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閒話閑說 | 上頁 下頁


  14

  道德是一種規定,道變了,相應的德也就跟著變。

  像美國這樣一種比較純粹的資本主義秩序,錢就是道,你昨天是窮人,在道中的位置靠後,今天中了「六合彩」,你的位置馬上移到前邊去。

  我認識的一位中國女作家,在道中的位置也就是級別,有權坐火車「軟臥」,對花得起錢也坐「軟臥」的農民,非常厭惡,這也就是由「道」而來的對別人的「非德」感。中國人不太容暴發戶,暴發戶只有在美國才能活得體面自在。

  「五四」新文化亦是因為要立新的道德,所以必須破除舊道德,「五千年的吃人禮教」。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標榜的立新道德,內裡是什麼另外再論,起碼在話語上繼承「五四」革命傳統的,我體會是中國共產黨。

  最看得見摸得著的「道德」是交通法規,按規定開車,「道貌岸然」,千萬不可「大逆不道」。英國對交通的左右行駛規定與美國不同,「道不同不相與謀」,不必到英國去質問。

  15

  有意思的是,諸子百家裡的公孫龍子,名家,最接近古希臘的形式邏輯,他的著作漢時還有十四篇,宋就只有六篇了,講思辨的文字剩不到兩千字。

  雖然《道德經》也只有五千言,但公孫龍子是搞辯論的,只剩兩千字就很可惜。

  一般來講,不用的東西,容易丟。與莊周辯論的另一個名家惠施,要不是《莊子》提到,連影子都找不見。

  這與秦始皇焚書有關,可秦始皇不燒世俗實用的書,例如醫藥書,種樹的書,秦始皇燒思想。

  能統一天下的人,不太會是傻瓜,修個長城,治下的百姓才會安全受苦。世俗不能保持,你搜刮誰呢?

  可長城修到民不聊生,也就成了亡國工程。

  16

  常有人將道家與道教、儒家與儒教混說,「家」是哲學派別。

  留傳下來的儒道哲學既然有很強的實用成分,那麼「教」呢?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裡寫過一組互不相干的小雜感,其中的一段雜感是:「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這一組互不相干的小雜感裡,最後一段經常被人引用,就是:「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這好懂,而且我也是具有「如此躍進」想像力的人,不必短袖子。現在全裸的圖片太多,反倒是扼殺想像力的。

  可是「不憎道士」的一段,我卻很久不能懂。終於是在二十歲裡的一天在鄉下豁朗朗想通,現在還記得那天的痛快勁兒,而且晚上正好有人請吃酒。

  什麼意思?說穿了,道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為世俗生活服務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