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張之洞·上 | 上頁 下頁
七一


  過了好久,閻敬銘才開口:「要說大旱兩年便慘像如此,原本也不至於。這一則是山西太窮,即便豐年,老百姓也只能半饑半飽,何況災荒。更主要的是罌粟苗害的。山西農人貪圖眼前利益,廢莊稼而種罌粟,家中多年來已不貯存糧食了,州縣倉庫也無糧可貯。山西山多路陡,運載不便。旱災來時,拿著銅板卻買不到豆麥,只有活活等死。」

  「所以罌粟苗非剷除不可!」張之洞憤憤地說。

  「是的,撫台此舉功德無量。」閻敬銘贊許一句後,繼續說下去,「當時我對九帥說,發錢尚在其次,首務是去外省辦糧,並奏請朝廷命江南各省以糧代銀,速運山西救急。一年下來,共賑災民三百四十萬,用銀一千三百萬兩,用糧一百六十萬石。」

  張之洞插話:「山西一千一百萬人口,受賑人三成以上。全省地丁銀一年才不過三百萬兩,用銀達千萬之多。丹老于三晉父老的功德,真山高海深!」

  「撫台這話,老朽擔當不起。」閻敬銘笑道。這話顯然令老頭子發自內心的高興。他神態怡然地說,「這首先是朝廷的恩德,再是各省的捐助,三是山西多數官紳的合力共濟。若老朽一人,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計可施呀!」

  「丹老。」張之洞問,「據說當年山西紳商兩界捐款不少,您還記得這筆款子的大致數目嗎?」

  「這就是我要對撫台細說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當年九帥定下的救急之策,功莫大焉,弊也莫大焉。」

  閻敬銘習慣性地拿起老葵扇,輕輕地慢慢地搖著,好半天才開口:「湘軍初起時,籌餉是第一樁頭痛的事,曾文正公效法前朝舊事,請求朝廷發空白虛銜執照和空白功牌,用以獎勵捐款的士紳。早期湘軍的糧餉,主要靠的就是這條來路。」

  張之洞知道,這種方法自古以來便有過。虛銜執照,即視捐

  款數量大小,相應地授一個品銜,贈一套官服翎領,遇到喜慶典禮宴會時,可以穿這套官服擺擺臉面,但沒有實職實權。這種交換可以滿足許多有錢人的做官虛榮心。通常情況,這個權限在朝廷,執照上的名字由朝廷填寫頒下。曾國藩請求朝廷頒空白執照,名字由他填寫,則是把朝廷的這個權力攬到了自己的手裡。

  相對於虛銜執照來說,功牌則低一等。它是立功的記錄牌。兵士打仗立了功,視功勞大小發一枚相應的功牌,積到一定時候便可升官。沒有上前線打仗的人,用捐錢的方式也可得功牌。有了功牌便有了榮譽,在地方上有許多好處。這種廣開名路的做法,的確在歷史上曾為應急起過不少作用。

  「九帥把它移到山西來。他向朝廷請來空白虛銜執照和空白功牌各二千張,又將這四千張牌照的填寫權完全交給藩司葆庚,自己全不過問,而弊病也就出在這裡。」

  開始說到關鍵處了,張之洞雙目炯炯地注視著這位經歷不凡的老頭子,要把他的一字一句都記在心裡。

  「不論是執照和功牌,都有正本副本各一份。正本發給捐款人,副本留在官府存檔,以備查詢。若秉公辦事,則正本副本完全一致,即捐銀數量、授銜品級或軍功品級兩份上所填相吻合。心存貪污的話,則兩份所填的就不會吻合。捐款人手裡的正本填的銀兩是實數,存檔的副本上填的則少些,這中間的差數便為填寫者貪污了。另外,還有的人捐錢少,不足以發執照或功牌,或有的人雖捐了錢但不要牌照,這些銀錢也可以被執事人中飽而不露痕跡。這些手腕,即使在當時也難以盤查,事過多年,再查就更困難了。」

  張之洞聽到這裡,心裡冷了一下:是的,如何去找呢?這不還是沒有真憑實據嗎?

  「有句古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真要下決心去查,也不是毫無辦法的,只是不知撫台真的下了這個決心沒有?」

  閻敬銘兩跟逼視著張之洞。

  「請丹老放心,這個決心,我半年前就下了。」

  「張撫台,官場上的事都是互相牽連著的,查一件事就會牽連到多件事,查一個人就會牽連到一批人,今後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事出來,甚至會帶來極不利的後果。這些你都想過沒有?」

  張之洞堅定地說:「丹老,您不要為我顧慮太多。我為人向來不存畏憚之心,也從不會向邪惡低頭。牽出多少事就辦多少事,牽連多少人就查多少人。」

  閻敬銘淡淡地笑了兩下,說:「張撫台,你這種氣概,老朽很是佩服。但老朽不能不實話告訴你,你這種氣概用之于京師做言官可以,用之于山西做巡撫則不行。」

  「為何?」張之洞望著閻敬銘,懇切地說,「請丹老教我。」

  「張撫台,你初為封疆大吏,尚不知地方官員的究竟。若是拿聖人的教誨、朝廷的律令來嚴格度量這些知府、知縣,可謂沒有一個合格的。故看一個官員的賢否,只能視其大節而遺其小過。所以,做巡撫的切不可存牽連多少人就辦多少人的心思。抓住為頭的,懲辦幾個罪大的幫兇就行了。若全都處罰,誰來為你辦事?若他們抱成一團與你作對,你又如何在這個省裡呆得下去?故而我勸你,你清藩庫,就清賑災這件事好了;你要參劾,就只參劾葆庚、王定安等幾個民憤極大的人好了。」

  閻敬銘這番話,說得張之洞直點頭,連忙說:「丹老說得有理。古人雲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這話過去也讀過,道理也懂,真正辦起事來又不記得了。」

  「撫台是明白人,老朽只要稍微點一下就行了。」閻敬銘笑道,「葆庚這人貪財好貨,我在光緒三年時便有所覺察。王定安貪婪陰鷙,在山西官場士林中口碑極不好。撫台要借他們二人來整肅山西吏治,這點老朽是完全贊同的。二人皆司道大員,官位高,影響大。端出他們來,不只是震驚山西一省,也可儆戒十八省貪官污吏。」

  「我想的正是如此。不瞞丹老,我來到山西後給朝廷的謝恩折上就寫著『不忘經營八表』,有人攻訐我,說我有野心,不安于做一個巡撫,覬覦宰相之位。他們不知我的苦心,我是想借山西這塊地方為全國立一個榜樣。」

  「張撫台,這就是俗話所說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呀!」

  說罷哈哈一笑。

  張之洞也哈哈大笑:「丹老說得好,說得好!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張撫台,老朽幫你出一個主意,說不定可以弄出一點真憑實據。」

  開始接觸到要害了,張之洞忙止住笑,將頭傾向前去恭聽。

  「你立即將所有光緒三年發出的執照和功牌副本調出來,選出其中捐款數量較大的二三十張,然後再派人逐個登門,請他們拿出正本來,兩相對照,證據就出來了。」

  這真是個好主意!張之洞不由得從心裡佩服閻敬銘的老辣。他興奮地拿過葵扇,一邊幫閻敬銘扇風,一邊說:「謝謝丹老的指點。」

  「還有,我給你帶來的楊深秀,他當年曾協助我辦了一段時期的賑務,後來被徐時霖要去。楊深秀懷疑徐時霖手腳不乾淨,曾悄悄地記下了一筆帳目。這筆帳目也可供你參考。」

  「太謝謝了!」

  張之洞高興地起身,對閻敬銘說:「您剛才說的這兩點,對山西藩庫的清理大有裨益。說了一個上午的話,我陪您到庭院裡走走。吃過午飯後,我再向您請教。」

  「張撫台,你饒饒我這個老頭子吧!」

  張之洞愕然望著眼前這個滿身土氣的大司農,不知此話中的意思。

  「你才四十多歲,年富力強,老朽今年六十有五了,如何能奉陪得起!吃過午飯後你讓我好好歇息歇息。晚上,我還有重要話對你說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