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長恨歌之夢斷鳳凰闕 | 上頁 下頁
三一


  綾子看著湘君公主褰裾邁出大殿,爽利地走入凜冽北風之中,只得緊步跟上;只見雪白羽紗斗篷颯颯揚起,環珮叮噹如水,行止間爽然生風。

  行出不遠,但見徐飛自林木蕭索處飛奔而來。徐飛跪地叩首,「公主,小的……小的有負公主重托……小的罪該萬死……」

  綾子見湘君公主緊緊皺眉,便道:「徐飛,那銅盒呢?」

  徐飛揚臉望公主一眼,見公主神色漸冷,驚得方寸大亂,「小的罪該萬死……小的正趕往西門,未料背後有人偷襲,一棍敲在小的後腦勺,小的昏厥過去,人事不知,醒來後發現自己靠坐在玉階上,銅盒……不見了。」

  綾子驚駭道:「什麼?不見了?你可看見襲擊你的人?」

  徐飛幾乎快哭了,「小的……並未看見……公主,小的該死,請公主降罪。」

  寧歌羽睫一掀,漠然道:「你在何處受襲?何處醒來?」

  徐飛作回憶狀,「在崇華殿后苑被襲,醒來時在崇華殿左側的賞花亭。」

  崇華殿?莫非是皇嫂?不,絕無可能……寧歌心中略定,果決道:「去崇華殿。」

  綾子與徐飛對望一眼,慌忙跟上。

  崇華殿位於帝王宮寢九華殿的正北向,雖是皇后宮寢,其鑄工、裝飾與氣派皆無法與鳳凰銅闕媲美,華太后對湘君公主的寵愛可見一斑。

  崇華殿與九華殿的岔道口,遠處快步走來一位內侍,「公主!公主!」

  寧歌駐足望去,見是九華殿的內侍張弘,便候他過來。張弘行至跟前,叩拜道:「叩見公主,陛下讓小的過來知會公主,那銅盒正在陛下處,公主莫擔心。」

  寧歌揪緊的心猛地一松,又猛地一沉,舉步趕往九華殿,「為何在陛下處?」

  張弘走在一旁,解釋道:「陛下從皇后娘娘那兒出來,看見賞花亭玉階上躺著一人,便讓小的過去瞧瞧,小的見是徐飛,便如實稟告陛下。陛下看見徐飛身旁擱著一方黑漆朱繪夔紋銅盒,讓小的打開瞧瞧。銅盒內是南安侯所譜的《懷沙》琴譜,陛下極是欣悅,拿著琴譜回殿撫琴,吩咐小的叫醒徐飛。小的怎麼也叫不醒徐飛,就四處找人幫忙,回來時,徐飛卻不見了,小的趕緊回去稟告陛下,陛下便讓小的過來知會公主。」

  聽此解釋,寧歌更是思緒雜亂紛飛。為何偷襲徐飛?為何偷襲後將他送到賞花亭?為何沒有拿走銅盒?而光天化日之下竟能行此偷雞摸狗之事,此人定是非常熟悉皇城,且能自由出入皇城。究竟是何人?或者,何人指使?

  踏進九華殿朱漆檀木門檻,便有沉鬱的琴聲透牆傳來,略有急促感。伴隨著寂寞而孤高的琴聲,歌聲如湍流奔湧,若長嘯憤慨。

  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閔而不遷兮,原志之有像。
  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①

  是屈原的《懷沙》,絕命詩賦。寧歌呆呆駐足,凝神細聽,但覺字字質問,聲聲抗爭,令人禁不住地悲痛淚下。

  滯身洛陽,悲哀而孤寂,蕭頂添譜曲《懷沙》,已是哀莫大於心死,赴死之心昭然。然而,死,亦是一種抗爭的姿態。

  甯歌明白,懷沙而死,只是做給世人看的,絕境求生才是蕭頂添的帝王使命。前兩日,他命人將新作的《懷沙》琴譜送至宮裡給她品賞,實則與她互通消息。今日,她歸還琴譜,卻為人暗中破壞。

  甯澤彈奏此曲,卻是心有戚戚焉,高才寂寞,錦繡成灰,悲憤尤勝,抗爭亦頹然。

  她立於門扇處,望向西窗。琴音冷澀,甯澤側向殿門,挺身撫琴,玉冠插笄,灰裘微張,隨著兩臂的撫動而擺動。大殿空寂,音韻絲絲入扣,穿雲裂石,繞梁回蕩,令人感慨不已。

  張弘上前道:「回稟陛下,公主已到。」

  琴音戛然而止,餘音鏗鏘,震盪不絕。寧澤端然坐著,仿佛高僧入定。

  寧歌漸覺手足生寒、環珮沁涼,走近西窗,低低喚了一聲:「皇兄。」

  「此曲妙絕,當世不可複得。」寧澤的嗓音有些低啞。

  「既然皇兄已記下,琴譜還給我吧。」甯歌思忖著皇兄尚未從《懷沙》的悲憤情緒中回過神來。

  「好。」寧澤起身,將琴譜遞給寧歌,泛紅的俊臉溫柔笑著,「皇妹,改日陪朕到南安侯府,可好?」

  「皇兄喚我便是。」寧歌一笑,卻見皇兄的臉膛微紅漸至赤紅,仿似面皮之下有一把火焰燃燒,便關切問道,「皇兄,你可覺不適?」

  「朕覺得……全身發熱,臉上像是火燒,」寧澤摸著臉頰,眉宇緊皺,「許是撫琴之時太過投入,以致氣血上湧,無礙,無礙……」

  「皇兄,宣太醫瞧瞧吧。」寧歌見他臉色轉至紫紅,心中駭然,轉向徐飛吩咐道,「快,宣太醫。」

  徐飛快速奔去,張弘扶著寧澤走向寢殿,倏然,寧澤身形一滯,靜立不動,手撫前胸,似乎異常痛苦。

  (注①《懷沙》作於屈原臨死前,一般認為是詩人的絕命辭。對詩題「懷沙」,歷代頗有歧見。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以為是「懷抱沙石以自沉」。汪瑗《楚辭集解》認為:「懷者,感也。沙,指長沙。」蔣驥《山帶閣注楚辭》持相同見解:「曰懷沙者,蓋寓懷其地(指長沙),欲往而就死焉耳。」從詩章本身內容情感和《史記》所載屈原身世經歷看,「懷沙」指「懷抱沙石以自沉」的可信性應該更大些。文中引用兩段郭沫若意為:抑制著心中的憤恨,須求得自己的堅強。就遭禍我也不悔改,要為後人留下榜樣。像貪路趕掉了站口,已到了日落黃昏時候。姑且吐出我的悲哀,生命已經到了盡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