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張之洞·下 | 上頁 下頁 | |
一七 | |
|
|
以此看來,他所致力的一切,維新變法也罷,強國圖治也罷,都不過是一個手段、一葦舟楫、一座浮梁而已,其最終的目的乃在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如此,康有為則很可能是古往今來常見的野心家,並非國士! 且慢,張之洞的思路剛一到達這裡,便立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擋住,這力量來自於康有為那四份上光緒皇帝書。這可是一個烈焰騰騰的熔爐,它燃燒的是滾燙的心,奔溢的是激烈的血。 四道上書中的一些話,不斷地浮現在張之洞的腦海裡: 「竊觀內外人情,皆酣嬉偷惰,苟安旦夕,上下拱手,游宴從容,事無大小,無一能舉……大廈將傾,而處堂為安,積火將燃,而寢薪為樂,所謂安其危而利其災者……今兵水陸不利,財公私匱竭;官不擇財而上下鬻官,學不教士而不患無學。」 「今日中國好比重病之人,臥不能起,手足麻木,舉動不屬,非徒痿也。又感風疾,百竅迷塞,內潰外侵,朝不保夕。所謂百脈潰敗,病入骨髓,扁鵲、秦緩所望而大憂者。」 「決不能割地賠款。棄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國之事大……天下以為吾戴朝廷,朝廷可棄台民,則可棄我,一旦有事,則次第割棄,終難保為大清之國民矣。民心先離,將有見土崩瓦解之患,自棄其民,國於亡也……不如以所賠之兩億鉅款改充軍費,強兵復仇。」 「設銀行,築鐵路,造機器,開礦藏,設鑄造局鑄造銀元。」 「順天下之人心,發天下之民氣,合天下之知以為知,取天下之才以為才。」 這些話對張之洞來說,都有于心戚戚然之感,尤其談割地賠款那一段,更是深得張之洞的心。「以賠款改充軍費」簡直與自己不謀而合,所見略同。至於「割地之事小,亡國之事大」、「可棄台民,則可棄我」、「自棄其民,國於亡也」這些話,更令張之洞拍案叫絕。他雖然反對割地賠款,卻沒有用這樣的語言予以表達,不是因為身為國家大員,不可以說這樣尖刻的話,而是沒有認識得這樣的深刻透徹,這樣的入木三分!自詡天下奏疏第一的前清流名士,在這樣的摺子面前,也有點自愧不如、後生可畏之感。 此人的詩也好。慷慨沉雄,氣勢閎闊。「《治安》一策知難上,只是江湖心未灰」,「陸沉預為中原歎,他日應思魯二生」。張之洞反復吟誦康有為的這些詩句後,常常忍不住感歎:是個有大志的人呀! 從德才學識四方面來鑒衡,此人才與識都屬海內罕見,學也不乏,只是它的路子有些偏,不能總是正學,至於德嘛,張之洞下意識地搖了搖頭。 昨天下午蒯光典到督署來說,康有為此次到江寧,是前來尋求支助的,希望能對他在上海籌建強學分會予以支援。 天性愛才惜才的張之洞,從心裡深處來說,是非常賞識康有為的。他兩充主考,再任學政,門弟子中無能寫出如這等詩文的人。他開府太原,總督三地,其幕府中也無能寫出這等深刻奏章的人。何況,此人的治國方略大多與自己相同。此人若不辦學堂自任宗師,若不廣結權要自上奏章,若不結會辦報自封領袖,而是直接就來投靠他張之洞,願意在他麾下效力做事,他張之洞必定會予以重用,待遇優厚,對其禮儀程度當不會下于桑治平。可是,康有為不是也不屬桑治平式的人物,那麼,又將如何對待呢? 最讓張之洞拿不定主意的是,結會辦報,此乃犯大忌的舉動。歷朝歷代,哪個君王不嚴禁結社集會組團糾夥?如今西方傳過來的報刊,其煽動力、影響力大得不得了,倘若他辦的強學會的背後有什麼不軌的意圖,倘若他辦的報刊上今後刊載了與朝廷決策相左的文章,惹的亂子可就大了。自己身為總督,豈脫得了干係?即便不對抗朝廷,而是惹出別的是非,比如他們在報卜罵地方官員,干預官府,這些事也夠麻煩的了。要是你支持他們,今後出了事便會找到你的頭上來,到時如何說話? 張之洞陷於深沉的考慮中。正在這時,有一個人輕輕推開簽押房的門,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將一封信函放在書案上,轉身走出房間。張之洞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看了看桌上擺的信函:原來這正是康有為講的楊銳托他帶的信。張之洞急忙拆開封函,取出信來。 楊銳首先問候老師近日的生活起居,健康狀況,然後告訴老師,大公子仁權最近幾個月來在四書文、試帖詩上狠下功夫,進步很快,下科會試高中是唾手可得。這話很讓張之洞欣慰。仁權三十三歲了,尚未中進士。他盼望兒子能早日報捷。 接下來是這封信的主旨。楊銳告訴老師,前來上海辦強學分會的公車上書領袖康有為是個非常難得的奇才,他在京師甚得人心,年輕的士子們,包括國子監的學生及各省住京應試的舉子,十之八九尊敬康有為。官場上尤其是翰苑、詹事府裡的官員們也大多對康有為的愛國熱情表示敬意。最為難得的是德高望重的元老,如李鴻藻、翁同穌、孫家鼐等都對康有為表示賞識,尤其重要的是皇上注意到了康有為。皇上讀到了他所寫的奏摺,並且將他的奏摺擺在龍案上整整一個月,時常拿起來讀,還不斷稱讚他忠心可嘉。據內廷傳出的消息說,皇上早晚要大用康有為。楊銳還表示他想加入京師強學會,並請老師能對康有為在上海的活動給予支持。 放下這封信,張之洞的心情有點激動起來。楊銳的信,似乎專為釋疑而作。撇掉翁同穌不論,李鴻藻、孫家鼐都是正派而富有閱歷的人,他們都賞識康有為,看來此人確非一般。更為重要的是,皇上看重康有為!儘管有不少傳聞,說皇上柔弱無實權.權力都握在太后的手裡。但不管怎樣,皇上終歸是皇上,太后已過了花甲,皇上才二十五歲,大清的權柄最終握在誰的手裡,這不是再簡單明白不過的事嗎?如此說來,康有為的大用,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想到這裡,張之洞不再猶豫,決定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支持康有為,支持康有為在上海所辦的事業。 但是,康有為的鋒芒太露了,而且此人既然連「托古改制」的事都可以強加在孔子的頭上,他什麼話不敢說,什麼事不敢做?得有一個人常年在他的身邊盯著,以免出大的漏子。倘若能通過此人,將以後康有為所辦的事納入自己的軌道,那就更好。這得有一個既能幹又忠誠的人去為好。派誰去呢?張之洞猛然想起剛才送信的人,好像是和梁鼎芬一起從武昌來江甯的汪康年。那時因為在思考康有為的事沒有在意,這時張之洞心裡想,從門房將信函等物送到簽押房是大根的事,大根半個鐘頭前還來過這裡,怎麼這封信會由汪康年送進來的,莫非他是借送信為由,要跟我說話?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