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張之洞·上 | 上頁 下頁
一一五


  馬尾之役的戰況很快便傳到廣州,接著,嚴懲福建大員及對法宣戰等聖諭都下達到各省,張之洞這些日子來心情甚是沉重。他既為戰事失利而憂憤,更為老友的不幸而痛苦。他實在不明白,一向精明氣壯的張佩綸,何以在戰場上如此窩囊無用,再不濟,也不能臨陣脫逃,這不是有無指揮才能和臨陣經驗的事,這是關乎於責任操守的大是大非!

  張佩綸多年來在張之洞腦中的高大形象開始低矮褪色,兩廣總督的心裡不由得對老朋友生髮出幾分鄙薄來。

  朝廷已向法國宣戰,兩廣毫無疑問成了備戰的重點,廣東又是重中之重,廣東軍事上的要務首在增強武器裝備。張之洞請張樹聲通過李鴻章的關係,為廣東再購買二十尊德國克虜伯鋼炮,又請彭玉麟派人去香港向英國軍火商買一批槍支彈藥。

  就在這時,桑治平、王之春從越南回到了廣州。

  在衙門簽押房裡,桑、王將此次去越南實地考察一個多月的情況向張之洞作了詳細報告。

  目前中國在越南的兵力有四支,即駐紮在諒山的由廣西巡撫潘鼎新統領的桂軍約三千人,駐紮在鎮南關的由提督銜總兵楊玉科統領的滇軍約一千五百人,駐紮在文米的由原布政使王德榜統領的湘軍約一千二百人,以及駐紮在宣光一帶的由劉永福統領的黑旗軍約四千人。四支人馬合起來雖近萬人,但各自獨立,沒有形成一股統一的力量。名義上潘鼎新負有總指揮權,但楊、王、劉均不服他。潘鼎新的桂軍其實多為安徽子弟,是新淮軍,軍紀差,力量弱,潘本人遵循其老主子李鴻章的旨意,重在和而不在戰。桑、王都認為潘不能擔負越南戰場上的主帥重擔。

  張之洞凝神聽著這來自前方的實實在在的消息,心裡琢磨著,潘鼎新任不了主帥,誰又來做頭領呢?

  桑治平、王之春興奮地告訴張之洞,他們這次在宣光山林裡遇到了一個奇人唐景崧。

  唐景崧這個人,張之洞數月前已風聞其名。他原本是吏部的主事。越南出事後,他主動請纓入越,要為朝廷招撫黑旗軍。唐景崧的這個行動,對於京師官場而言乃是一個驚人之舉。隨著太平軍、撚軍之亂的次第平息,十餘年來,京師又恢復過去的文恬武嬉歌舞昇平的時代。京中各部曹的官員習慣于按部就班,因循守舊,巴望的是公務少,拿錢多,遷升快。漕運早已恢復,海運也已暢通,南方的稻米瓜果絲綢茶葉源源不斷地運進京城。人在北京,可以坐享各地的美昧。大部分京官不願外放,倘若硬要外放,最好是兩司巡撫,若放的是道府一級,則非江浙蘇杭不可,若分到雲南、陝甘,即便是連升兩三級,也都視為畏途,千方百計找門子拉關係,以求改調或乾脆免去。大家都如此習以為常的時候,突然冒出了一個唐景崧,居然要離開京師安樂窩,到萬里絕域去招撫嘯聚山林的劉永福。不要說越南乃蠻荒小國,眼下又正處在兵凶戰危之時,單說招撫劉永福便風險極

  大,倘若事機不成,豈不貽笑天下?京師中那些老成穩重、聰明圓熟的大小官僚對唐景崧此舉大不以為然。但也有人深為讚賞,認為這才是英雄豪傑的作為,正所謂「萬里覓封侯」。不曆艱險,不行萬里,如何成得了大功業?李鴻章、曾國荃等人讚賞,張之洞也讚賞。他笑著對桑、王說:「唐景崧是今天的張騫、班超!」

  桑治平告訴張之洞,唐景崧為劉永福籌畫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乘越南內憂外患之際,揭竿起義,取代陵福而做越南王。下策為據守宣光一帶,坐待法人得勢而被驅逐。中策是與潘、王、楊等人合作打敗法人而保持在越南的地位。

  張之洞說:「劉永福接受了哪一策?」

  王之春說:「中策。」

  張之洞點點頭後又問:「你們見到了劉永福嗎?」

  「見到了,並與他相處了三四天。」王之春說。

  關於劉永福,張之洞只知道他早年參加過天地會,與朝廷對抗過,失敗後率部逃到越南,因為打贏過法國人,早兩年被越南封為宣光副提督,其他方面所知甚少。

  「劉永福這個人怎麼樣,可用不可用?」

  桑治平說:「這個人雖識不了幾個字,但頭腦明白,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手下的黑旗軍也還可以打仗。在他所接受的唐景崧的中策基礎上,我們勸他打敗法國人,借立功之機回國,結束異國他鄉的流浪歲月。他同意了,但提出三個要求。」

  張之洞忙問:「他有些什麼要求?」

  桑治平說:「第一,他希望回國後,能給一個相應的官職,他的部屬能至少保留一半人。」

  張之洞說:「立功受賞這是正理。保留一半舊部,也可商量。此事將來由我奏請朝廷。」

  「劉永福認為潘、王、楊部均不可指望,故他希望能讓唐景崧回廣西招募一支二千人的子弟兵,由朝廷發餉。」

  「這個也好辦!」張之洞爽快地答應了。

  「第三,劉永福希望能由馮子材來指揮在越南的中國軍隊,請總督敦勸馮子材出山入越。」

  張之洞頗為吃驚地說:「劉永福信得過馮子材!」

  王之春說:「劉永福講,若由潘鼎新做主帥,必不能服眾,若馮子材出山,打敗法國人或有希望!」

  聽了桑治平、王之春的稟報,對越南的戰事,張之洞的心裡踏實多了。

  為鄭重其事,張之洞專門從虎門、黃埔前線請回彭玉麟、婁雲慶、吳宏洛,又召集包括粵軍提督、總兵在內的廣東省的高級文武官員,一起商討越南戰場上的局勢及應對策略,會議開了整整三天。會後,張之洞又和桑治平私下計議了兩個晚上,最後對越南局勢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認識。張之洞和桑治平都認為,軍事實力上,中國跟法國比,若比水上之仗,是絕對不如,若比陸地之仗,除武器不如外,其他方面多有勝過之處:如兵力上可以超過法國,對地理的適應上要強過法國,供應給需上也比法國有優勢。在越南北圻要打贏法國不是不可能的。擴充軍隊很有必要。張之洞決定召唐景崧回國,由他在廣西招募四營一千五百子弟兵,並發給他二萬銀子的軍餉。但目前在越南缺的是一個能得眾望的軍事統帥,故請馮子材出山是最重要的事情。考慮到各方面的原因,張之洞接受桑治平、王之春的建議,親自到欽州去敦請馮老將軍。

  二十年前,張之洞做客胡林翼武昌署中時,便聽胡說起過馮子材。那時他以總兵身分駐軍鎮江、丹陽一帶。胡林翼和湘軍將領們都看不起綠營,獨對馮子材表示佩服。馮子材的過人之處,除馮本人武功超眾用兵有方外,還表現在他的廉潔上。當時湘軍為籌軍餉而建厘金制,無論水陸,遇關設卡,凡經商做買辦的,值百抽十。綠營本有固定軍餉,不能抽厘,但許多綠營將領見此有大利可圖,便擅自設卡抽稅,與湘軍爭利,湘軍對此也無可奈何。馮子材的軍隊所在地鎮江、丹陽本是富庶之區,部屬也有勸馮子材學別的綠營樣,但馮子材卻不為所動。所部駐紮鎮江一帶六年,軍紀也較好,沒有發生與地方爭鬥之事。曾國藩賞識馮子材,經他力薦,馮子材得以升廣西提督,並獲黃馬褂之賞。同治九年,出駐鎮南關,平定越南北圻匪盜。光緒元年任貴州提督。三年前,因年高而致仕,家居欽州原籍。

  欽州屬廉州府,向正西方向走二百余裡是劉永福的老家上思,往西南方向走二百餘裡,則到了越南的邊界。從廣州去欽州,以走水路為宜。

  張之洞請桑治平再麻煩一次陪他走一趟,桑治平對馮子材心儀已久,欣然同意。這種出訪,通常都是大根陪護,但這些天,他正害著病,於是就由前向才從山西來投奔的張彪頂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