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楊度·中 | 上頁 下頁
一〇一


  北京的國事共濟沒有任何收效,武昌對袁世凱卻做出了出人意外的接納。

  已獨立的十四個省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即儘快組織一個臨時政府,以便聯合對付清廷。這個建議首先由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提出,電請革命軍各省區派代表來武昌商量。

  由於當時交通混亂,這個電報八天后才到上海。早在六天前,江浙兩省都督就已經聯名致電上海都督陳其美,建議在上海召開獨立省代表大會,討論組織全國性的統一機構問題。第二天江浙兩省的代表就到了上海,並致電各省,派人來上海開會。不久,各省代表陸續到了上海,通過代表大會組織提綱,規定每省派兩人作為該省的代表,其中一人為都督指定,另一人由諮議局指定。黎元洪的電報到達上海後,各省都尊重武昌的首義地位,認定武昌為中央政府所在地,每省的兩位代表中一人去武昌參加會議,一人留在上海專事聯絡。

  代表們到了漢口後,正值武昌城裡戰火激烈,於是借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召開各獨立省區第一次代表會議,公推譚人鳳為議長。譚人鳳與黃興、劉揆一、宋教仁等人關係親密。黃興接到汪精衛從北京托人帶去的信後,與譚、劉、宋等人商量。大家都認為從實力來說,民軍遠不如北洋軍,戰爭繼續下去,將對革命黨極為不利,停戰和談是最好的辦法。尤其是袁世凱贊成民主共和,則更是難得。譚人鳳對袁的突然轉變立場尚有點懷疑,黃興等人則以兩年前袁向東京革命黨輸誠一事證明袁早有民主傾向。至於黎元洪,他覺得由袁來領導這場革命,比起革命黨中任何一個人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要對自己的胃口,他力主讓袁世凱做未來的大總統。黃興等人則認為讓大總統給袁世凱可以,但必須有條件。革命黨當前最高的目標是推翻朝廷,袁世凱要以推翻朝廷作為換取大總統的先決條件。譚人鳳同意將此事交代表大會討論。

  與此同時,袁世凱又通過英國公使朱爾典指示該國駐漢口領事葛福向代表施加壓力。

  早在袁世凱任駐朝鮮通商大臣的時候,朱爾典便是英國駐漢城領事。從那時起兩人便結下了友誼。二十餘年來,朱爾典一直以英國代表的身份支持袁世凱,這也是袁世凱走紅官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葛福受命向會議代表轉達北方提出的兩個和平方案。一個是全國性的和平方案,由袁內閣代表清政府與一個能代表全部獨立省區的組織談判。一個是局部性的停戰方案,由北洋軍在武漢方面的最高統帥馮國璋與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進行以湖北地區為限的停戰談判。

  葛福在轉達這兩個和平方案後,又代表朱爾典透露了大英王國政府對中國戰事的看法:希望早日停戰,由袁世凱妥善處置善後事宜。

  英國明擺著支持袁世凱,這給與會代表很大的心理壓力。既然革命黨的核心人物也都同意停火,並以推翻朝廷作為條件同意袁世凱為大總統,而與會的各省代表們又何嘗不想戰火早熄,新政府早日成立,以便在中央政府或在省政府裡獲取重要的職務?遂一致通過了「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世凱反正來歸」的決議案。

  決議案由黃興親自派人送至北京交給汪精衛過目,汪立即轉給楊度,楊又連夜告訴袁世凱。袁自然很高興。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尚有許多具體事情要考慮,要商談。獨立省區推出伍廷芳為和談全權代表,又推舉汪精衛為伍的參贊。

  伍廷芳為廣東新會人,年輕時即赴英國留學,得法學博士學位。後經張之洞推薦,歷任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等國欽差大臣。伍廷芳長期受西方文化影響,對民主憲政甚是景仰,為革命黨人所尊敬。恰好他三年欽差大臣期滿回國,幸運地擔負起歷史所付予他的重任。

  袁世凱任命他的老友唐紹儀為總代表,又要楊度充當唐紹儀不公開的助手,秘密斡旋南北議和。

  楊度的學部副大臣其實沒有做多久便被免去了,袁世凱許諾將有要職相委。學部是個冷清的衙門,楊度對它本沒有多大的興趣,更何況是個副職,因此他並不在乎。他要為即將誕生的新國家建立更大的功勞,以便在未來的內閣中占取一個更重要的席位。

  由袁內閣郵傳大臣唐紹儀率領的北方談判團,氣勢龐大排場闊綽地乘坐專車南下,楊度不是代表團的正式成員,而是作為一個憲政專家身份隨團出發。專車開得很慢,每到一個較大的車站,便有當地的官員們在站台上等候,恭請賞臉下車休息。談判大員們也不謙讓,大吃大喝一頓,然後再帶著大箱大箱當地土產上了車。有的甚至還提出要看看名山勝水,觀賞前朝古跡,說是機會難得不可錯過。唐紹儀覺得在路上耽誤太久,畢竟與目前的形勢不相宜,不得不掃掃這些大員們的雅興。楊度很氣悶:這些人的心目裡簡直沒有國家的概念,讓他們去擔負著如此重要的談判,豈不是笑話!

  一路上走走停停,五天后才到達漢口。武漢三鎮的戰事雖早已停止了,但一個月來的戰火已把這座中南重鎮燒得不成樣子了。映入眼簾的盡是斷垣殘壁、廢墟荒塚,街道被炮彈炸得坑坑窪窪,大部分店鋪都關了門,市面一片蕭條。到處可見流離失所的市民,蜷縮在牆邊樹下,架起鐵鍋燒火煮飯。楊度看在眼裡,很覺得過意不去,心想:這便是戰爭造成的後果,倘若不用這種暴力革命就達到立憲救國的目的,豈不可以免去老百姓的許多苦難?戰火不能再起了,更不能蔓延!

  昔日繁華的漢口鎮居然找不到一家像樣的客棧來接待談判團,北洋軍前線統領馮國璋只好將他們安置在英國租界內。因為風聞孫中山將挾鉅資從美國回國,前一向在漢口開會的代表們都離開漢口,乘船東下上海去歡迎孫中山,順昌洋行空了下來。於是北方談判團就住進去,填補了他們留下的空缺。英租界沒有受到戰爭影響,洋行裡又全是西式擺設,從北京來的大員們很覺得滿意。

  次日上午,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派原共進會領袖、現軍政府軍務部長孫武過江來迎接。人們盛傳孫武是孫文的弟弟,談判大員們也信以為真。大家都懷著好奇的眼光仔細端詳這位大革命家的兄弟,紛紛向他獻殷勤,套近乎。後來得知孫武就是漢口人,與孫文毫無關係,於是又都很失望。

  武昌閱馬廠原諮議局衙門,現在成了湖北軍政府辦公之地,黎元洪在這裡為北方談判團舉行了隆重的接風宴席。儘管武昌城許多老百姓已斷糧斷炊,但接風宴席上卻是山珍海味應有盡有。鄂省的頭面人物,無論是革命軍中的新貴,還是原主君憲的諮議局議員,以及革命起後沒有來得及逃離轉而擁護軍政府的前朝命官,都濟濟一堂。大家不分革命先後,也不分南方北方,頻頻舉杯,互相敬酒,預祝會談成功。仿佛干戈早已化為玉帛,南北已經親善,融為一家子了。

  談判的地點選定在上海,且黃興等人已離開武漢,黎元洪又是一個武人,一向不善言談,武昌起義的領導人孫武、張振武、吳兆麟等人在革命党中原本沒有多高的地位,所以武昌的會見實質上只是應酬而已。吃過飯後隨便聊聊天,閒談閒談,輕輕鬆松地將一個下午打發過去了。晚餐又是大魚大肉地嚼了一頓。黎元洪派人四處找戲子來唱堂會。打了一個月的仗,戲園子都關了門,找不到名角,便只得拉了幾個唱楚劇的來應付。這楚劇是江漢一帶的地方戲,如何能跟京師的皮黃相比,談判大員們一個個聽得沒精打采。有年輕的隨員耐不了寂寞,便悄悄地打聽還有沒有正在做生意的妓院。軍政府的接待人員滿臉堆笑地答應:「好說,好說。那種地方人多眼雜,不太方便,武昌城裡漂亮的女孩子多的是,明晚去叫幾個來陪陪各位大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