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方方 > 烏泥糊年譜 | 上頁 下頁


  楔子:關於烏泥湖的說明

  一 烏泥湖的地理環境

  在我的印象中,烏泥湖位於漢口的西北方向。

  我為了證實自己的印象,便找出一本商務印書館所出關於湖北的《地理詞典》查看。這本書是我公公送給我的,他是該書的主編。但令我驚異的是,書上認為,烏泥湖在漢口的東北方向。我對此頗為不解,因為從地圖上看,烏泥湖無論如何也是在西北部的。而且我小時候寫作文時,一直說「我的家位於漢口西北大門的旁邊」。我想問問我公公,只是這時的他已經九十多歲了,他不會記得究竟是漢口東北部還是西北部有一個名叫烏泥湖的地方。於是我想,我的直覺畢竟不如編書的學者可靠,所以,便依了書中所說,讓烏泥湖在漢口的東北方向。

  烏泥湖應該算是漢口著名的後湖的一個部分。後湖並不是一個湖,而是一群湖泊的名字。其實往更遠一點的年代說,漢口當年都是沼澤和水泊。烏泥湖想必就是這些水泊中的一個。

  一個被我們稱為郗婆婆的老人總是說,她的爺爺以前告訴她,這湖下面的泥烏黑烏黑的,像煤一樣,所以就叫烏泥湖。但湖裡的水卻是極清亮的,裡面的青魚尤其肥碩。每年冬天,都有好多漁人前來撈青魚,說是烏泥湖青魚醃制以後,肉色嫩白,極是好吃。後來漢口慢慢成為了繁華都市,人也越來越多。人們與水爭地,湖泊便漸漸地幹了。烏泥湖在人水相爭中落敗下來,成為一片長滿著青草的陸地。從此,烏泥湖便不再是湖,而只是一個地名。

  郗婆婆家的房子幾乎就是蓋在以前烏泥湖的湖心。她家的後門有一個小小的水塘,塘裡漂滿著浮萍,四周則長滿水草,有一兩棵柳樹垂在那裡。不知那是不是烏泥湖最後的水面。

  後湖在烏泥湖北面。烏泥湖退水為陸後,後湖依然蕩著它的水波與人對抗。後湖的蓮藕是漢口人最喜歡的一道菜。把它和豬骨頭煮在一起,湯色清白,濃香撲鼻,蓮藕入口即化。後湖便因了這些蓮藕而形成一個個像樣的村落。

  我上中學的時候,曾經多次由學校組織去後湖公社挖魚塘。頂著朔朔的北風,我們脫去棉衣,挽起褲腿,站在一片爛泥地的曠野中,等著男生們用鍬挖出稀泥裝滿我們的簸箕,然後我們便挑著這稀泥一搖一晃地走到遠遠的一個廢棄的坑邊,將稀泥倒在裡面。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守著這麼大水面的後湖還要讓我們學生來挖魚塘呢?後來才知道,曾經如珍珠一樣撒在後湖四周的湖泊都如同烏泥湖一樣,被人逼退,變成了菜園。湖泊的銳減,使得好食湖魚的武漢人的餐桌上,已難聞魚香。政府便決定挖掘人工魚塘,以解決武漢人吃魚的問題。事情總是這樣奇怪、人好不容易把魚趕走了,然後又花費更大的工夫再把它們請回來。

  在後湖和烏泥湖之間,夾著新江岸火車站。據說蘆漢鐵路漢口段最早就是從這裡動的工。鐵路線縱橫交錯地爬出很大一塊面積。夜晚的時候,我們能聽得到那裡的調度員用懶懶的聲音在高音喇叭中調度車輛。火車的鳴叫聲亦拖著長長的尾音,穿越過那裡惟一的一條能通公共汽車的二七路,從烏泥湖的上空柔和地劃過。

  烏泥湖的西邊是一個部隊營房。營房的面積十分之大。隔著牆,我們總能看到那些綠衣的軍人們來來往往。他們膚色紅潤,體魄健壯,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崇拜的偶像。上小學的時候,營地曾經派來些解放軍做我們的輔導員,這使得我們常常有機會走進那座營地。現在這個營地成為了二炮的一個學院。

  有一次我們在學校種植的水果有了收成,於是由少先隊大隊組織了幾個中隊長,從每一種水果中挑選出一個最好的來,裝在果盤裡,然後打著隊旗送到解放軍的營地。我是其中代表之一。那是我第一次參觀解放軍的宿舍。記得當我看到了他們疊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被子時,感到非常吃驚。回家後,我整整練了一個月,學會了如何把被子疊得漂亮。直到今天,只要我想,我的被子總能疊得美觀如同藝術品。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倚在營房的牆頭上,看裡面的人們操練。有一回,我的一個同學雪茹說,我們會不會親眼看見那裡面出現一個王傑?那是我們坐在營房的牆頭上,唱著《王傑和雷鋒一個樣》這支歌時挑起來的話題。我們曾經圍繞這個話題討論過很久。然而,我們始終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場面。雪茹便說了一句讓我覺得她非常有水平的話。她說:看來王傑太少了。

  烏泥湖的南邊以郗婆婆的房屋為界,便是郊區農村。在郗婆婆的小屋旁,除了那個小小的池塘外,同池塘相連的是一條長長的河溝,河溝上有一座小小的獨木橋。橋面上破了幾個洞,沒有欄杆,走過它時,常常令我感到害怕。水塘、河溝、稀疏的樹木以及獨木橋都同郗婆婆的屋子和諧地溶在一起,一眼望去,滿是田園風光。

  跨過小橋便進入農村,這就是蒲家桑園。從我家的窗口可以望得見這個村莊的屋頂和它不時升起的炊煙。我有許多的同學住在這個村子裡,但我除了去過他們的村口,也就是剛剛跨過那座小木橋,就再也沒有往縱深去過。

  村子裡有許多的狗和滿地的雞屎。在村裡跑來跑去的小孩子也都一個個髒兮兮的,鼻孔下面多半都吊著些鼻涕。我得承認童年和少年時代的我,因為家境較為優裕,往往會身不由己地擺出些小姐派頭。我從來都沒有到班上那些農村孩子家串過門,所以,至今我的腦子裡沒有一點蒲家桑園村裡的印象。所知的星星點點只是:這一帶曾經都是一個蒲姓地主家的土地。環繞他家地界的全是桑樹。因此,當地人都管那裡叫蒲家桑園。解放後,姓蒲的一家都逃走了,地也分給了窮人。蒲家桑園在我記事的時候,便被稱做了蒲家桑園大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