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煒:野地與行吟 >
四十五


  剛才有朋友說到了美國的梭羅研究,說到了梭羅故居開展的事業。他們這一夥人就在林子裡的幾幢木屋中,那兒是梭羅生活過的地方,他復原的小木屋就在一旁。這是美國的康科德小城西郊,我以前也去過,去過這個研究中心。其實一個梭羅有什麼可研究的?他只是一個著作不多的作家,一個行為引起爭議的獨居主義者和自然主義者。但這對於商業繁榮和現代化的美國頗有吸引力,對於文學歷史淺薄的美國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看過的梭羅研究中心,把梭羅所有的資料、照片什麼的,包括他當年在林中或其他地方生活時用過的、積累起來的一些東西全部收集起來了。他們編書,接待熱衷於梭羅的人,印一些研究資料。他們這種專注的行為可以把梭羅這一件事情辦得更深入、更透徹,而且就在原來梭羅活動和生活的地方做,真是天時地利,沒人能比,世界上其他的地方不可能做成這樣,因而他們就是天下獨一份的。想想看,在這個世界上僅僅做好梭羅的事情不也是挺好嗎?他們這些人的工作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人們現在議論的最多的是中國的教育體制,開始進行反思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應試教育是非常可怕的。那麼書院在這種情形下能做些什麼,選擇一個切入點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教輔多得汗牛充棟,有的是出於憂慮,有的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們書院的責任感,也表現在這裡,我們不能在這場教育的反思和變革中做一個袖手旁觀者。我們也要有聲音,我們也要做努力。

  還有現在可怕的藝術批評風氣。其實這與應試教育的性質是一樣的:一個特殊時期,教育和出版的充分商業化,伴隨著後工業時期的高度現代化的製造功能,真正的藝術欣賞能力已經喪失殆盡。無論是專業和業餘的藝術批評,常常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漠視藝術本身或者說根本讀不懂藝術品的情形。欣賞和閱讀的口味被徹底敗壞了,而且愈演愈烈。就我們的目光所及,這種趨向可不是中國所獨有,恰恰相反,這是從西方,從商業競爭的熾熱之地傳播過來的。這個時期整個社會的零件都差不多,它們在一塊兒運轉。這個時期人的頭腦已經被充分系統化、格式化,所以基本上讀不懂文學藝術作品了。流派越來越多,他們與藝術的關係卻越來越少。各種批評流派攪成了一團,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學院批評體系。文學作品放在這一架架高效率程式化的粉碎機裡,其命運也就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想一想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批評,想一想「以詩論詩」的傳統。批評的基礎如果不是悟想和賞讀,沒有一場深入的糾纏和感動,不是參與閱讀並一起創造和激動,批評也就變成最無價值最無聊的事物。我們這時候好好研究中國的文藝批評史是最有必要的,比如劉勰的《文心雕龍》,看看中國傳統上是怎麼搞藝術批評的。

  我們剛才說過,熱鬧和虛榮是書院的毒藥,所以我們非常警惕這個,知道這個時期任何的知識求索都會毀在這上邊。還是強調一點,就是先要穩住,不能慌。不怕做的事情小,不怕沒有影響,重要的是做的事情要有意義,要堅持下去。這個時刻頭腦要清晰,不能混亂。因為只有這樣書院自身才會產生自己的精神,才會感悟到什麼,才能與遠方那些思想的呼吸接通。書院與各種各樣的思想者有所接觸,有所來往,有所結合,有所建樹,書院也就接近了自己的功能和使命。不在於書院一下吸引了多少人,是否與別人研究同一個題目:我們思考的事情要是自己的,要找到自己的點,形成自己的想法。不必有意地靠近別人和吸引別人。只要書院堅持不懈地做有意義的事情,自然就會產生魅力。而且過多的人集中在一起也不好,不如分別堅持,大學和小城,北京和山西,北方和南方:大家各有側重,互相區別,本質相同。

  目前形成的非常庸俗的商業潮流,它對學術和藝術的損害,一些隨大流的思想和見解,包括業已形成的學術體制,讓人強烈地不滿。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都能達成一致。古代書院的產生,首先是因為不滿於當時那種教育體制。所以說它安靜,卻又非常不安分,非常具有創造性。它的意義不僅在於保存自己,而且具有很大的輻射性。只不過書院的這種性質,有時候會蘊涵在稍稍保守的形式之中。

  我們想從學會閱讀開始。剛才說,那些從僵死刻板的教育機器中形成和生產的一些後果,就是讓人喪失了閱讀能力。那麼我們每個人現在是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傾向呢?因為不能高估自己,我們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憂慮。所以我們要從頭尋找閱讀的方法,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不妨從一些最有魅力的、令人著迷的書開始讀起,搞一個「萬松浦閱讀」的系列活動。我們就從這種基本的方面入手。這看起來很小,實際上是一件大事。我們在此地此刻感悟這本書,讓它在心中重新激活。

  按照規劃,萬松浦這個地方的人流會達到八萬左右,到時候我們將建一個特別的書店。書店的美好是不用說了,一個高尚的書店,書院自己的書店,既務實又浪漫。如果沒有特別的問題,這個書店必會發揮一般書店難以發揮的作用。賣書,閱讀活動,朗誦會,作品推薦會和一些講座,都可以在這裡搞。裡面有熱騰騰的茶和咖啡。

  還有流動講壇。我們已經在大學建了幾個點:煙臺有兩個點,上海有兩個點,濟南有一個點。濟南學校多,還可以更多些。我們會慢慢把它豐富起來。我們的院士和專家在書院研修一段,講一段學,然後就去大學了。第一站走煙臺,直到濟南、上海再返回。以前陪專家去大學時,一個扇形階梯大教室裡擠得滿滿的,那是一種令人難忘的熱烈氣氛。這是書院的氣息和大學的氣息混合一起的情形,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了。

  總之勤奮工作的日子已經到來了,我們書院將過一種簡單樸素同時又是很熱烈的生活。這裡很安靜,這種安靜將適合許多追求思想的人、愛學習的人。這裡是林中、河畔、海邊,是非常好的環境,然而我們要對得起這種環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