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柔福帝姬 | 上頁 下頁 |
六 |
|
宣和七年,金軍大舉南侵,目標直指汴京,形勢十分危急。趙佶急得手足無措完全沒了主意。群臣建議先命太子監國,皇上南幸暫避,待危機解除後再返回京城。李綱則以血書相諫道:「名不正則言不順,監國何以安內攘外,陛下不如禪位。太子英明,定能挽回天意、收拾人心。」趙佶也早沒了治國禦敵之心,遂同意禪位,于宣和七年十二月下詔召太子趙桓入宮即皇帝位。趙桓涕泣推辭,趙佶堅持不許,於是趙桓只得受禪,接手管理父親留給他的一片爛攤子,尊趙佶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鄭皇后為道君太上皇後。趙佶與鄭皇后便出居龍德宮,不再過問政事。 次年趙桓改元為靖康元年。這年春正月,金人再次大舉進犯京師,駐軍於城西北,金帥斡離不遣使入城,邀大宋親王及宰相前往金營議和。趙桓先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棁等人使金。那李棁膽小如鼠,一踏入金營瞧見金軍將士便已嚇得魂飛魄散,不斷發抖,哪裡還能「議和」,金人說什麼他便聽什麼,只剩了點頭的份。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帶回來了金人提出的四條屈辱和約:一、向金納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表緞百萬匹,牛馬萬頭;二、割讓中山、太原、河間三鎮;三、宋帝尊稱金帝為伯父;四、以宋親王及宰相為人質,前往金營,送金軍過河。 趙桓無奈之下幾乎完全接受,但在派哪位親王前往金營為質時不免躊躇。召了幾位一向號稱有膽識的弟弟前來商議,他把詢問的眼神投向他們,卻無一人敢坦然相應,都一味低頭默不作聲。 趙桓搖頭感歎:「如今國難當頭,賢弟們竟都難為朕分憂麼?」 這回話音剛落便聽殿外有人朗聲應道:「請陛下准許臣出使金營,為陛下分憂。」 趙桓一喜,抬目望去,見一位少年昂然邁步入殿,神情堅毅,鎮定自若。 那是他的九弟,當時尚未滿十九歲的康王趙構。 第一章 高宗趙構·華陽花影 第四節 出使 趙構緩步進來,向趙桓行禮請安後再次出言請求趙桓遣他出使金營。趙桓見他主動要求自然長舒了口氣,但真要決定下旨了,念及兄弟情誼卻又神情惻然,滿含歉意地對趙構說:「九弟,此行事關重大,須萬分小心,若非金人逼迫甚急朕也不會答應讓自己弟弟冒如此風險。唉,是朕禦敵乏術,連累於你。」 趙構毅然道:「敵人必要親王為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推辭避讓!」 趙桓連連稱讚道謝,遂封趙構為軍前計議使,少宰張邦昌為副使,再派兩三名官員隨他們同行前往金營。從金營歸來的李棁聽說後,還道是趙構請命出使意在貪功而不知兇險,悄悄拉他過來對他說:「大金國恐南朝失信,所以要求親王送他們過黃河後才可以回來呢,殿下可知此情麼?」 趙構冷冷掠他一眼,正色道:「國家現處於危難之中,就算是以死報國也是應該的。」 此言一出,聞者悚然,都暗暗佩服他的勇氣與氣概,而李棁早已面紅耳赤,窘迫得只恨無處藏身。 趙構暫時沒把這事告訴他的母親韋婉容,但這消息畢竟驚人,很快傳遍整個大內。當韋婉容初聞此訊時幾欲暈厥,立即起身朝龍德宮太上皇寢宮奔去,找到趙佶,撲倒在他膝下,淚落漣漣地求他讓趙桓收回成命,不要讓她惟一的兒子趙構前往敵營冒此生命之險。 趙佶卻只不斷長籲短歎,反復安慰她說此去不消幾天即可歸來,待趙構回來後定對他厚加封賞,賜兵馬實權予他。 韋婉容拼命搖頭,仍堅持哭求,趙佶還是不允,她便跪在他面前以頭磕地,邊磕邊泣道:「求您了,上皇!」 她不斷重複著這句話,直磕到額上血跡斑斑、髮髻散亂、花鈿委地,而趙佶幾番制止之下見她不聽也就不再理她,轉頭閉目一言不發。 這便是趙構聞訊趕來時看見的情景。 他默默走過去一把把母親攙扶起來,輕聲對她道:「母親,是我自己請行的,與父皇無關,我們不要打擾父皇了,回去罷。」 韋婉容依然悲泣著不願離去。趙佶看見兒子在此,也頗過意不去,便勸她道:「構兒很有膽略,此行等於是為國立了一大功,婉容教子有方,朕心甚慰,即日進封你為龍德宮賢妃,居於朕寢宮之側,你看如何?」 韋婉容淒然道:「上皇有三十一個兒子,臣妾卻只有構兒一個,臣妾珍視他尤甚於自己的生命,若他此去不能安然歸來,臣妾必不能活,再要這些虛名又有何益?上皇若能勸官家收回成命,即便是把臣妾廢為庶人,為奴為婢,臣妾也心甘情願。」 趙佶聞之十分尷尬,趙構則立即勸道:「母親切勿如此說。」又在父親面前鄭重跪下叩首,道:「兒臣替母親謝父皇封賞。」然後站起,重又扶著母親,微笑道:「母親,您現在是賢妃了。」 能被進封為妃是韋婉容多年來的心願,卻沒想到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得來。此刻全無欣喜之感,只越發悲從心起,摟著自己的兒子哭得肝腸寸斷。 趙構也輕輕摟著母親,心下鬱然而感傷。慷慨請行,固然是由一腔報國熱忱促生的決定,但多少也是為了改變他們母子相對卑微的地位。他從小見慣了母親的哀愁與眼淚,現在,他長大了,他會設法保護母親,靠自己的力量給她十幾年來渴望而不可得的榮光,為此他列出了一系列計劃,出使金營是第一步,就算是一場豪賭他也必須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 臨行前,他對依依送別的母親鄭重許下承諾:「為了母親,我也必會平安歸來。」然後躍身上馬決然朝金營馳去,再也沒回頭看上一眼。 韋賢妃心中又是一慟,虛弱地跌跪在馬蹄揚起的煙塵中,一任無盡的淚水肆虐在她刻滿痛苦的容顏上。 金帥斡離不見宋果然遣親王前來,有心給個下馬威,便以迎接為名令營中精兵持利矛堅盾雪亮鋼刀兩行列開,排出一裡有餘等待他們入營。趙構見狀毫不驚慌,緩緩策馬行至營前,然後從容下馬,健步朝斡離不主帥帳中走去,如遇有人有意阻攔挑釁,他便側目冷對,直到那人生怯閃開,他再繼續前行。張邦昌等人瑟瑟縮縮地跟在他後面,亦步亦趨。 入見斡離不之後,張邦昌等人忙恭恭敬敬地呈上趙桓擬好的誓書,行禮之後又朝北面再拜,向金國皇帝致敬,然後小心翼翼地側立於旁,再不敢多發一言。一行人中惟有趙構只朝斡離不一揖為禮,並不再拜,然後昂然直立,待斡離不請他入座後便自然坐下,無論斡離不說話是大聲威懾還是暗含機鋒他都從容應對,面不改色,不露絲毫畏怯之態。 斡離不見他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卻身入敵營而不懼,不免暗暗稱奇。留他們在營中住下後,派人日夜密切監視。張邦昌終日膽戰心驚,頻頻探問斡離不何時過河返金,而斡離不見宋朝廷雖接受了和議,但金國要的金銀目前繳納到營中的尚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割地也未繳出,因此也不急著回國,只每日派遣些騎兵在京城外燒殺搶掠。 趙構與張邦昌全然不同,從來不問他們歸期,每天只坐在帳中看書,意氣閒暇。斡離不有時會入他帳中觀察他的行為態度,趙構見了也頷首為禮,卻不會多搭理他。 某日斡離不再度來到趙構帳中,見他又在看書,便問:「你看的是什麼書?」 趙構答:「《孫子兵法》。」 斡離不冷笑道:「你們宋人就會紙上談兵,實際卻總是手無縛雞之力,別說真正領兵打仗,就連挽弓打獵都不見得有此力道呢。」 趙構聞言抬頭看他,見他身後背有一張漆黑鐵弓,便微微一笑,道:「元帥可否借我此弓一觀?」 斡離不哈哈大笑,道:「你想拉開這張弓?這弓跟隨我多年,非常人能使,就連金國最勇猛的將士都未必能拉滿呢!」一面說著一面把弓解下來,並取了一支箭,一併握著遞給趙構,又說:「給你見識見識,不過要小心,別折了手。」 趙構起身接過,略看一眼,便引箭上弓,伸手展臂,緩緩拉開。 漸漸拉滿,而斡離不的笑容也隨之漸漸凝固。 趙構直視前方,緊閉雙唇,神色肅然。忽然一轉身,刹那間將按在弦上的箭對準了斡離不。 斡離不悚然大驚,立即側身躲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