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小群
詩人郭小川有一兒兩女。兒子叫郭小林,也是一位詩人,現在供職於《中國作
家》雜誌。大女兒郭嶺梅,是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的編導;小女兒郭小惠,是中國
人民大學的教師,和我相識于兒時。那還是六十年代初,我們都住在北京和平里中
國作家協會的宿舍。父輩是同事,子女就成了夥伴。
我和他們兄妹再次見面已是九十年代,彼此都已人到中年。那是大約四年前,
我大學時的一位老師寫了一部小說,寄來讓我尋找發表的機會。我讀了,感到發表
有一定難度,但又不好意思給老師潑冷水,於是想找一家有影響的文學雜誌的編輯
寫一份認真的審讀意見。文學編輯我們認識不少,但大家都很忙,誰願意給一部無
意發表的作品寫審讀意見呢?於是想到了郭小林。小林答應得很痛快,審讀意見也
寫得很認真,很有說服力。這樣,我們之間的來往就多了起來。他寫的詩讓我們先
睹為快。我出的書也送給他批評指正。小林是文學工作者,卻對思想界的動向發生
了濃厚的興趣。有關顧准、陳寅恪、孫越生、王小波的書,他都讀得津津有味。王
小波在世的時候,他還讓我先生陪著一起去小波家組稿。小波把幾部沒有發表的小
說都給了他,可惜他們雜誌社的領導不認同,所以沒發成。當時,我還參與了一個
名叫《華人文化世界》的雜誌。研究選題的時候,我馬上想到請郭小林回憶他父親
最後的歲月。他用了很大的氣力,寫成了那篇《淚垂絕壁》,為雜誌增色不少。後
來,我和孫一起編《回應韋君宜》,又請小林採訪韋君宜的女兒楊團。小林寫成了
一篇很有份量的訪談錄。可惜書到現在也沒出來。好在這篇訪談錄在《黃河》上發
表了。
《郭小川全集》是前年啟動的。大凡名人的親屬,都願意有名人的全集或文集
存世。郭小川的夫人和子女也是一樣。但這種多卷本的大書,一般來說定價較高,
個人很少購買,而圖書館的購書能力又不強,所以印數上不去,出版的經濟風險較
大。只有《魯迅全集》等個別的情況例外。現在已經出版的全集,要麼有財政專項
撥款或基金會的資助,要麼是出版社投資于文化積累,以樹立自己的品牌。郭小川
的親屬雖然有編全集的願望,但與幾家出版社聯繫都沒有成功。直到兩年多以前,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編輯龍子仲看到了郭小川的一些日記,提出了出版《郭小川
全集》的設想,並得到該社領導的支持,這樁宿願才算有了實現的可能。
有了投資者,下一步的問題就是全集怎麼編。郭小林的思想比較開放,提出要
出全集,就不要局限於搜集作品,而是全面編輯整理父親留下的文字。這和他近幾
年注意從思想界吸收營養是分不開的。這種想法,很快得到了責任編輯龍子仲的認
同。思路雖好,但落實起來難度比較大。郭小川生前留下了幾十個筆記本,最早的
記於戰爭年代,不但紙張粗糙,而且字極小,用蠅頭比喻一點不過份。郭小林工作
忙,整理的重擔,落到了郭小惠的肩上。當時正好遇上湖北某作者侵害郭小川名譽
權的官司,於是她們姐妹分工,姐姐操心官司,妹妹操心全集。這樣,我和小惠的
來往也多了起來。
以前就讀過她翻譯的書,那就是她和李零合譯的高羅佩的《中國古代房內考》。
近二十年來,把國外的漢學著作翻譯成中文,此書堪稱典範。翻譯外國學者的
漢學著作,有一個難題,就是引文如何恢復原貌。這幾年,翻譯界心態日趨浮躁,
蘿蔔快了不洗泥,許多翻譯的漢學著作都不核對引文,就是人名地名,也不肯下功
夫考察,以音譯的方式對付過來了事。讓內行人怎麼看怎麼彆扭。《中國古代房內
考》不是這樣。翻遍了古籍,讓所有引文幾乎都恢復了原貌。因為所引的不少都是
禁書,其查閱難度可想而知。最後只有一處查不出來,還作了鄭重的說明。此書的
譯筆也十分準確流暢。不能不讓人對譯者刮目相看。
小惠自己的專業是外語。為了給父親編全集,只好把自己的業務放下。原來,
她準備自己用電腦錄入父親留下的筆記和日記。後來我介紹他找到我家對門的排印
社,才算分擔了她的壓力。
編輯過程中,最讓她躊躇的,就是郭小川的日記裡涉及到一些隱私。有的是自
己家的隱私,有的是別人的隱私。她多次與包括我在內的朋友們切磋,怎麼處理更
妥當。我說,《郭小川全集》不是面向地攤的暢銷書,而是面向學術界藝術界專家
的歷史文獻。整理出版這種文獻的機會是不可多得的,也許只有這一次,因此一定
要爭取儘量到位,能保持原貌,就儘量保持原貌。個別的地方不得不作一點技術處
理,也要交代清楚。這才是對歷史負責。郭小惠贊同這個意見。她的姐姐也打消了
顧慮,把刪去的家信恢復了原貌。
經過兩年的努力,《郭小川全集》終於在一九九九年的歲末出版了。應小林兄
妹和出版社的邀請,我參加了這套全集的座談會,並和先生作了聯合發言。我們在
發言中談到,《郭小川全集》的出版,起碼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是為郭小川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奠定了基礎。文學研究講究知人
論世。不但要研究文本,而且要深入人本。研究郭小川也是一樣。僅僅圍繞他創作
的作品展開研究,已經很難有大的刷新。圍繞他的經歷和他所處的特殊環境,考察
他的精神歷程,卻還有文章可作。這套全集,發表了他生前留下的書信、日記、筆
記、檢查,就提供了更加貼切地更加深入地認識郭小川的第一手資料。郭小川逝世
已經二十多年了。但他一直沒有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直到去年,還舉辦過他作品
的朗誦會,召開過紀念他八十誕辰的學術研討會。但是,這些活動對於郭小川的認
識,大體上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上。無非是讚美郭小川是一個革命的詩人,他
的一生,是革命戰士的一生。這種認識並不錯,但不夠深入。就我們閱讀到的文章
而言,只有郭小林發表過的一些回憶文章和陳徒手已經完成尚未發表的文章,沒有
到此止步。他們之所以能夠對郭小川有更深入的認識,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接觸了更
多的第一手材料。現在,全集的出版,給了所有有志于研究郭小川的人們一個分享
這些材料的機會。
郭小川是在四人幫剛剛粉碎之後不幸去世的,他沒有趕上七十年代末期的思想
解放。但是,他留下的作品,曾經兩度在思想解放進程中發揮作用。
第一次是他的遺作《秋歌》二首的發表,使人們聽到了這位著名詩人對四人幫
的文化專制主義的悲憤的抗議。雖然這兩首詩採用了「走資派」、「繼續革命」等
當時流行的語碼,但其中的所指是很清楚的。重要的不是他用了什麼概念,而是他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開始了獨立的思考。雖然他思考的層次還沒有觸及體制本身,僅
僅向他所不滿的領導層裡的江青那一派力量發出抗議。但他能從文革初期讚美江青,
變為決定同他們抗爭,對於一個老共產黨員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次是它的遺作《一個與八個》被第五代電影導演搬上銀幕,成為中國電影
藝術新潮的頭雁。那些從電影學院剛剛畢業的年青人,之所以選擇郭小川這首長詩
來改編,不是偶然的。因為這首長詩本身有一種讓人們衝破教條的成見,重新反省
歷史的力量。郭小川創作最活躍的年代,正是中國的文學被緊緊地綁在政治宣傳的
戰車上的年代。無庸置言,他留下的大部分作品也是綁在政治宣傳戰車上的。這並
不奇怪。但可貴的是他幾度產生了掙脫主流政治宣傳的衝動,留下了一些與當時主
流政治宣傳不合拍甚至背道而馳的作品,發出過屬他自己而不屬官方意識形態
的聲音,比如《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讚歌》、《一個與八個》、《望星空》和
《秋歌二首》。這就是他去世之後,某些作品還能啟迪人們的精神解放的原因。這
樣的情況,在郭小川同代的詩人和作家中,並不多見。
我們也不想脫離郭小川的實際情況,憑空地把他說成是先知先覺。《郭小川全
集》實實在地反映了他在一生中的總體態度,是崇拜毛主席、緊跟党的路線方針的。
只是因為富於詩人的藝術氣質,內心總有一種希望創造、表達個性的願望,所
以幾度發出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吻合的聲音;他有較強的行政才能,一度被推上文藝
官員的崗位,在運動中也積極過,但他為人畢竟不失善良,不失純真,處理人的時
候不免心慈手軟,對於挨整的人有人情味兒,事後懷有真誠的歉意。在他生命的最
後兩年,他知道病重的馮雪峰因為失去黨籍留下終生的遺憾,而當年整馮雪峰的周
揚也有了悔意,於是鼓動周揚給中央領導寫信,並利用自己的關係向上遞送。說到
底,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所以在那個體制中不能不屢次挨批和碰壁。
在當時能有一點獨立的思考,發出一點自己的聲音很不容易,要付出巨大的代
價。為什麼郭小川能夠有一點獨立的思考,這要從他的經歷本身找原因。他是忠誠
的革命戰士,但革命的鐵拳也曾幾度砸到他的頭上。在延安時代,他的妻子就是搶
救運動的對象,一九五七年,他的妻子又險些被打成右派。這就可以理解他的《一
個與八個》,要把一個被共產黨冤枉了的革命者當作主角。而這種情況,在建國後
十七年的文學作品中,不說絕無僅有,也是極為罕見。從一九五九年到文革當中,
他數次被批判和審查。他當時的檢討應當說基本上是出自真心的。這可以和書信、
日記互相參照。但今天閱讀這些文字,更應當善於體察背後的心理活動。人的真誠
一再受到以革命的名義的踐踏嘲弄,就可能走向懷疑。從《郭小川全集》裡,也許
很難找到正面表達內心懷疑和思想覺醒的文字,有的只是一些苦悶和惶惑。但從他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幾度檢討自己的錯誤是什麼,還是可以感受到精神世界裡的不
肯隨波逐流的一面。當我們從整體上把握郭小川的時候,這一面不應當忽略不計。
第二,這套全集的出版,為同類著作的出版開了新的生面。在中國,七十年代
以前,只有極少的政治家和作家的有出版全集和文集的資格。即使出版,也是為了
展示作者的完美。現在,出版全集、文集的路子放寬了,不但著名的作者學者出全
集、文集,就是一些市場看好的中青年作家也可以推出多卷本的全集和文集。但是,
《郭小川全集》在這些眾多的全集和文集中,還是具有明顯的創新和突破。
《全集》不只是展示郭小川的成就方面,同時盡可能充分地展示他的一切方面。
這可以和別人的作法稍加比較:《郭沫若全集》出了幾十卷,但日記至今秘而
不宣。
最近,費孝通先生出了十卷本的文集,聲明不收入運動中被迫作的檢討和批判
別人的文字。七卷本的《王瑤文集》有一點新意,收了兩篇檢查。而《郭小川全集》
中,作品只占一半篇幅,總計六卷;另一半是日記、書信、筆記、檢查,總計也是
六卷。
這樣做的意義已經不局限于郭小川研究或當代詩歌、當代文學研究,而是提供
了認識共和國歷史的重要證據。郭小川不只是一個詩人,他還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
的秘書長兼黨組副書記,擔任過其他社會聯繫面很廣的職務。他是政治和文化風雲
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筆頭又勤。所以,他留下的許多文字,是歷史風雲的獨家記
錄。
起碼在目前,在當代中國檔案不開放的情況下,郭小川的這些文字的發表,提
供了不可替代的歷史見證。有心的讀者要想真切地瞭解共和國所走過的路,可以從
中看到許多活生生的細節,可以感受到在一連串的政治運動當中,人與人是什麼樣
的關係,占統治地位的是什麼樣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在這方面,郭小川的子女,
表現了一種歷史的責任感和豁達大度的胸懷,龍子仲等編輯,也表現了一種真正的
學術眼光,使這部《郭小川全集》形成了一份完整的精神檔案。它不但對於研究文
學史的人是一座寶庫,對於研究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的人,也是一座寶庫。
《郭小川全集》必將成為一個座標,促進今後編輯全集的人們直面歷史。,使這部
《郭小川全集》形成了一份完整的精神檔案。它不但對於研究文學史的人是一座寶
庫,對於研究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的人,也是一座寶庫。《郭小川全集》必將
成為一個座標,促進今後編輯全集的人們直面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