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只是朱顏改 | 上頁 下頁 |
一四八 |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魂夢不離金屈戍,畫圖親展玉鴉叉 子墨的南路軍一到,便與原先由韓漠飛統領的一萬原駐軍形成夾擊之勢,汨羅江畔頓時形勢大好。陝寧督撫本打算趁人多將所有暴民一網打盡的,卻未獲准。只因這所謂暴民其實也就是普通百姓而已,若非官府出錯又豈會作反!何況人數眾多,他們祖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牽扯甚廣,真要一起殺了,反而有傷民心!不若只懲處為首的暴民頭領,其餘的視罪行各判處流放、監禁不等,大部分的還是遣返原籍,畢竟是好幾萬人呢! 消息傳出後,其效果更是出人意料的好,那四座被分別包圍的縣城裡每天都有人偷偷跑出來投降!實在是因為官軍的威懾力太大,而睿親王的威名更是令人生畏----剛剛成功收復了北方失土,想要收拾幾個烏合之眾的暴民還不是易如反掌? 整整七萬官兵將四座縣城圍了個嚴嚴實實,子墨也不費力氣去攻城,只調來十門大炮每天挨個兒的轟上小半個時辰。又在外圍實行堅壁清野,就等著暴民們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才過了小半個月,其中的三個縣城先後投降,那些個暴民將自己的首領結結實實的捆了送出城來,用來表現投降的誠意。跟著泗塘縣也堅持不住了,終於在九月的頭一天開城乞降! 倒是甘寧與胥城的叛軍與官兵展開了殊死搏鬥!這兩處乃是真正易守難攻的堅城,其中胥城更是京師門戶,城中糧草、箭矢配備極其豐富,頭幾次攻城時,官軍並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倒是折損了不少人。睿王大怒之下,命成郡王親自帶兵進攻。官軍畢竟還是占了人數上的優勢,又有源源不絕的後續支持。七萬大軍輪番攻城,連一絲兒喘息的機會也沒給叛軍。最終甘寧城先堅持不住,官軍沖入時城內已是一片焦土。此時胥城已成一座孤島,叛軍再猖狂總也比不上鐵鷹軍,丟下百餘具死屍,被子墨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破。自此西北叛亂終於平息。 邸報送至京城。朝廷上下歡喜之餘卻也禁不住開始懷疑,這西北叛亂之前地形勢原是極其嚴重的,朝廷駐軍乃至北路軍的萬餘人全都束手無策。怎地睿王一到便所向披靡?更令人覺得蹊蹺的,要數睿親王在處理戰俘一事地態度上了。泗塘等四座縣城只處決了首犯,其餘人幾乎沒有受到追究;而甘寧、胥城兩地的境遇則完全相反,睿王在入城接收當天便處決戰犯一百余人,近千人被流放至南疆瘴癘之地,與叛軍有涉的全都降了奴籍!同樣都是暴民,同樣都是作反。為何待遇截然不同? 不過這滿朝文武皆是聰明之人,在這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當口,又有哪個不開眼的會將心中地疑慮說出來。那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麼? 左相溫宏明告老還鄉後,右相嚴律暫代左相之職。已儼然是群臣之首。前線大捷,朝廷自然應該按例嘉獎。正當吏部正緊鑼密鼓的籌備著迎接睿親王凱旋的歡慶大典時。從皇宮裡傳下的一道聖旨又將百官群臣打了一個悶棍! 已有多日不見的御前總管玉喜,手持聖旨來到朝房,勒令西北軍就地換防,並罷免整個陝寧府衙自督撫起的所有五品以上官員,由朝廷另外指派能員接管。 皇帝罷朝日久,朝中大事如今皆直接請旨于慈甯宮。橫豎外有睿親王、成郡王執掌軍事、內有甯安太妃加一班老臣運籌調度,一時半會兒倒也出不了什麼亂子。雖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但自從幾位重臣探視過重病的皇帝以後,便再不提起諸如早朝之類的事宜。偶爾提到「聖上」便也只有歎息。皇上日益病重,然而他膝下無子,唯有兩名兄弟健在,其中奧妙不言而明。說來說去,不過就是個「等」字罷了! 可這突如其來的一道聖旨,卻顯示出皇上並未打算放棄手中至高無上地權力,表明了皇上對睿王的赫赫戰功有多麼忌憚,也不顧朝廷以及百姓的感受,直接就要將睿王架空。而撤換整個陝寧府衙五品以上地官員,更是說明皇帝的不信任已然到了極點! 道理人人都說得明白,可面對這麼一道旨意,三司六部全都犯了難!嚴律在接到聖旨當天便進宮面見甯安太妃,密談了足足三個時辰,出來後面對眼巴巴望著他地群臣,只丟下了一個字,「拖!」 然而朝廷肯托,睿王不肯拖!西北眾將亦不肯拖!! 那道聖旨雖說並未付諸實施,可消息早已傳至西北。睿王是喜怒不形于色,成郡王向來以長兄馬首是瞻,聽到消息立刻火冒三丈地跑去求見子墨,而西北官員與所有被涉及到總兵、參將,接到消息當日便齊齊跪於中軍帳前,以陝甯督撫吳景堂、西北駐軍統領烏思海為首,直言任憑睿王發落。 發落……自然是不可能。有傳聞道當日成郡王連同十余位高級將領苦苦相勸,說到悲憤之處,堂堂七尺兒郎竟也涕淚縱橫;成郡王年輕氣盛,暴跳如雷時更拔出佩劍以命相挾。從清晨到日暮,中軍大帳內鬧了整整一天,等到睿王出帳,已是滿天星斗。帳外三軍不知是誰帶頭跪下,如大海裡激起的第一朵浪花,卻以難以想像地速度,如潮汐般蔓延開去,齊聲高呼:「睿王萬歲萬萬歲!」 這萬人呐喊一夜之間從西北傳至京城,聞者無不膽戰心驚,甯安太妃即刻降下懿旨:命北路軍三萬人原地佈防,同時調江南軍、四川軍火速趕赴京師,京城實行宵禁,已完全進入了戰備狀態。 昔日的繁華之所,如今已是人心惶惶。宵禁令還沒頒佈時,京城消息靈通的大戶人家便已開始舉家外遷,就連不少官員,也托人將家眷送離京師,往南的官道上一時車馬如簇,等到朝廷想起來下令禁止時,京城富戶已是十室九空。 文武百官已無人有心思處理朝政,所有的目光都投往西北,睿王一天沒有親自表態,那麼他們就一天心神不安,更無法作出相應決定。 終於,就在十月初八這天,從西北傳來一道檄文,主旨乃是問罪當今聖上龍承霄,數罪狀十四條,其中以第一條朝綱不振、誤國殃民;第三條為君殘暴,暗殺親子,以及第七條罔顧人倫,搶奪皇嫂最為惹人矚目。除此之外,更有甯安太妃當年與端王勾結,通敵賣國,導致黃州之戰慘敗,死傷無算、斷送國土,物證人證一應俱全,罪不可恕! 這道檄文一出,人人奔走相告,舉國皆驚。 要變天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此生著歲兩屐,誰識臥遊心 由朝廷下旨交給睿親王平亂的六萬南路軍,在不費吹灰之力將叛軍肅清後,既不請賞,也不休憩,卻是「呼啦啦」的別轉身子,惡狠狠的向京城撲去。 從古至今,便是造反也需要理由,而最有效的理由莫過於「清君側」三字,打著「靖難」的旗號進京勤王,不但道理十足而且冠冕堂皇。然而睿親王沒有用到這個老把戲,而是堂而皇之的列出罪狀十四條,其矛頭直接指向當今皇帝與太妃,人人都看得出,撕開那道「罪天子」的面紗,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起兵篡位了! 若換作過去,即便天子有錯,臣下須盡到勸誡、阻攔之責,無論如何也不可發兵造反,那就是竊國、國賊!可眼下的情況卻絕非如此簡單。 興兵之人是皇帝的親兄弟,當年先皇欲將帝位傳于睿王,是睿王主動將皇位讓出的,他與當今皇帝一樣是龍氏血脈正統,睿王繼位的資格毫無疑問,此其 龍承霄執掌朝政至今,亦曾有功於社稷。只可惜近幾年來為美色所迷,置朝廷百姓于不顧,更將禮儀教化拋諸腦後,以百斤大枷折辱朝廷重臣,致使左相無奈請辭,百官唯恐動輒得咎,對天下民事聽之任之,常此以往,國家有難矣。而身為一國之君,萬民之表率,卻公然行那不忠不孝,罔顧人倫的醜事,又有何顏面掌控天下!此其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