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鳳舞蘭陵 | 上頁 下頁


  修禊是一種古老的風俗。殷周以來,巫覡的遺風仍有留傳,禊即其一。春日萬物生長,易生疾病,于水上洗濯,可防病療病,消災祈福。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名士在山陰的蘭亭作修禊之會,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當時,名師們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遂乘興作了《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勁健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修禊之會。

  此時距東晉不遠,類似的風流逸事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每到春天,總有文人雅士相約在水邊作修禊之會,吟詩作賦,把酒臨風,不亦快哉。

  顧歡長居邊塞,那裡時常烽煙四起。她從來沒見過這種事情,心裡不免十分好奇,不知會遇到什麼樣的名士,有沒有自己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那些人。

  走在街上,高長恭仍然一如既往地引得萬眾矚目。無論男女,都敬他英勇無畏,又愛他相貌柔美。顧歡走在他旁邊,就像明月旁邊的一顆小星星,基本上被全面忽略。顧歡卻很開心,她一向就不喜歡引人注目。

  高長恭被人看慣了,早就習以為常,視若無睹,這時只與顧歡輕言細語地聊些家常話。顧歡專注地傾聽著,偶爾接上兩句,卻是伶牙俐齒,妙語連珠,讓高長恭忍俊不禁。

  很快他們便策馬來到水邊。兩岸已經有不少人在這裡洗濯,多是闔家前來,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一片歡樂景象。

  高長恭放眼看去,愜意地說:「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便是我們血戰沙場之後的最大安慰。」

  「是啊。」顧歡點頭,「我長居塞下,看多了百姓的顛沛流離,最大的心願也是能讓他們過上安寧的日子。」

  高長恭自然知道顧歡他們年年都在浴血奮戰,力抗突厥鐵騎,這才能夠保住齊國的疆土和百姓的生活。他看向顧歡猶帶稚氣的臉,微笑著說:「你們辛苦了。」

  「不辛苦。」顧歡灑脫地輕輕甩著馬鞭,感慨地道,「如果有一日天下一統,就不會有這麼多戰爭了。」

  高長恭沉默了。

  此時周國軍力大增,突厥更為強盛,而齊國君王不思進取,甚至連一部律法都沒有制訂過,全憑個人好惡來定罪;地方官吏的任命也不是唯才是舉,而是由高官顯貴大量安置自己的親友甚至奴僕,因而官場混亂,百姓怨聲載道,國力急劇衰退。此消彼長,齊國現在只能苦苦支撐,保住現有的疆土已屬不易,哪裡還有可能一統天下?

  看他的神情不對,顧歡略一思忖,登時明白過來,連忙轉移話題,笑著說:「我們沿著河岸走了好長距離了,還有多久才到啊?」

  「哦。」高長恭長長地吐了口氣,抬手向前一指,「那邊有個望江亭,他們一般都會在那兒聚會。」

  顧歡便急不可耐地說:「我們跑幾步吧。」

  「好。」高長恭一揚馬鞭,在空中揮了一下,卻沒打在馬身上。他的馬已經明白他的心意,立刻四蹄輕揚,沖了出去。

  顧歡大叫:「好哇,你耍賴。」隨即也一提馬韁,向他追去。

  高長恭聽著她孩子氣的指責,便故意逗她,不斷催馬前行,越跑越快。

  顧歡縱馬狂奔,一心想追上他。不過,這段路其實並不長,還不到兩裡地,高長恭便減速,隨即勒馬站定。顧歡自後趕上,停在他身旁。

  高長恭下了馬,帶著她走上前面的小土坡。

  一片綠草茵茵,靠近河面的地方修建了一處亭子。此刻,亭中的石桌上放著文房四寶,幾幅已寫好的字擱在四周的石凳上,卻沒看到人。

  高長恭和顧歡繞過去,走向水邊。

  這裡有十幾個人,大都峨冠寬袍,或坐或躺,手邊有的放著酒,有的放著茶,神情舉止都很閒散。

  看到高長恭出現,有些人無動於衷,有幾人卻眼前一亮,笑著迎上前來。

  高長恭愉快地沖他們一拱手,「小王于詩文一道所知甚少,今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正是踏青修禊的好日子,我們也來湊個熱鬧。」

  「王爺大駕光臨,不勝榮幸。」為首一位三十餘歲的瘦削男子笑著對他抱了抱拳,「我們說好了,今天須各賦長詩一首,絕句不限。王爺既來了,自當留下墨寶。」

  「這是為難我了。」高長恭面露難色,「有你們這些大才子珠玉在前,小王就不獻醜了。」

  另一位溫文儒雅的年輕男子溫和地笑道:「我們這是抛磚引玉,就等王爺的錦繡文章。」

  高長恭搖了搖頭,卻道:「先讓我看看你的磚,只怕比我的玉強多了。」

  「豈敢。」他瀟灑地走進亭中,將一幅字拿出來,遞到高長恭面前。

  顧歡連忙湊上去看。這幅字圓潤遒媚,透著中正平和,詩句卻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高長恭輕聲念誦,語調悠揚,悅耳動聽。

  佳麗盡時年,合瞑不成眠。
  銀龍銜燭燼,金鳳起爐煙。
  吹篪先弄曲,調箏更撮弦。
  歌還團扇後,舞出妓行前。
  絕代終難及,誰複數神仙。

  「真是好詩。」高長恭讚歎道。見他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一副打算催促自己做詩的模樣,連忙說:「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定遠將軍顧歡,才從晉陽調來蘭陵,以前一直隨父親顧顯顧將軍在長城守禦邊關,屢次打退突厥進犯。前次周軍犯我疆土,他隨段大人星夜馳援,更與我並肩殺到金墉城下,是位了不起的少年將軍。」又轉身對顧歡道,「賢弟,這兩位都是有名的大才子。一位是給事黃門侍郎盧思道盧大人,另一位是待詔文林館蕭放蕭大人。」

  「久仰久仰。」顧歡不管聽沒聽說過,就先做仰慕狀,抱拳致意。

  那些文人見她如此年輕,本以為是高長恭的什麼子侄輩,沒想到竟然是位將軍,而且有著如此輝煌戰績,都有些意外,就連那些自詡清高的士子也不免微微動容。

  盧思道是「北朝三子」邢劭的學生,現在不過三十二歲,便已經以文章名動天下。他一向厭惡戰爭,但突厥犯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歷來被中原的所有人所痛恨,此時聽說顧歡年紀輕輕便已隨父出征,心下也自讚賞,便拱手還禮,微笑道:「顧將軍少年英俠,令人佩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