梅溪《雙雙燕》「還相雕梁藻井」,按《表異錄》,綺井亦名藻井,又名鬥八。今俗曰天花板也。
  周爾墉《周評絕妙好詞》:史生穎妙非常,此詞可謂能盡物性。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歸來社燕,回憶去年,題前著筆,便戀旋轉之地。巢痕重拂,猶征人之返故居,詠燕亦隱含人事。歐陽永叔愛誦詠燕詩「曉窗驚夢語匆匆」句,此詞雲「商量不定」,為燕語傳神尤妙。「芳徑」四句賦題正面。「柳昏花暝」傳為名句,多少朱門興廢,皆在「看足」兩字之中。毛晉雲「餘幼讀《雙雙燕》詞,便心醉梅溪」。于刻《梅溪詞》後,特標出之。結句因燕書未達,念及倚闌人,餘韻悠然。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燕,神態逼真,靈妙非常。「過春社了」三句,記燕來之時。「差池」兩句,言燕飛入巢。「還相」兩句,摹寫燕語。「欲」字、「試」字、「還」字、「又」字皆寫足雙燕之神。
  「飄然」兩句,寫燕飛去,儼然畫境。換頭承上,寫燕之路。「愛貼地」兩句,寫燕飛之勢。「紅樓」兩句,換筆寫燕歸。「看足柳昏花暝」一句,說盡雙燕遊樂之情。「應自」兩句,換意寫燕雙棲,意義完畢。末結兩句,推開,特點人事,蓋用燕歸人未歸之意。「獨憑」與雙棲映射,最為俊巧。

臨江仙 閨思

  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清秋。舊遊簾幕記揚州。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 羅帶鴛鴦塵暗澹①,更須整頓風流②。天涯萬一見溫柔。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注釋】

  ①澹:「淡」的異體字。
  ②風流:這裡指風韻。

  【評解】

  這是一首閨中懷人詞。上片寫年年清秋,愁與西風俱來。
  「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寫出了閨中人孤獨寂寞的境況。
  下片言「羅帶鴛鴦,塵灰暗淡。」睹物思人,不勝感懷。「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寫盡閨中相思之苦。全詞抒情委婉,工麗別致。

  【集評】

  姜夔《梅溪詞序》(《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七引):梅溪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於一家,會句意於兩得。
  王士禛《花草蒙拾》:宋南渡後,梅溪、白石、竹屋、夢窗諸子,極妍盡態,反有秦、李未列者。雖神韻天然處或減,要自令人有觀止之歎,正如唐絕句,至晚唐劉賓客、杜京兆,妙處反進青蓮、龍標一塵。

夜合花

  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①。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消凝裡,梅開半面,情滿徐妝②。 風絲一寸柔腸,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芳機瑞錦,如何未織鴛鴦。人扶醉,月依牆,是當初、誰敢疏狂!把閑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注釋】

  ①潘郎:潘岳字安仁,晉中牟人。美姿容,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交。《晉書》有傳。
  ②徐妝:半面妝。《南史梁元帝徐妃傳》載:「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去。」

  【評解】

  這首詞寫景、詠物、抒情融為一體。上片寫眼前景,抒心中情。「柳鎖鶯魂,花翻蝶夢」,愁染潘郎,偷藏淚點。下片寫當初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如今回首往事,寸斷柔腸。全詞輕盈綽約,細膩工麗,於柔媚中具豔冶之姿。表現了梅溪詞的特色。

夜行船 聞賣杏花

  不剪春衫愁意態。過收燈①、有些寒在。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 白髮潘郎②寬沉帶。
  怕看山、憶他眉黛。草色拖裙,煙光惹鬢,長記故園挑菜。

  【注釋】

  ①過收燈:過了燈節。
  ②潘郎:見前詞《夜合花》注。

  【評解】

  本詞因聞賣杏花而引起懷人之幽思。上片著意描繪杏花春景。初春季節,微雨輕寒,深巷無人,聞賣杏花。下片寫故園之思,懷人之情。常記故園挑菜,憶他眉黛春山,鬢影裙腰。而今潘郎憔悴,往事不堪回首。全詞生動而又細膩地描繪了明媚的春光,如絲的細雨,懷人的意態,綿綿的相思。
  寫得工麗倩巧,柔媚多姿。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著意在結句。杏花時節,正故園昔日挑菜良辰,頓憶鬢影裙腰之當年情侶,乃芳序重臨而潘郎憔悴,其感想何如耶?上闋詠賣花,款款寫來,風致搖曳,春陰門巷,在幽靜境中,益覺賣花聲動人淒聽也。
  薛礪若《詞學通論》:其詞境之婉約飄逸,則如淡煙微雨,紫霧明霞;其造語之輕俊嫵媚,則如嬌花映日,綠楊看雨。他將這三春景色寫得極細緻而逼真。

鷓鴣天

  搭柳欄幹倚佇頻①。杏簾胡蝶繡床春。十年花骨東風淚,幾點螺香素壁塵。 簫外月,夢中雲。秦樓楚殿可憐身。新愁換盡風流性,偏恨鴛鴦不念人。

  【注釋】

  ①佇:久立,盼望。 頻:屢次,多次。

  【評解】

  這首閨情詞,上片寫憑欄佇望情景。搭柳欄幹,杏簾蝴蝶,樓頭佇望,淚灑東風。下片寫對景懷人,不勝今昔之感。
  簫外月,夢中雲,回想昔日秦樓楚殿,今日卻「換盡風流」。
  結句「偏恨鴛鴦不念人」,愁緒纏綿,餘韻不盡。全詞和婉工巧,綺麗動目。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花骨」二字頗新,惟《梅溪集》中兩用之。「東風」句較《萬年歡》調「愁沁花骨」尤為淒豔欲絕。吟此兩句,如聞「落葉哀蟬」之歌。昔人詠鴛鴦者,或羨其雙飛,或願為同命,此獨言其不復念人,但既言「換盡風流」,則綺習剗除,願歸枯衲,安用恨為!恨耶情耶?殆自問亦莫辨也。


  嚴 仁
玉樓春

  春風只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胡蝶亂。冰池晴綠①照還空,香徑落紅吹已斷。 意長翻恨遊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寶奩②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作者簡介】

  嚴仁字次山,號樵溪,邵武(屬福建)人。他與同族嚴羽、嚴參,並稱「邵武三嚴」。著有《清江欸乃集》。其詞工巧豔麗,以寫閨情見長。

  【注釋】

  ①晴綠:指池水。
  ②奩:鏡匣。

  【評解】

  這首詞描繪春景,抒寫春愁。上片寫庭園春色。西園春風,花繁蝶亂,池水晴綠,落紅滿徑。下片寫春閨懷人。盡日相思,羅帶漸緩,明鏡照愁,盼君速歸。通篇構思精巧,婉麗清新。為歷代詞家所讚賞。

  【集評】

  黃昇《花庵詞選》:次山詞極能道閨闈之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深情委婉,讀之不厭百回。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明鏡照愁,常語也。作者「寶奩」七字,古意深思,獨標新警。

鷓鴣天

  一曲危弦①斷客腸,津橋捩柁轉牙檣②。江心雲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釋】

  ①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弦:泛指樂器。
  ②捩:扭轉。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評解】

  這首詞著意抒寫離愁別恨。上片抒寫傷別。離歌一曲,痛斷客腸。江心征帆,樓頭粉淚,寫盡離別況味。下片著重寫離恨。蘭舟催發,滿載離恨,江水東流,別意悠長。通篇悱惻纏綿,工麗柔媚,體現了嚴仁詞作的風格。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以「江心」、「樓上」對舉,離懷自見。以句法論,在晚唐律詩中亦是佳聯。結處「東流水」二句雖從唐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詩句脫化,而用其意作此詞結句,頗有運韻。


  劉克莊

清平樂

  頃枉維揚,楊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宮腰①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築避風台②護取,莫遣驚鴻③飛去。 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貪與蕭郎④眉語,不知舞錯伊州⑤。

  【作者簡介】

  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蒲田(屬福建)人。宋理宗淳祐中賜同進士出身,官龍圖閣直學士,卒諡文定。有《後村別調》一卷,(見毛氏《宋六十家詞》)又名《後村長短句》,見《彊村叢書》。他的詞純學稼軒,為辛派重要作家。

  【注釋】

  ①宮腰:女子細腰。
  ②避風台:相傳趙飛燕身輕不勝風,漢成帝為築七寶避風台(見漢伶玄《趙飛燕外傳》)。
  ③驚鴻:形容女子體態輕盈。
  ④蕭郎:原指梁武帝蕭衍,以後泛指所親愛或為女子所戀的男子。
  眉語:以眉之舒斂示意傳情。
  ⑤伊州:曲詞名,商調大麯。

  【評解】

  這首詞,抒寫對美人的思慕。上片寫人物的輕盈體態。宮腰束素,輕盈靈巧,翩若驚鴻,纖不耐風。下片寫相見時的情景。溫柔香豔,顰笑風流。相互眉語,舞錯伊州。全詞工麗香豔,嫵媚風流。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闋惜其輕盈,有杜牧詩「向春羅袖薄,誰念舞臺風」之意。下闋窺其衷曲,有李端詩「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之意,後村詞大率與辛稼軒相類,人稱其雄力足以排奡,此詞獨標嫵媚,殆以忠簡梨渦、歐陽江柳耶?
  張炎《詞源》:潛夫負一代時名,「別調」一卷,太約直致近俗,效稼軒而不及者。
  毛晉《後村別調跋》:「別調」一卷,大率與稼軒相類,楊升庵謂其壯語足以立懦,餘竊謂其雄力足以排奡雲。
  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後村詞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末二語寫得亦極雋美,為不經人道者。

生查子
元夕戲陳敬叟

  繁燈奪霽華①,戲鼓侵明發②。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中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注釋】

  ①霽華:明月。
  ②明發:天發明也。

  【評解】

  此詞題為元夕戲作,實則抒發人生感慨。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繁月明,鼓樂通宵。物色如舊而情味卻別。不覺感慨系之。下片寫西樓拜月,鏡中畫眉,待到樂止人散,卻又漸入愁鄉。全詞構思新巧,造語工麗,感情真摯,寫景細膩。

  【集評】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劉克主《陳敬叟集序》雲:敬叟詩才氣清拔,力量宏放,為人曠達如列禦寇、莊周;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劄如穀子雲,草隸如張顛、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光。余每歎其所長,非複一事。為纇城黃子厚之甥,故其詩酷似之雲。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後村序《陳敬叟集》雲:「曠達如列禦寇、莊周,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劄如穀子雲,行草篆隸如張顛、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光。」推許甚至。此詞雲戲贈者,殆以敬叟之曠達,而情入中年,易縈舊感,人歸良夜,漸入愁鄉,其襟懷亦不異常人,故戲贈之。

昭君怨 牡丹

  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①獨步。若比廣陵花②,太虧他③。 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君莫說中州④,怕花愁。

  【注釋】

  ①姚黃: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
  ②廣陵花:指芍藥。
  ③太虧他:言太委屈了牡丹。
  ④中州:河南省別稱。這裡指洛陽。

  【評解】

  這首詠物詞,借詠洛陽牡丹,抒寫憂國之情。上片言洛陽牡丹,獨步天下,勝於揚州的芍藥,因此說牡丹「若比廣陵花,太虧他」。下片抒寫惜花之情。但作者之意卻不在此,結句揭示了主旨,名為惜花,實惜中州。舊國舊都的哀愁,借對廣陵花、濟陽花的褒貶抑揚表現出來。


  黃公紹
青玉案

  年年社日①停針線②。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 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③。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作者簡介】

  黃公紹字直翁,邵武(今屬福建)人,宋度宗咸淳元年進士。隱居樵溪。著有《在軒詞》,有《彊村叢書》本。

  【注釋】

  ①社日:指立春以後的春社。
  ②停針線:《墨莊漫錄》說:「唐、宋社日婦人不用針線,謂之忌作。」唐張籍《吳楚詞》:「今朝社日停針線。」
  ③「春衫」兩句:春衫已經穿破,這是誰做的針線活呢?這裡的「誰針線」與「停針線」相呼應,由著破春衫想起那製作春衫的人,不覺淒然淚下,淚痕沾滿了破舊的春衫。

  【評解】

  此詞抒寫遊子思鄉的情懷。上片寫遊子在深山溪橋邊,遙念家鄉社日,看到雙雙飛燕而自傷孤單。下片寫遊子長期飄流在外,春衫已破,滿是淚痕,卻還不知歸期。末尾連用三個「無人」,點出不僅賞花、飲酒都無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顧。寫盡孤身羈旅的淒涼況味。通篇纏綿淒惻,委婉含蓄。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