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淩力 > 夢斷關河 | 上頁 下頁


  果然,上場門的門簾一掀,天壽扮演的《思凡》裡那小尼姑剛一邁步,腳下不知為什麼就拌蒜,撲通摔了個大馬趴,一跤正摔進場子上。

  敢情這戒律森嚴的宮裡頭也跟外面園子裡差不多,下面也照樣地哄場,登時亂哄哄地笑成一團。柳知秋手執鼓箭子和檀板,坐在樂師桌邊單皮鼓架子後面,眼前一片漆黑。後果明擺著:七歲的小孩子知道什麼好歹,還不嚇得張嘴就哭,掉頭就跑?他能怎麼著?就是去拉去打也夠不著哇!唉,他的一世英名叫這該死的孩子斷送了,這回他的牌子可真是砸了個粉粉碎!他閉上眼睛不敢再看,萬歲爺和太后娘娘肯定都在笑,這大煞風景的娃娃戲!多不吉利!跟著就會龍顏大怒,哎呀,完了完了……

  忽聽上場門裡,響起天祿那尖脆嘹亮的聲音,他用丑角白口伶牙俐齒地高叫:「五體投地,給太后老佛爺拜夀哇……」

  拖得長長的尾音剛落,太后身邊飛出一句地道的戲迷味兒十足的京白:「好個機靈鬼兒!編得真圓乎兒!」於是台下哄堂大笑,笑聲中有人跟著叫好。

  摔進台口的天壽,原本被這一跤嚇呆了,心慌意亂,紅頭漲腦,是張嘴哭,是爬起來往回跑,還沒拿定主意,二師兄這一聲高叫,叫他頓時心明眼亮,立刻鎮靜,先收腿跪好,再款款起立,朝著皇太后躬身下拜,再拜,三拜,這才手執拂塵,畫出一個優美的半圓,向前一甩。

  柳知秋忽覺有人推他,連忙睜眼,只見笛師努嘴示意場上,輕聲說:「快起板!」柳知秋一看,天壽居然爬起來,居然甩拂塵要板,便趕緊一拍檀板,笛、笙、弦子、琵琶一起繚繞而起,那邊天壽跟著就唱出了第一句:「昔日有個目連僧……」(本書昆曲戲文,引自《綴白裘》,汪協如校,中華書局出版;《六十種曲》,中華書局出版;《長生殿》,光緒庚寅年上海文瑞樓校印本等。)

  台下的人們原被這花花綠綠的小孩子出場的一個跟頭和天祿那機靈的一嗓子逗得十分開心,待到天壽站起身,人們看到了他們十分熟悉的水田披和妙常巾打扮出的一個漂漂亮亮的小尼姑,大腦袋、小身量,大頭娃娃般可愛,一張嘴還是個豁牙子,哄笑聲中有人就又叫了聲好。天壽開口唱時難免嗓音有些發抖,但音調、節拍和身段舞姿卻十分準確,誰又鬧著玩兒似的喝彩,旁邊就有聲音不滿地提醒著說:「別笑了,快聽唱聽唱……」

  這第一支《佛曲》只有四句,人們的喧嘩和天壽的慌亂,都隨著最後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完全平息。這樣,天壽的定場詩和自報家門,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送到台下每個角落:

  削髮為尼實可憐,禪燈一盞伴奴眠,光陰易過催人老,辜負青春美少年!小尼趙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內出家。朝夕焚香念佛,到晚來,孤枕獨眠,好淒涼人也!

  他的最後一句念得很有韻味,拖得長長的「也」字搖曳動聽,帶出了笛師吹奏的《山坡羊》曲牌的引子,他跟著就唱起來: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削去了頭髮……

  從這裡開始,小小的天壽漸漸進入角色,唱、念、做都越來越好,不但沒有出一次錯,沒有一點停頓,甚至沒有打過一個磕巴,有好幾個地方,還要來了台下的彩聲,那是真心實意地為小童伶的熟練和流暢叫好。

  這太出乎意料了!柳知秋邊拍板邊望著自己的兒子發怔,倒弄得他差點兒出錯。哪一個唱戲的初次登臺不怯場?能唱出平日的六七成功夫就算上好的了。這孩子剛才還嚇得渾身哆嗦,上臺來又一個大馬趴,不定慌成什麼樣兒呢!當著萬歲爺和這麼多天下最尊貴最顯赫的人物,虧他能立馬定下心來,不但接著唱了下去,還越唱越好,竟比平日更出色。莫非這孩子天生就是塊戲子的料?莫非他真的是柳搖金?……柳知秋又驚又喜又疑惑又傷感,心裡千頭萬緒,差點落淚。

  高潮在後面小尼姑數羅漢的那一段,從《新水令》轉《哭皇天》,節奏越來越快;小尼姑要做出「抱膝舒懷」、「手托香腮」、「眼倦眉開」等諸羅漢的情態,還有布袋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的身段,繁複多變,天壽在臺上幾乎是在飛,身上的水田披、腰間的絲絛、頭上的妙常巾都隨著他的動作在空中飄舞,十分好看。而這齣戲裡最著名的唱段《香雪燈》也在此時響起來,不但天壽唱得格外好,台下許多人竟也跟著一起哼唱著:

  那長眉大仙愁著我,他愁我老來時有什麼結果?佛前燈做不得洞房花燭,香積廚做不得玳筵東閣,鐘鼓樓做不得望夫台,草蒲團當不得芙蓉軟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漢,為何腰系黃絛、身穿直裰?見人家夫妻們灑樂,一對對著錦穿羅,啊呀天啊!不由人心熱如火!不由人心熱如火!

  唱腔剛煞住,滿台下幾乎是同聲喝了一個「好!」連萬歲爺和太后皇后娘娘也開了口。柳知秋看得清楚,歡快和讚美之情在整個場子內流蕩,這情形就是在外面園子裡也少見,對伶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最高回應。不想天壽小小年紀,竟于萬不可得之中得到了!柳知秋渾身一輕鬆,立時覺得腿都軟了。

  人們於是對年紀最小的天壽格外鍾愛,況且他的名字也最應景:天壽諧音添壽,正是今日歡宴的主題——為皇太后添壽。所以他得到最榮耀的待遇,被領到萬歲爺和老太后席前去了。

  天壽已經脫了戲裝,臉上粉黛胭脂未卸,他牢記父親的教誨,多磕頭少說話。一到御前,這個還沒有半人高的小東西就認認真真地趕緊來了個三跪九叩,口裡還清清脆脆地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把萬歲爺和太后娘娘們都逗樂了。坐在正席上的老太后一伸手:

  「快過來,讓我瞧瞧!」

  老太太攬過天壽,拉住他的小手,細細一打量,笑道:「好可憐見的!比在臺上看著還小!偏又生得這麼俊!惹人心疼!幾歲啦?」

  「七歲。」

  「怪不得,將將換牙嘛。小小年紀,怎麼就知道君臣大禮呢?」

  「師傅教的,戲裡都說了見君要三跪九叩、山呼萬歲。」

  太后和她周圍又是一片笑聲。

  「難得他們優伶也知禮數明大義。」皇后娘娘在旁湊趣地添了一句。

  「你師傅是誰?」太后順勢問道。

  「我師傅是我爹。」天壽的回答招得眾人又笑了。

  「你爹有幾個兒子?」太后又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