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張潔文集 > 沉重的翅膀 >
四十四


  邦子雲每天要收到若干封信,不論什麼「親啟」、「內詳」,甚至寫「大人親收」,一樣按公文程序辦理,由秘書紀恒全首先過目,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之後,再轉給他。電話也是照此辦理。像葉知秋這樣太過隨便地打電話、寫信,會平白地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想想看,紀恒全告訴他葉知秋電話時的神情。真是豈有此理! 最近,還搞了個「郵票事件」。有封注有「葉知秋緘」的來信,紀恒全不知為什麼不拆了,卻拿著那封被人撕去紀念郵票的信,到處訴苦:「誰把郵票撕了? 我怎麼向鄭部長交待? 」弄得人人都知道葉知秋給他寫信,又好像他和葉知秋真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生怕人知道,連秘書也避著。

  鬼知道。沒准那郵票就是紀恒全撕的,有意搞個「國會縱火案」呢。

  是不是應該告訴葉知秋以後有事可以寫信到家裡? 不好。好像他真和她有什麼事情。何況,他看出葉知秋對夏竹筠印象不佳。

  鄭子雲不希望葉知秋有更多的機會去加深這個印象。不管怎麼樣,夏竹筠畢竟是他的妻子,凡是與她有關的一切,必然會波及到他。他們是「模範夫妻」,鄭子雲的一生,應當是無懈可擊的一生。

  鄭子雲拿起電話筒,語氣裡帶著過分渲染的距離感:「你好,我是鄭子雲。」

  對鄭子雲的努力,葉知秋竟全然不予理會,她開門見山地說:「告訴您一個也許使您不快的消息,您那篇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後天不能見報了。」

  「什麼原因? 編輯同志親自對我說後天發稿。」鄭子雲有點光火。他畢竟不是一個以寫稿為職業的隨隨便便的小人物。何況這篇文章,又是報社派人上門請他寫的。

  「說是總編的意見,希望您對文章裡的一些提法,再斟酌一」哪些地方呢? 你是不是談得具體一些。「

  「比方說,『團體意識』這樣的概念,我們這裡一般是用『集體主義』——」葉知秋不知為什麼笑了笑,「其實,用意相同,用『團體意識』接受的人可能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多些統戰意味,如同用『人情』比『無產階級感情』接受的人更多一些。調動人的積極性,自然是調動一切人的積極性,而不僅僅是學雷鋒的先進分子。我以為是不必改的。我們的一些同志,到現在還認為,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人類學等理論研究人類行為的規律,是資產階級學科。實際上人總是有行為的。資產階級社會的人有行為,無產階級社會的人也有行為。人總不能躺著不動吧,實際上躺著不動也是一種行為。問題是你用什麼立場、觀點去研究它。您看過《參考消息》上報道的日本豐田汽車廠吧? 我以為他們很會做人的工作。誰家死了人,會送上一筆喪葬費;誰過生日,會收到禮物……

  這就是心理學。當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資本家賺錢,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把它用於社會主義的目的呢? 「

  倒好像那篇文章是葉知秋寫的,她在說服他相信她的論點。

  也或許她敏感到了鄭子雲的猶豫。

  鄭子雲沒有更多的「野心」——如果要用「野心」這個詞兒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年輕時的許多抱負,到如今只剩下這一點:他希望在社會主義新歷史到來的時期,根據他多年在經濟部門工作的成功和失敗的實踐,在企業管理問題上,提出他認為切實可行的辦法。它也許不完全正確,但哪怕有一部分可行,也會使他感到欣慰。他開始把自己的想法、體會形諸筆墨。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的要求,便是其中一篇。這第一篇出世,就是如此的不順利。他要不要考慮這意見呢? 是不是他走得太快了? 如果不修改呢? 可能全篇都不能發表。人總得有小的、局部的妥協,不然就要失去全盤。那就連一部分也不可能為人們所瞭解,所接受了。

  鄭子雲沒有回答。改或不改都還在斟酌之中。他不便同葉知秋說那麼許多。

  葉知秋的嗓音低落下來,似乎對鄭子雲的反應遲鈍有些失望。

  「還有一個情況,我得提醒您注意:報社裡常常會來這一手,實在和作者意見僵持不下的時候,也會答應您可以不改。等到見報時卻面目全非,他們會推說值班編輯不瞭解情況,在付印時做了臨時處理。您必須把這一點先和他們挑明。再一個,實在發不了,是不是可以直送中央一份。我以為這篇文章是很有創見的——」

  「謝謝,再說吧。」鄭子雲匆匆地放下電話,心裡有些不快。這個部裡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可以這樣隨便地和他說話,太沒有界限了。

  窗外,斜射的太陽晃得鄭子雲睜不開眼。他閉上眼睛,向椅背上靠去。

  這一天,並沒有什麼特別吃力的事情,沒有那種爭執不下的扯皮會,也沒有說很多的話。但鄭子雲仍覺得疲倦。這疲倦不是體力上的,而是來自內心。

  每每他從某一個側面,或某一個細節看到自己仍然必須在利弊的權衡裡掙扎一番的時候,他都會產生這種沮喪的情緒。這沮喪他絕不會對任何人說,也不願為任何人所知曉,包括夏竹筠在內。

  好吧,還是妥協吧,退讓吧。

  這也許是他匆匆地扔下電話筒的另一個原因,好像要躲開葉知秋的責難:為什麼不把正確的意見堅持到底? 不,她當然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呢?

  九

  陳詠明疲勞已極。耳朵裡像塞了兩個棉花球,鏗鏘的鑼鼓聲、人們的喧嘩聲、爆竹的嘭嘭聲,仿佛都離得很遠,很遠。

  分到房子的各家各戶,都要請陳詠明吃餃子,不吃誰的都不行。這怎麼吃呢?陳詠明就是有二十個肚子也不行。不知誰出了個主意,每戶出一個餃子,派一個代表,在基建隊那口大鍋裡煮好,請上陳詠明,大家一塊吃。現在,基建隊那I :1大鍋前頭,熱氣蒸騰,煮餃子的人正你推我搡……陳詠明不喜歡這樣的場面,但他不能根據自己的好惡來干涉別人表示自己歡樂的方式。他必須站在那裡,那也許會使大家的笑聲,得到幾秒鐘的延長。他應該為一切人的快樂,盡力去做。哪怕這努力發出的溫熱,像爐灶裡爆出來的火星那樣的微小。

  幾天幾夜幾乎沒有合過眼。仿佛這樣,他就可以給那與死神搏鬥的呂志民增加一份力量。

  最後在給排雨水管子上漆的時候,呂志民從腳手架上跌了下來。

  誰這樣說的? 「這孩子太大意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