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揚 > 第二次握手 | 上頁 下頁
一二七


  §第五十三章 罪惡花園

  「葉大夫!」老木叫著,搶上一步。

  他早就搬來了椅子,又端來一杯白開水;待女大夫坐下後,他就塑像般守在女醫生身邊。他畢竟是老協和,老護士,關鍵時刻就表現出了非凡的素質。葉玉菡前額剛要磕著桌面的一刹那,老木已經伸手托住了她;接著扶她坐好,將早已準備好的鎮靜藥放在她面前……

  葉玉菡感激地瞅了老木一眼,又舉目瞥瞥窗外的沉沉夜色。她吞下藥片,喝了幾口水,待精神和肌體都平靜一點了,繼續翻閱那些黑色文件夾。

  最後一摞文件不是日本人的罪證,而是美國人的內部檔案,很多東西葉玉菡看不明白。她還沒弄清楚「SLR」是一個什麼樣的基金會呢,眼前材料中又出現了「U委員會」、「G委員會」和「化學作戰部」;她只知道西蒙·切爾尼博士,可眼前文件中卻出現了「西蒙·切爾尼中校」……

  一份以「G委員會」名義發出的「備忘錄」寫道——

  ……我們決不局限於炭疽桿菌研究。必須從沿襲日本模式到創造和形成自己的生物武器研製體系,必須從一切可能適用于細菌戰的多細胞、單細胞和病毒類病原體入手進行探索。肉毒桿菌、波狀熱病、家畜傳染性流產、鼻疽和類鼻疽、野兔病、鸚鵡病、球孢肉芽腫、向神經腦炎、貝殼類中毒、鼠疫、牛疫、紐卡斯爾病、雞瘟、稻斑病和稻褐斑病、土豆晚期枯葉病、白絹病、植物生長的化學調節劑和枯葉劑等等,都要列入我們的研究範疇。只要是被認為能使人類、動物、植物發病的生物體或是含有這些生物體毒素的東西,都是我們的研究對象。

  一通給西蒙·切爾尼中校的密碼電報譯文有如下內容——

  我們早已制訂並執行了代號「雪峰」的計劃,千方百計搜尋納粹生物化學戰專家,把他們連同家屬弄到美國來,為我們服務。我們對日本也必須這樣做。日軍駐華各細菌部隊已在投降前後的短暫時日裡,以最快速度毀滅罪證並倉皇逃回日本。而你能在如此條件下勤奮工作,最大限度地搜集到他們的材料並加以清理和選擇,最大限度地尋找和發掘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最大限度地使中國人淡忘一切並使他們無法繼續糾纏犯下罪惡的日本細菌戰專家,以及用最快速度建起我們在遠東的第一個灘頭陣地SB-1,功不可沒。為了加快我們的研究速度,在原子彈之外增加一種對付俄國人的威懾手段,我們就必須講究策略,恩威並重,寬赦和保護已經逃回日本的石井四郎等細菌戰犯,使他們免受逮捕和審判;必須感化他們,讓他們與我們真誠合作,使他們心悅誠服地交出長時期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料,以千方百計節省我們的時間、金錢和其他一切有形無形的資源……

  「化學作戰部」主任萊特·巴克爾少將給切爾尼一封署名信件這樣寫道——

  細菌武器有特殊的危險性。上百種殺人的菌株、毒株休眠在從艾治渥德到普拉姆島幾百間實驗室數不清的冷藏箱和液氮罐裡,隨時可能逃逸出去。角島和普拉姆島實驗室附近地區多次出現的怪異病變、居民暴亡和大量畸形死胎及畸形早產兒,別人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你我卻是心中有數的。例如我們現在最感興趣的炭疽菌,其芽孢體對外界抵抗力極強,幾乎可以永遠休眠,永不死亡!我們不能讓這種因素長期圍困、逼迫和威脅我們甚或殺死我們。因此,為了美國的安全,我們亟須尋找一個替代的國家或地區——你知道,「G委員會」和SLR一致認為,中南美洲顯然不行,因為細菌和病毒很容易沿大陸橋傳播到北美;其最適宜的候選者,似乎應該是南亞次大陸和中國——那裡地域遼闊,緯度跨越大,加之溫暖潮潤、地貌複雜、戰亂不斷、人口密集、人種進化程度和文化素質均低下,是難得的試驗對象和天然的菌種及毒株資源庫,也是生物武器最好的研究室和試驗場。你當然不會忘記,你就是為這個目的前往中國和遠東的……

  葉玉菡相信自己終於弄懂了一個基本事實,即SB-1實際上是美國人建在中國的一座秘密生物武器實驗室。而且,在「二戰」之後美國佬時間和人手都很緊張,特別是缺少第一流實驗微生物學家的情況下,她幫了他們的大忙!葉玉菡一聲不吭,臉色蒼白,太陽穴和脖頸上青筋跳動。她微微昂起頭,閉上雙眼,靠在椅背上,胸脯急劇起伏……

  「葉大夫,葉大夫!」又是老木,聲音很輕。

  葉玉菡緩緩睜開眼睛,默然無語,望著前面,又將目光緩緩轉向老木,表示聽見了他的聲音。老木指指牆上。女大夫一瞅,那裡一隻電鐘指著三點三十七分——啊,已是淩晨!而且時值夏季,很快就要天亮了!她站了起來。老木在她身後關上各處電燈和房門,走出H樓後又是關燈鎖門……

  夜氣清涼。雖然看不清小徑兩旁的植物,卻沐浴在各種花朵的幽香中。但是,現在,女醫生絲毫沒有輕鬆和舒適之感,反而覺得窒息和緊張……

  「老木,我想,」女醫生說,「這座堇園,應該改名『罪惡花園』!」

  說著,來到D樓前。

  「D樓現在派作什麼用場?」女大夫問。

  「還是原來那個用場。」老木答道,「新買的離心機和烘乾機,也暫時存放在這裡。」

  D「樓」實際上是一幢堅固的平房,下面有很深很大、恒濕恒溫、自動淨化空氣、自動進行室內消毒和能抗「猛烈震動」的地下室,這地下室還能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保證若干小時的供電,等等。「原來那個用場」即按葉玉菡的設計,D樓是標本室,功能是保存菌種和毒株,兼可從事某些防護嚴密的實驗。

  葉玉菡在各房間轉了一圈,來到地下室;到處能聽見細微的水流聲、氣流聲和嗡嗡的電流聲。房間和過道裡排列著大大小小、形制不一的液氮罐和冷藏櫃——液氮罐雖不透明,但通過冷藏櫃的玻璃櫃門可以看見裡面有很多試管和燒瓶,其中盛著各種顏色的液體或粉末。厚重的工作臺上擺著用於實驗、檢測的各式金屬器具、光學顯微鏡、玻璃和有機玻璃器皿,牆下和屋角置放著「手套箱」和兩台電子顯微鏡……

  葉玉菡一聲不吱,拉開工作臺抽屜,找出「工作日志」看了看,然後回身走到那些液氮罐和裝著玻璃門的冷藏櫃前,對著「日誌」逐個檢視。必須承認美國人在事涉科學時的務實和細密——像H樓中那些檔案文件一樣,D樓「工作日志」中的記錄也有條不紊,與液氮罐和冷藏櫃『上那些標簽都能核對上:「鼠疫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沙門桿菌」,「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炭疽桿菌」,「蓖麻毒素蛋白」,「肉毒桿菌」,「流感病毒十三」,「大腸桿菌〇〇九」,「口蹄疫病毒〇一三三」,「生化酶」,「石井型培養基」,「〇三三培養基」,「斑脫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