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軍文選

                    蕭軍與「王實味事件」

    蕭軍與王實味素不相識。在延安,蕭軍工作在「文抗」,王實味任職在中央研
究院(前身為馬列學院)。那麼,蕭軍怎麼攪到「王實味事件」裡去了呢?說來話
長。

    王實味於1937年從上海奔赴延安後,一直在馬列學院編譯室任特別研究員。四
年間,他翻譯了近200 萬字的馬列經典著作,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過貢獻。
但王實味性格狂傲,好像只有不斷地向權威挑戰,才是他人生的樂趣。他在延安
《解放日報》上先後發表了《野百合花》、《政治家·藝術家》等雜文,還辦了壁
報《矢與的》。

    有幾期《矢與的》還貼在布上,掛在延安最熱鬧的地方,看的人像趕廟會一樣,
一時出盡了風頭。王實味的文章對延安的社會生活和革命隊伍中的人際關係,進行
了尖銳的指責和批評,相當片面和偏激。在整風中,當時文藝界一些寫了錯誤傾向
的文章的同志,受到了批評,但他們很快都做了檢討,黨也寬恕了他們。惟獨王實
味不肯承認自己有錯誤,因而批評也就不斷升級:由思想政治錯誤上升成「託派」、
「國民黨特務」,最後加以逮捕。五年之後,王實味終於在山西興縣被殺頭。四十
九年後,王實味得到平反昭雪……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在批判王實味不斷升級的時候,有一位既是王實味的朋友,又同蕭軍熟悉的作
家跑來找蕭軍。這個人知道蕭軍同毛澤東的交往,懇請蕭軍去向毛澤東反映情況,
幻想毛能看在蕭軍的面上對王實味從輕發落。蕭軍自恃與毛澤東的友情,便不假思
索地答應,並登門說項,想不到碰了軟釘子。毛澤東雖然態度友好,但斷然拒絕了
蕭軍的說項。

    毛說:這事你不要管,王實味的問題複雜。他不是一般思想意識錯誤,他有托
派和國民黨特務嫌疑問題……蕭軍雖然聽從了毛澤東的話,不再過問這件事,但消
息很快傳開了,說蕭軍到毛澤東那裡替王實味告狀,引起一些人的強烈不滿。

    過了不久,蕭軍隨同「文抗」的同志們到王實味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參加批判王
實味的大會。會場比較混亂,王實味每說句什麼,立即招來一片怒吼和痛斥聲……
蕭軍坐在會場後邊,聽不清前邊人們說些什麼。他便煩躁起來,站起來大聲喊:
「喂……讓他(指王實味)說嘛,為什麼不讓他說話!」會場上人們目光一時間集
中到蕭軍身上,蕭軍也毫不在乎。散會的時候,在路上蕭軍向同行的人們表示了自
己的不滿,認為這種批判缺乏實事求是的說理態度,並以自己特有的語言方式說了
幾句粗話,如「往腦袋上扣屎盆子」之類,被一位女同志向「文抗」黨組織彙報了,
於是形勢嚴峻起來。

    幾天後,中央研究院派了四名代表到了蕭軍住處,向他提出抗議,指責他破壞
批判會,要他承認錯誤,賠禮道歉!蕭軍勃然大怒,不但拒絕了,簡直是把四名代
表給轟出來。蕭軍怒氣未息,專門寫了一份書面材料上呈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說
明事實經過,闡明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他把這份材料取名為《備忘錄》。

    1942年10月9 日下午,延安召開了有兩千多人參加的「魯迅逝世六周年紀念大
會」,蕭軍出人意料地在大會上宣讀了他的《備忘錄》。

    這一驚人之舉真像火上加油,立即展開了激烈論戰。黨內外七名作家輪番上陣,
蕭軍孤身一人,奮戰群儒,毫不怯陣,越戰越勇。整個兩千人的會場鴉雀無聲,無
一人退席,都想看個究竟。從晚上八點一直論戰到淩晨兩點,足足六個時辰也收不
了場。大會主席吳玉章同志站起來勸解說:「蕭軍同志是我黨的好朋友,他今天發
了這麼大的火,一定是我們有什麼方式方法上不對頭,大家以團結為重,互相多做
自我批評吧!」吳老的話,使蕭軍感到溫暖,他又想起毛澤東叮囑的「要故意強制
地省察自己的弱點」的話,便盡力壓下怒氣,盡力心平氣和地說:

    「我先檢討檢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我的錯,行不行?你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
一下你們的百分之一……」

    會上,有一位作家不顧吳老的調解和開導,盛氣淩人地說:

    「我們一點也沒錯,你是百分之百的錯!告訴你,蕭軍,我們共產黨的朋友遍
天下,丟掉你一個蕭軍,不過九牛一毛……」

    蕭軍剛剛平息下去的怒氣,立即又爆發了。他騰地站起來,拍案大怒,說:
「百分之九十九我都攬過來了,你連百分之一的錯都不肯認帳!那好吧,你們既然
朋友遍天下,我這個『毛』絕不去依附你那個『牛』;你那個『牛』,也別來沾我
這個『毛』,從今後咱們就他媽的拉、蛋、倒!」蕭軍用手勢把最後三個字一頓一
頓地喊完,拂袖而去。

    這次會後,蕭軍無形中已被扣上「同情託派分子王實味」的罪名。

    待到1948年秋發生「文化報事件」時,這筆老賬就被重新翻出來了!

    對此,蕭軍晚年曾自嘲說:「這叫新賬老賬一齊算!好在我是債多不愁,蝨子
多不咬,哈……哈……哈……」

    應當說,蕭軍在王實味問題上惹起的風波,並不是一個成熟革命者清醒的理智
判斷,而是一種感情用事造成的糾紛,這給蕭軍後來的政治和文學生涯,蒙上一層
濃重的陰影。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0年第1 期《延安整風中的蕭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