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張承志 > 敬重與惜別 | 上頁 下頁
四十七


  回教圈並非異國情調的花園。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擁抱約兩億四千六百萬人民(此數不確,引者注)的回教圈現實,惟乃歷史之給予。至少對今日回教世界的天方夜譚式幻想,不過是錯了時令的感傷。只是我們此刻提出的"現代回教圈",果真能對破棄這種幻想發揮作用麼。

  ……確實我們之中注目回教與回教圈的同胞甚少。但多數人們放置如此題目且對之輕蔑、並跳過回教徒世界一味將視覺集中于遙遙彼方歐洲舞臺的那般傾向,已然應該一併反省。作為日本商品挺進地的他們,作為殖民地分割客體的他們,作為世界史不可欠之一部的他們,作為世界文化構成因素的他們——如此這般的回教聚集地,難道不正蘊藏著呼喚我們注意的無數問題麼。

  ……回教徒喲,莫要再迷於中世的狂信,指著凱末爾主義者的土耳其說,汝乃無神之國。那不過是偏離季節的誹謗。莫若去充分加深對回教生存的認識與理解。實際上今日少數抱有進步思想的回教徒正步步企盼難題的解決,他們豈不正呈示了為明日飛躍而做的獻身努力!想必,世界史之回教徒亦不屬神聖例外。在現代,回教徒亦一如其他宗教,未嘗被置於沉湎於法悅幻境的地位。呵責之際回教徒喲須知,為解消乃屬歷史必然之今日回教危機,其最正確之鎖鑰,究竟其藏隱何處!

  ……此時此刻回教徒不能盡是迷狂的人群。難道,隨帝國主義式的爭霸日甚一日、隨著它對殖民地依存的增多和進而對其統治力的加強、兼之殖民地土著民的窮困化、抵抗、民族解放運動的普及——以如此帝國主義諸國的寄生以及各殖民地的分離為背景,泛回教主義又能自何處尋得它的依據?值此現代,回教圈世界正在世界資本主義的坩堝中橫陳之際,泛回教主義豈非乃非一面影子盾牌,毫無高見!

  用語已多少陳舊,內容也不盡正確。但是這些寫於七十年前的言辭,如今即便拿給穆斯林閱讀,仍然感覺新鮮,甚至令人有振聾發聵之歎!

  東洋學還是東方學?

  把薩依德的東方學改一字,就是日本的百年老號的東洋學。它確有東方主義的鏤刻燙烤和不退的底色。但企圖以東方學理論來斷定東洋學,是困難的。

  E·薩依德的東方學·東方主義學說,在日本尤其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一部分人在力爭表達:日本的東洋學,雖然拖著一條不乾淨的尾巴,但它的呼喚裡也包含著對薩氏所言東方學的揭露和反抗——這種聲音,就是亞細亞主義。

  日本確實是一個豐滿的例子,它能證明薩依德的學說,也能對之駁難。

  板垣雄三曾經這樣回顧說:

  "在那樣一個歷史階段上,即便是為了向東方主義同化、也必須在自己的世界觀中加入伊斯蘭,於是他們有過與伊斯蘭世界緊密結合了的感覺。比如日本的所謂東洋學,無論是白鳥庫吉(東京帝國大學教授,1865-1942)的中央亞細亞也好,河口慧海(大正大學教授,1866-1945)的印度次大陸也好,大穀光瑞(西本願寺宗主,1876-1948)的中亞探險也好——他們靠著能與歐洲人角力、甚至淩駕於歐洲人之上的對伊斯蘭研究業績,有過——想籠絡伊斯蘭世界於自身之中的主題。"

  (日本該怎樣面對伊斯蘭,世界,2000年9月號)

  讀著小林元1936年的舊作,我體會到了什麼是"結合了的感覺"。

  雖然到底有多"緊密",尚可逐一甄別。

  是的,一種在帝國主義危機中培育的"天下己任",使這種東洋學比起歐美東方學,處處深之一層。不僅分庭抗禮,在一些刃口分寸之上,它甚至融入了文明主體的發言。但霸道的己任,也使學術從出生就有一股虛妄的胎味;恰好與仰殖民主義鼻息、啜飲一瓢剩羹於繈褓的中國知識界,互為補足的一對。

  東洋學畢竟難於歸劃東方學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古典確實已屬東方的共有,對它的追究,不能與西學的漢學相提並論。

  (三)

  日本的亞細亞主義思潮,後來終於在昭和前後分流了。人們說:在左翼走向國際主義方向的同時,所謂亞細亞主義似乎被右翼獨佔。

  中國、朝鮮、日本之間,關於亞細亞的溫情對話,呈著一副滑稽的樣相。

  與日本的富國強兵同步,超過五十年不間斷的欺淩,使謊言難能甜蜜。

  ——日本是亞細亞的解放者麼?

  對中國和朝鮮而言,簡直無異是狼在問羊:我曾打算吃掉你麼?

  儘管日本不願停止關於亞細亞解放的言說,但是包括中朝,大多數亞洲人拒絕這一呱噪。

  包括他們津津樂道的土耳其。在那個土耳其遭逢的末日,日本是列強盛宴上的持刀饕餮者。1919年帝國主義列強召開巴黎和會,核心的目的就是瓜分奄奄一息的奧斯曼土耳其。日本算計良久,它吸著鼻子,嗅著土耳其盟友德國的盤子,割下的卻是中國的血肉。

  一面熱衷於對白人殖民世紀的揭露批判,一面卻對自己祖國的野蠻侵略百年嘴硬——用儒家的術語說乃為不知恥。更大的遺憾是,對一部分"真誠的亞細亞主義者"而言,夢想與認同,都被粉碎了。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的百年同胞訴說,誘使所有中國的機會主義都迎合過日本的亞細亞主義。但浸血的事實更加雄辯。所以它也引發了李大釗、尼赫魯不得不站在自己民族的立場,作別樣的亞細亞主義解說。

  今天滄桑已變,如似種種歷史的陳跡,引人激動的主題似乎已經更換,綿延一個世紀的熱議,要結束了。

  真結束了麼?

  不。它如一個幽靈,未曾輕易消散。本來不過是日本一翼的理論,而如今,很多人都喜歡上了它。連橫抗秦,營造新的亞細亞主義、讓日本和中國這對怨敵成為同盟——這一思路,常使人浮想聯翩,並感情衝動。

  時值二十一世紀險惡降臨的今日,塵封日久的亞細亞主義,是否還能被發掘出新的含義?

  是的,不單唯獨今日,亞細亞的夢想永遠都在不遠前方,引誘和勸說著,不斷閃幻出魔性的光彩。

  當新一輪的帝國主義世界征服又洶洶開始,當種族歧視的舊瘡又溢出惡臭,當亞洲的多數民族與非洲、拉丁美洲的眾多國家一樣又掙扎於貧困、盤剝、威脅之中——在新的時代感召之下,謀求亞細亞諸國之間、以及亞細亞與整個第三世界的互助、支援與同盟的聲音——又漸漸響亮起來。

  ——如果日本能夠掙逃出脫亞入歐的魔魘,如果它能放棄躋身列強、在全球化榨取弱小的進程中分一抔羹的私謀,如果它能正視自己祖國的百年滄桑史,他們應該有勇氣揚棄、繼承、實踐,如它的一介平民,拋棄亞細亞主義中的帝國汙髒,堅守亞細亞互助的道德大義。

  ——如果中國能夠破除崇洋媚外的舊癖,如果它能清算盤踞體內的大國情結,如果它能在崛起中警惕對弱小民族的歧視,如果它能珍惜自己的包括革命和國際主義的傳統,它也應該能判斷、尊重、理解、結盟于身居其中的亞細亞,實現一種超越了帝國主義的強國夢。

  被動也罷、自覺也罷,兩國都必須交出答卷。

  東南西北,亞細亞的每一個角落,都正在嚴峻地注視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