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亮程 > 在新疆 | 上頁 下頁
五千個買買提


  巴紮日,站在庫車河大橋上喊一聲買買提,至少有五千個人答應。

  維吾爾人重名多。無論走到南疆哪座城鎮、哪個鄉村,都有許多叫庫爾班、司馬義、玉素甫這些名字的人。

  叫買買提的人就更多了。

  庫車老城短短的一條小街上,就有幾十個做生意的買買提。這麼多買買提怎麼區分呢。我的維語翻譯庫爾班·買買提是縣政府退休幹部,他父親就叫買買提。維吾爾人的起名習慣是把父親的名字綴在後面。庫爾班在庫車工作生活了幾十年,他認識的買買提就有上千個。一天我們轉累了,在老城街邊的「買買提飯館」吃烤包子,然後就聽他講起有關買買提的故事。

  這家飯館的老闆就叫買買提,你看,脖子上搭塊毛巾,又黑又壯的那個,人們叫他「喀拉買買提」,意思是「黑買買提」。那個倒茶的夥計,白白胖胖的,都叫他「阿克買買提」(白買買提)。

  街對面那兩個賣饢的買買提,一大一小,大的叫「瓊買買提」(大買買提),小的叫「克齊克買買提」(小買買提)。大家都這樣叫,他們也就接受了。要不然沒辦法,叫一個買買提,過來一群。

  還有按職業來區分的。街南邊,那個小巷子裡打鐵的買買提叫「鐵匠買買提」。整天穿著制服,在街上收稅的買買提叫「工商局的買買提」。斜對過的市場裡,一排坐著五個鞋匠,其中有兩個買買提。如果都叫「鞋匠買買提」,便又分不清了。正好一個從輪台來的,輪台的補鞋生意全叫內地來的鞋匠搶了,他只好跑到庫車。庫車老城的鞋匠全是維吾爾族人,他們牢牢佔據著牆根街角的有利位置,靠一毛錢兩毛錢的小生意維持生計。人們叫他「買買提比古勒」(輪台的買買提)。

  更多的是以外號來區分,這條街上幾乎每個人都有外號。

  街那頭,拐過去那條小巷子裡,有個做驢擁子的買買提,有名的酒鬼,做一個驢擁子,能喝掉兩瓶酒。他的驢擁子頂多能換回酒錢。所以,做了大半輩子皮活兒,還是個窮光蛋。

  他做驢擁子時,酒瓶子酒碗放在身邊,縫幾針,喝一口。一拃長的大鐵針,穿上鞋帶一般粗的皮條線,針用得發燙了就伸進酒碗裡蘸一下。買他的驢擁子根本不用看,鼻子湊上去聞一下,一股酒香氣,壓過皮子的膻臊味。這樣的擁子驢也愛戴,人自然喜歡買。有趣的是,買買提酒喝得越多,皮活兒做得越細。兩瓶酒下肚,身子不晃,手不抖,針腳走得又勻又細,驢擁子上的酒香味也更足。人們給他的外號叫「肖旁」(釀酒房)——買買提肖旁。

  還有一個買買提,整天沒事幹,在街上閑轉,看哪家飯館哪個烤肉攤上有認識的人,就湊上去白吃白喝。人們都叫他「哈勒達」(口袋)。

  另外一個愛混飯吃的買買提,混了一個「波勞」(抓飯)的外號。他的真名都沒人叫了。

  早幾年,街上有個賣烤肉的買買提,每逢巴紮日,他的烤肉攤前便擺滿賣衣服雜貨的地攤。他發現有個賣「卡拉西」(套鞋)的,生意特好,他賣十串烤羊肉,人家就賣兩三雙套鞋,他過去一打聽,人家賣一雙套鞋掙的錢,比他賣十串烤肉的利潤還高。買買提一下子動心了,烤肉爐子停掉,租了輛卡車,從烏魯木齊販了一車「卡拉西」,堆在烤肉爐子旁叫賣。

  當地的維吾爾人喜歡在鞋或靴子外套一雙鞋,主要為了保護皮靴子。套鞋多用橡膠製作,一種圓頭的叫「玉德克卡拉西」,套在馬靴或皮鞋外面穿。一種尖頭的叫「買賽卡拉西」,套在較體面的軟底皮靴上,多為老年人和阿訇穿。伊斯蘭教徒到清真寺做禮拜,要脫鞋才能進大殿。如果穿高腰皮鞋,外面套套鞋,只須脫掉套鞋便可進入,沒穿套鞋的則要全部脫掉。

  到維吾爾人家做客,有穿鞋上炕的習慣,光腳上炕被認為是不禮貌。炕上鋪地毯或花氈,穿鞋上去很容易弄髒。所以,有了套鞋便方便了,上炕只須脫掉套鞋就可以了。

  那些土巷土路上行走的維吾爾人,雨天蹚泥,晴天蹚土,幸虧有一雙套鞋護著鞋子。維吾爾人愛惜自己的鞋子,一雙好皮靴穿半輩子,套鞋磨破一雙又一雙,皮靴的底還好好的,跟新的一樣。

  買買提的那一車套鞋卻把自己套了進去,他進價太高,沒人要。嗓子都叫啞了,也沒賣掉幾雙。全庫車人都知道這條街上有個賣烤肉的買買提,卸了一大車卡拉西在賣,卻沒人過來買一雙,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卡拉西」(套鞋)。儘管他現在早不賣套鞋,又架起爐子賣烤肉了,人們還這樣叫他,恐怕要叫一輩子。

  還有一些買買提,名字後面綴上自己妻子的名字,就像買買提·阿依古麗,買買提·熱依汗。都是些沒名氣的買買提,一沒特長,二沒缺陷,不好區別。妻子的名聲都比他大,只好把妻子的名字帶上,不然就混到千萬個買買提中找不見了。

  女人的重名更多。庫車四十萬人,二十萬女人,大概有十萬個「古麗」(花朵)。要區分起來,比買買提更複雜,也更有意思。好在我們一輩子認識不了多少個古麗,那些千姿百態爭芳鬥妍的古麗,見一面就能記住,有多少也不會忘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