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上海灘奇聞異事記 | 上頁 下頁
四十二


  鄭鮑道:"哦?還請先生詳細說說。"

  卓四海忽然壓低了聲音,說道:"難道鄭探長不覺得……那夜的情形相當的詭異嗎?"

  鄭鮑自然知道這卓四海指的是什麼,點頭說道:"確實如先生所說,那女人的喊聲還有兇手的憑空消失都有些不合常理。"

  卓四海打探道:"鄭探長可在這方面下過工夫?又或是取得了什麼進展?"

  鄭鮑心想他是當事人之一,也沒有必要故意隱瞞,搖頭道:"我們現在正全力尋找那兇手,倒還沒有查過先生所說的事情。莫非……卓先生對此有什麼見解?"

  卓四海看著鄭鮑,用了一種極為神秘的語氣說道:"難道鄭探長不認為,這許多怪事……正是那死去的李金鳳在喊冤嗎?"

  卓四海這話若是對著左秋明說起,那簡直如魚得水,兩人必然聊得投機,說不定還要當場結拜起來;若是對陳久生說起,恐怕也少不得一番震驚與感歎,也不虛了他這一番噱頭。但可惜的是,卓四海卻是對著最不信邪的鄭鮑說了這一段話,豈不是自討沒趣嗎?

  果然,鄭鮑不屑地笑了一笑,道:"先生也太會開玩笑了吧!我們這是在探案,可不是在《字林西報》寫神怪小說。"

  卓四海也是一笑,說道:"我就知道鄭探長是一定不信的,但是除此之外,可還有更好的解釋嗎?"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試問,何以那女人叫喊得那麼大聲,卻只有我和兩位巡警聽見?何以我們推開門的一刹那,那喊聲就消失無蹤,而喊的人已經倒地身亡?那李金鳳又何以頭上遭到重擊,卻滴血不流?這種種疑問,恐怕都不是常理能夠解釋的。"

  鄭鮑道:"那喊聲可以理解成其他人都在睡夢之中,所以並沒有聽見;開門刹那喊聲消失,可以說是巧合;至於擊頭無血,死後血液即告凝固也並非沒有先例可尋。卓先生你瞧,片刻之間,這些謎題我就能給出幾種假設,同先生方才所說的'不是常理能夠解釋的',可有些差距。"

  卓四海聽了大不以為然,道:"鄭探長這些假設未免也太牽強了一些吧?"

  鄭鮑道:"牽強與否並非我等可以判斷,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巧,便是那樣奇,在真相未白之前,最好不要做那些庸人自擾之事,不然只會壞了正常的推理與判斷。至於那等佛道神怪之事,遊動在筆下紙間,作為茶餘飯後的娛樂還是可以的。但若拿來作為斷案的工具,這恐怕才是真正的牽強了。"鄭鮑這幾句話說得是相當不客氣的,剛才的那一番假設更有些狡辯的味道,並非他不知自己這話的輕重,而是故意為之,若不將這話頭給掐了,只怕卓四海這神怪的調子唱得更是高亢。最要命的是樓下還有沈家阿婆之流,這些街坊老太傳這些奇聞怪談最是迅捷。這樣的消息若是給捅了出去,那後面的案子可還怎麼查?

  卓四海吃了一癟,不知該如何接鄭鮑的話,只得感歎道:"唉……世人終究不信鬼神之事,也是無可奈何啊!"

  鄭鮑與卓四海話不投機,又見他並沒有什麼新的消息,於是將話題兜回來,打了個圓場,道:"卓先生是本案的目擊人之一,又對破案很是關心,鄭某我也很是感謝。那鬼神之事雖不能說一定就有,但也不可說必然全無,總是在似有似無之間。而我們破案拿凶,講的是鐵證如山。這似有似無的東西就算我們信了,那法官也是不信的。剛才言語間有些衝撞,還請卓先生能多多包涵。"這樣一來,也算維護了卓四海的面子,接著就起身告辭。卓四海見鄭鮑並不信他,也就不再強留,客氣地將鄭鮑送出門去。

  第十回 胎記

  鄭鮑重又回到定康路上,抬腕看了一下表,見尚有些時間,於是雇了一部黃包車,直去玉佛寺。那玉佛寺建於光緒中葉,寺中有玉佛兩尊,一坐一臥,是普陀山慧根上人所留,寺廟常年香火旺盛,頗有幾位高僧在內修行。

  那黃包車跑了二十多分鐘,便將鄭鮑拉到了寺前。鄭鮑在廟門外就聞到那濃重的煙火之氣,他付了車錢,踱步其中,只見玉佛寺殿宇古樸,殿中供的佛像法相莊嚴,不時還有內殿和尚們的唱經之聲傳出。他先如普通香客一般,點了三炷清香給佛祖供上,然後就在各個殿宇之間穿梭,尋找那可以求籤的所在。這玉佛寺並不太大,除了正殿之外,只在左右兩邊各有三兩小殿。

  鄭鮑很容易就發現在慈航殿內站了幾個人,並且不時地有搖籤筒的聲音傳出來。他走了過去,心中卻不由好笑,暗想:"我從來就不信這神佛之事,但是這幾天卻是天天往廟觀裡跑,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改了性子呢。"雖然如此,卻也不得不做出一臉肅穆的樣子,恭敬地排在那隊伍的最後。好在等的時間並不長,求到簽的會將籤筒交給下一位,然後自己拿了簽板去殿旁的一角,找一位老和尚解簽。鄭鮑也就等了一支煙的時間,便輪到了他。

  鄭鮑接過前一人遞來的籤筒,學著別人的樣子先跪下去,給觀音菩薩叩了個頭,心中還是問那凶案之事,然後開始搖動籤筒,很快就有一支簽板掉了出來。他將簽板拾起,跑到那老和尚那裡去。

  那老和尚說了一聲"阿彌陀佛",看了看鄭鮑搖出來的簽板,再從一排簽條內挑了一張給他。鄭鮑接過,只見上面寫道:"扁舟雖過千重山,奈遇險灘難不還,嶺上盤根糾結樹,不若棄舟攀枝緣。"那老和尚見鄭鮑對這簽詩似懂非懂,於是解釋道:"此簽中所寫的,是說施主雖然已小有所得,但若繼續下去卻難再有成,須得重選道路,方才得見真性。阿彌陀佛!"

  鄭鮑笑著謝過了這老和尚,他對那簽中所寫其實並不在意,只是見了這簽條的紙質與文字之後,便知道自己又白走了一趟,於是退出了慈航殿,直往廟門而去。

  此時在那廟門口正聚了三五人,當中一人似乎在說著什麼,旁邊幾人聽得是津津有味,還不時地點頭。鄭鮑忍不住也湊上去,聽聽那人在講些什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