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鐵生 > 我的丁一之旅 | 上頁 下頁
22.名考


  這一帶的取名頗有講究,從中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年齡、出身,以及前輩的寄望或本人的志趣,甚至時代的印記、潮流的變遷。

  設若某君名「守仁」或「守廉」,你先要猜他是在六十歲上下,其父或其祖父大半是個傳統的讀書人,要不就是個傳統的沒讀上書但一生崇尚讀書的人。再比如這人叫「繼業」,叫「繩祖」,其祖上八成富貴,多屬士紳、官宦、商賈一類,唯恐其子孫不肖,敗壞門風或蕩盡家財。若是「耀祖」呢?雖一字之變,意蘊全非,料其祖輩必常有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之感受,便把族門榮耀加倍地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當然,此類名字的所有者,現在必都不很年輕了。五十歲左右的人,名字就比較多樣;他們落生之際正值朝代更迭,故常有叫「建國」的,叫「愛華」的,叫「建軍」的。但有些人仍在舊時的習俗中徘徊,於是乎「鐵生」呀,「志強」呀,「淑英」呀也是一類。再年輕點兒的,一字之名就多起

  來,「輝」呀,「立」呀,「威」呀,那時候革命情緒到來,要簡潔、有力,要顯示出與舊時代的繁複與暮氣的背道而馳,勢不兩立。

  至於疊字,比如「莉莉」「毛毛」「平平」,則要懷疑那是新貴之後,這樣的家庭大半都用著僕人,僕人以此類嬌滴滴的乳名討主人歡心,主人果然中計,故而這一類總似長不大的名字也就跟著長大起來。再比如叫「抗美」的,叫「超英」的,甭問,其人必生於「抗美援朝」和「大躍進」時期。再後來,這一帶鬧過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凡不能跟緊形勢、不能聊表忠心的名字,未經討伐先自羞愧,那就改吧!於是就又有了一代叫「繼紅」,叫「立新」,叫「衛革」,叫「學軍」的了。

  那場革命過後,取名的潮流大致分為兩路:一是要顯示文化品位,比如一個生猛的小夥兒叫「默僧」,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叫「慕禪」;另一種是要衝出亞洲的,比如叫「大衛」,叫「珍妮」,叫「迪諾」。當然,還有些人對取名頗為輕率,相信有幾個字能上戶口就夠,如「小剛」「曉明」「大平」……竟至有姓王名「國」的,姓楊名「偉」的,姓賈名「為民」的,可見其父母對姓名(的諧音)是多麼的不在意。與此相反,有些取名專好冷僻玄深的字眼,這類名字的所

  有者多半是藝術家和文人,或藝術家和文人之後;比如兩個「呆」字並立,念什麼?又比如三個「又」字一上二下摞在一起,怎麼講?查字典去吧您哪,一般的字典裡還未必有。但也有些取名既立意高遠,又遣字平實,比如著名作家光未然,陳荒煤,嚴文井。現在的作家不興這一套了,恰恰地不喜歡那麼風雅、豪邁,要的是隨意,比如「皮皮」,比如「小楂」——你一聽此人作家,打賭吧:年輕一輩!年輕作家的兒女呢,刪繁就簡去雅還俗,比如叫「醜牛」,叫「未羊」,意思不多,牛年和羊年生人而已。四字的姓名(複姓除外)大半出自九十年代以後,隨著人口增長,重名遂多,鑒於電話號碼的不斷增位,取名也便多選一字,甚至有的念起來就像是一句話,或者完全不像話的。不過字數要是再多,比如什麼什麼斯基、斯坦,什麼什麼夫、娃、子、郎……此地尚少,還要尋之四夷。

  據說很久以前,單憑姓氏即可看出一個人的出身貴賤。不過我來丁一之後,這傳統已然式微,唯India, Germany等地尚有遺風。姓氏既已良莠難辨,這一帶的取名就尤其要論個高低;名,不僅顯示著出身門第,也顯示著一個人的品格、趣味、志向、文化素養……總之,芸芸眾生之中它強調著差別,強調著不同的價值期求,甚至市場價位;不單取名,還有其他,乃至一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