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煒:野地與行吟 >
四十


  築起了

  不管怎麼說石瓦磚牆在綠樹下閃閃爍爍,再加上地場開闊,真是令人目光一亮。它絕不似擬古之物,又不像摩登館所,只與林河海野兩相廝守。磚石事畢,剩下的事就是把周邊整飭一番,把內裡稍加裝修。這一切當然還是力求樸素,以功能為先,要讓人既安居又心定,於是盡可能放棄炫目擾神的飾物。現代的時髦累贅務必去掉,一味仿古的不倫不類也當力戒。總而言之有適當之形式,有合理之心情,能居能為,可迎可送,如此這般也就可以了。它絕不該是聲名遠播的輝煌廟堂之類,也不會有高僧在這裡日夜誦經。這只是當今的人和事,是現代的一處藏書訪學和研修之地。

  古書院素有三大要務:一是講學,二是積書,三是接待遊學。今天三大要務需一一承續,但又不可強為,不可一味拘泥;一切可量力而行,所謂的隨緣成事;既有所發揮,又能夠堅守根本。現代書院既未有先例,也就多了許多嘗試的功夫。這一點我和朋友認識同一,只想從頭做起。凡事不求廣大,不追虛名,不戀熱鬧,不借威焰。有三四同道即可,有遠方訊息則安。愛書籍愛思想愛自然,勤奮勞動,不打擾鄉鄰不增添俗膩,始終如一地做下去就好。

  我和朋友一起制定了個公約:書院選址在此,就要愛惜此地自然,絕不能損傷一點動物林草;所有在書院做事營生者,都要做個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者,不得終日室內攻讀或消閒懶散,而要每天於野外做工,所有勞務凡能自己動手絕不找別人幫助;最好每人學一份手藝,農事、木工、園林、裝裱、陶藝,所學必得應用,並在應用中日見精密;無論做學問做日常功夫,都不必受時尚趨使;要心安毋躁,勤勉認真,崇尚真理。

  書院建於此,不僅因為自然之誘惑,還借助人事之祥和。所以要人人自珍。書院大門上左書「和藹」,右書「安靜」;在大廳右折進入接待室,則可見內懸匾額:「這裡人人皆詩人」——由最初的平靜溫煦入門,待登堂入室,再感受一種熱烈和浪漫。書院的最終,她的本質,仍還是一種執著求索的情懷。能夠保護和持守這一情懷的,當然首先還是一種自主自為的精神環境,一種與喧囂稍有隔離的自然環境。這也許是現代生活中最為寶貴的。

  終於說到她的命名了——「萬松浦書院」。其中的「萬松」不難理解,因為地處兩萬畝松林;「浦」,是河的入海口。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書院,其中成名並流傳的有四大書院,至今仍然運行的僅餘一二。書院廢棄的原因各種各樣,比如人們馬上會想到的兵火戰亂之類,但細究起來還是人們面對野蠻,特別是面對庸常時漸漸失去了堅持力。因為直接被大火燒掉或失於兵匪的,畢竟還是少數。而在絕望的歲月中慢慢坍塌冷落拆毀的,恐怕要占十之八九。

  萬松浦書院立起易,千百年後仍立則大不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