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威尼斯日記 | 上頁 下頁 | |
十四 | |
|
|
六月 六月一日 其實不妨將威尼斯與揚州做一個比較。 先來說揚州。揚州正式被稱為揚州,是在公元七世紀唐初,當然這之前揚州因為地處長江與隋朝開鑿的南北大運河的交會處,已經非常繁榮。幾乎唐朝的所有著名詩人,都到過揚州並有詩作,記憶中似乎只有杜甫雖然提到過揚州而終於沒有去成。 揚州的令人留戀,唐朝有個叫張佑的詩人甚至用「人生只合揚州死」來形容。到了公元十七世紀的清初,揚州因為成為全國鹽運中心的關係,達到了繁榮的頂峰。 據統計,當時,比如康熙年間,全國的年收入是二千三百多萬兩銀,而揚州的鹽商每年要賺一千五百多萬兩,超過國家的歲入的一半。乾隆五年(一七四零),一個叫汪應庚的商人自己出錢賑饑荒,「活數十萬人」,當然我們也要知道當時一個村塾先生每月收入低到不足一兩銀。 另一個為人熟悉的事是乾隆皇帝南巡到揚州,遊大虹園,也就是如今還在的瘦西湖,說,「此處頗似南海之瓊島春陰,惜無喇嘛塔耳」。皇帝說的就是現在北京城中心的北海公園,清朝時是皇家園林(現在這處園林的南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最南邊的大門現在叫新華門)。公園裡有一個很大的湖,湖中有島,島上有山,山上有白色巨塔,塔的高度大約和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相等,按照西藏佛教的塔的樣式建造。當時江南人沒有見過這個塔,於是揚州鹽商綱總,也就是現在稱為商會會長的江春馬上賄賂皇帝的隨從,得到塔的圖樣,連夜造了一個同樣大的。第二天皇帝再來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驚歎鹽商的財力。而這之前,揚州的鹽商們為了皇帝的到來,已經用二十萬兩銀給皇帝建造了一個行宮。 一夜之間造起了一個巨塔,固然說明鹽商有錢,但也透露出揚州一地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召集到足夠的工匠。我記得M先生說過威尼斯的古代有六千個石匠。 鹽商們還把錢用到建造私人花園上。首先數量之多,當時的中國沒有一處比得上。再者,花園的精美與多功用,也是沒有一處比得上的。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見到過羅聘的《程氏筱園圖》,畫的就是當時大鹽商程伍橋的私人花園。這個花園據《揚州畫舫錄》的記載,僅面積就有三十多畝,其中芍藥花十多畝,梅花近十畝,荷花十多畝,從取景的名稱上推測,還種有松樹和桂花樹。另一個大鹽商鄭俠如,他的兩個兄弟各有自己的花園,他自己的花園「休園」面積達五十多畝,除了住宅,還有四處不同用處的建築,二十四處風景建築和景別。 現在揚州市內的一些當時的花園,如「個園」,已經令我們驚歎了,而在當時竟是毫無名氣的私人小花園。 這些都記載在清代李鬥著的《揚州畫舫錄》裡。「畫舫」是說當時揚州的遊船,意義相當於威尼斯河道裡的弓獨拉(Gondola)小船。 《揚州畫舫錄》描述當時的「新河」兩岸,都是著名的花園。這就要說到威尼斯,沿著大運河的兩岸,都是華麗的樓房,沒有一棟是草率的,石雕的窗戶和大門,件件都是藝術品,更不要說整個威尼斯百分之八十都是這種樓房,再加上分佈密度很大的教堂和裡面的藝術品,令人不敢估量威尼斯的總價值,生怕嚇壞了自己。 不過揚州當年的富足亦有荒唐的一面。有個富商做了一些女裸體木偶,真人大小,安了機關讓它們活動,來赴宴的客人都嚇得躲避。另一個富商想知道「一擲千金」是何感覺,於是手下人去買了非常多的金箔,搬到金山塔上,逆風拋撒,江邊的樹枝草地就都是金光閃閃了。又有富商花了三千兩黃金買蘇州的小不倒翁,放到河裡,水道於是阻塞。有一個人喜歡大東西,於是造了個銅便盆,撒尿的時候要爬上去。另有人愛醜,覺得自己不醜,於是把臉弄破,再塗上醬,在太陽底下曬。 威尼斯在古代權力最大的是商人,他們組成議會,由議會推舉出「執政官」(Doge)。 據說這執政官沒有什麼權力可言,寫封私信都要議會過目,還不如《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的姨太太,那裡的姨太太還可以出去會情人。 《大紅燈籠高高掛》在意大利賣座極好,有意大利人好時裝的原因。年初天氣正冷,意大利街上有不少穿皮大衣騎自行車的女人。我在洛杉磯碰到過買皮大衣的臺灣女人,聽說臺灣溫暖潮濕,皮大衣可不好保存啊。 我問過馬克為什麼威尼斯選的是「執政官」?馬克說因為威尼斯商人不要「國王」。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