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文集 > 汪曾祺 | 上頁 下頁
故里雜記(2)


  地保的另一項職務是管叫花子。這裡的花子有兩種,一種是專趕各廟的香期的。初一、十五,各廟都有人進香。逢到菩薩生日(這些菩薩都有一個生日,不知是怎麼查考出來的),香火尤盛。這些花子就從廟門、甬道、一直到大殿,密密地跪了兩排。有的裝做瞎子,有的用蠟燭油畫成爛腿(畫得很像),「老爺太太」不住地喊叫。進香的信女們就很自覺地把銅錢丟在他們面前破瓢裡,她們認為把錢給花子,是進香儀式的一部分,不如此便顯得不虔誠。因此,這些花子要到的錢是不少的。這些虔誠的香客大概不知道花子的黑話。花子彼此相遇,不是問要了多少錢,而說是「喚了多少狗」!這種花子是有幫的,他們都住在船上。每年還做花子會,很多花子船都集中在一起,也很熱鬧。這一種在幫的花子李三惹不起,他們也不礙李三的事,井水不犯河水。李三能管的是串街的花子。串街要錢的,他也只管那種只會伸著手賴著不走的軟弱疲賴角色。李三提了一根竹棍,看見了,就舉起竹棍大喝一聲:「去去去!」有三等串街的他不管。一等是唱道情的。這是斯文一脈,穿著破舊長衫,念過兩句書,又和呂洞賓、鄭板橋有些瓜葛。店鋪裡等他唱了幾句「老漁翁,一釣竿」,就會往櫃檯上丟一個銅板。他們是很清高的,取錢都不用手,只是用兩片簡板一夾,咚的一聲丟在漁鼓筒裡。另外兩等,一是耍青龍(即耍蛇)的,一是吹筒子的。耍青龍的弄兩條菜花蛇盤在脖子上,蛇信子簌簌地直探。吹筒子的吹一個外麵包了火赤練蛇皮的竹筒,「布——嗚!」聲音很難聽,樣子也難看。他們之一要是往店堂一站,半天不走,這家店鋪就甭打算做生意了:女人、孩子都嚇得遠遠地繞開走了。照規矩(不知是誰定的規矩),這兩等,李三是有權趕他們走的。然而他偏不趕,只是在一個背人處把他們攔住,向他們索要例規。討價還價,照例要爭執半天。雙方會談的地方,最多的是官茅房——公共廁所。

  地保當然還要管緝盜。誰家失竊,首先得叫李三來。李三先看看小偷進出的路徑。是撬門,是挖洞,還是爬牆。按律(哪朝的律呢):如果案發,撬門罪最重,只下明火執仗一等。挖洞次之。爬牆又次之。然後,叫本家寫一份失單。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牆進去偷的,他還不會忘了把小偷爬牆用的一根船篙帶走。——小偷爬牆沒有帶梯子的,只是從河邊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綁十來個稻草疙瘩,戧在牆邊,踩著草疙瘩就進去了。偷完了,照例把這根竹篙靠在牆外。這根船篙不一會就會有失主到土地祠來贖。——「交二百錢,拿走!」

  丟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對李三說,有幾件重要的東西,本家願出錢贖回,過些日子,李三真能把這些贓物追回來。但是是怎樣追回來的,是什麼人偷的,這些事是不作興問的。這也是規矩。

  李三打更。左手拿著竹梆,吊著鑼,右手拿鑼槌。篤,鐺。定更。

  篤,篤;鐺——鐺。二更。

  篤,篤,篤;鐺,鐺——鐺。三更。

  三更以後,就不打了。

  打更是為了防盜。但是人家失竊,多在四更左右,這時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時常也裝腔作勢嚇唬人:「看見了,看見了!往哪裡躲!樹後頭!牆旮旯!……」其實他什麼也沒看見。

  一進臘月,李三在打更時添了一個新項目,喊「小心火燭」①:

  「歲尾年關,——小心火燭!——「火塘撲熄,——水缸上滿!——「老頭子老太太,銅爐子撂遠些——!②「屋上瓦響,莫疑貓狗,起來望望——!

  「歲尾年關,小心火燭……」

  店鋪上了板,人家關了門,外面很黑,西北風嗚嗚地叫著,李三一個人,腰裡別著一個白紙燈籠,大街小巷,拉長了聲音,有板有眼,有腔有調的喊著,聽起來有點淒慘。人們想到:一年又要過去了。又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難為他。

  沒有死人,沒有失火,沒人還願,沒人家挨偷,李三這幾天的日子委實過得有些清淡。他拿著鑼、梆,很無聊地敲著三更:「篤、篤、篤;鐺,鐺——鐺!」

  ②「撂遠些」是說不要挨床太近,以免爐中殘火燒著被褥。清末邑人談人格有《警火》詩即詠此事,詩有小序,並錄如下:警火

  送灶後裡胥沿街鳴鑼于黃昏時,呼「小心火燭」。歲除即叩戶乞賞。燭雙輝,香一炷,敬惟司命朝天去。雲車風馬未歸來,連宵燈火誰持護。銅鉦入耳警黃昏,側耳有語還重申:「缸注水,灶徙薪,」,沿街一一呼之頻。唇幹舌燥誠苦辛,不謀而告君何人?烹羊酌醴歡除夕,司命歸來醉一得。今宵無用更鳴鉦,一笑敲門索酒值。

  從談的詩中我們知道兩件事。一是這種習俗原來由來已久,敲鑼喊叫的正是李三這樣的「裡胥」。二是為什麼在那樣日子喊叫。原來是因為那時灶王爺上天去了,火燭沒人管了。這實在是很有意思。不過,真實的原因還是歲暮風高,容易失火,與灶王的上天去彙報工作關係不大。

  一邊敲,一邊走,走到了河邊。一隻船上有一枝很結實的船篙在船幫外面別著,他一伸手,抽了出來,夾在胳肢窩裡回身便走。他還不緊不慢地敲著:「篤,篤,篤;鐺,鐺——鐺!」

  不想船篙帶不動了,篙子後梢被一隻很有勁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帶到土地祠,明天等這個弄船的拿錢來贖,能弄二百錢,也能喝四兩。不想這船家剛剛起來撒過尿,躺下還沒有睡著。他聽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艙口一看:是李三!「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臉面的人,但是一個地保偷東西,而且叫人當場抓住,總不大好看。

  「你認打認罰?」

  「認罰!認罰!罰多少?」

  「罰二百錢!」

  李三老是罰鄉下人的錢。誰在街上挑糞,濺出了一點,「罰!二百錢!」誰在不該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罰!二百錢!」沒有想到這回被別人罰了。李三挨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