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失蹤的上清寺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我剛在老曾邊上坐下來,老曾就把香爐和放大鏡放了下來,說道:「這個香爐應該不是古董,估計是清末時期的。上面有紋路,但沒有刻字。」 我把青銅香爐拿起來細看。香爐像個酒尊,比老曾的保溫水壺大一些,爐身周圍雕著太上老君等一些神仙的像。香爐裡還積有一些潮濕的香灰,黑糊糊地粘在爐裡。壁內壁外,確實沒有什麼資訊。 潘天棒從廚房裡端出一大盆麵條來,放到客廳用電扇吹,嚇了我一跳,累成這樣了,他居然還有心思做涼麵,但一會就明白了,做涼麵這事,居然比探寶更吸引小敏的眼球。 也許是香爐看不出個名堂,小敏的的眼神呆呆地盯著潘天棒的熟練動作。只見潘天棒把油拌進麵條中,然後不斷用筷子抄起麵條在風扇前吹涼,散發出一股熟麵條的幸福味道。 老曾也坐不住了,把香爐從茶几移到電視櫃上,去廚房幫潘天棒端出一堆配料來。有油辣椒、蔥花、薑粒、蒜泥和花椒粉,也有味精、醬油、醋、糖和榨菜粒,還有濺過油的花生米、芝麻與煮得七成煮的空心菜和豆芽。十四個配料排成兩排,各種香味被風扇吹得滿屋飄香。 正是饑腸翻滾的時候,我們哪裡還想得起那只香爐,圍著茶几不斷地吞口水。這時,廚房裡還在不斷傳出陣陣米飯的香味與咕嚕咕嚕的聲音,那是潘天棒小火熬著的皮蛋瘦肉粥。 潘天棒仔細地按口味給小敏配好佐料,大家開始風捲殘雲。 稀飯涼麵,是重慶人夏季的最愛,那天晚上,潘天棒成功地瓦解了我們的研究欲望。 晚飯後,老曾把香爐又檢查了一次,用上了螢光,醋,還用打火機烤了烤,青銅香爐依舊沒有變化。 所有的辦法都試盡了,老曾帶著香爐去書房查看各種資料,期望查到香爐的產地或工匠資訊。我們三個年青人卻都感覺很疲憊,飯後陣陣睡意襲來。於是各自抓了把躺椅,奇--書∧網點燃了一盤蚊香,在露臺上閒聊著沉沉睡去。 半夜時分,我感覺有人在身邊走動,一睜眼,身上已經蓋了一張毛巾被,轉頭看去,是老曾在夜色中正給涼椅上熟睡的潘天棒和小敏蓋被子。於是心裡踏實起來,繼續睡了。 第二天早上,被太陽曬醒,老曾紅著眼睛告訴我們,查了一晚資料,卻一無所獲,這個香爐可能並非留給我們的線索。「搞不好,我們還得回那洞裡看看,是不是因為塌方埋掉了什麼東西。」 我實在不想再回那個洞,除了門口臭哄哄的垃圾,裡面還有無數塌方的危機。「這樣吧,等潘天棒頭上的傷好了我們再說,說不定塌方的危險性會小很多。」小敏支持我的想法。 老曾打了一個很重的呵欠,看來是一宿沒有睡覺,他想了想:「好吧,我這幾天去文物市場逛一下,說不定會有收穫。」 潘天棒摸著頭上的繃帶:「我請幾天假,正好陪曾叔叔逛逛,現在這樣子去辦公室太打眼老。」 我奇怪:「馬上就是直轄十周年了,你們還方便請假?」 「我負責休閒旅遊這一塊,生意淡得很啊,重慶的周邊休閒游開發得太差了,不好做,事情少請假就容易。這幾天我也正好專心想想啷個把重慶的文化加到休閒遊裡面。」真沒有想到,潘天棒居然能把偷懶和工作結合得那麼好。 接下來幾天,我和小敏忙著整理重慶直轄十周年的專版資料,老曾也沒有什麼進展,而潘天棒的傷很快就好起來了。 一天下午,為了給網站補充些人文圖片,我和小敏被老曾帶到中興路一間古色古香的茶館喝茶。這間茶館有許多民間收藏品,也有許多川戲的老票友,老曾喜歡來這裡和老人們神侃。茶館李老闆看見老曾,便拖了一把椅子過來聊天。 老曾向我們介紹他:「李老闆家三代開茶館,他爺爺在解放前開茶館生意就好得很,現在開了好幾家這種風格的茶館呢。」 李老闆搖搖頭:「唉,現在這些茶館都不是我爺爺留下的錢開的,沒有沾到我爺爺的光。他在解放前因為做了一件傻事,財產全部損失了。」 「啥子事?說來聽聽?」老曾不放過任何一個聽故事的機會。 李老闆說:「我爺爺在民國時期確實找過不少錢,1948年出金元券,有大面額。他就把存款全部換成千元面值」啥子事?說來聽聽?「老曾不放過任何一個聽故事的機會。 李老闆說:「我爺爺在民國時期確實找過不少錢,1948年出金元券,有大面額。他就把存款全部換成千元面值的金元券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藏好後,卻找不到了。過了幾個月,偶然找到的時候,金元券大貶值,已經貶了上萬倍。以前一千金元券可以買頭牛,但1949年左右,連一火柴都買不起。」 「那是在哪裡找到的呢?」老曾追問道。 「嘿,我爺爺很奇怪,他藏金元券是藏在茶館裡一把竹椅子的腿裡,結果他居然忘記是哪一把了。」 聽到這裡,我突然一驚,那只青銅香爐的腿,我們從來沒有檢查過! 我立刻把這想法悄悄告訴老曾,老曾馬上站起來向老闆告辭。不到二十分鐘,我們就回家打開了香爐的腳,裡面果然是空心的,其中一隻腿裡赫然藏著兩張紙條! 我急忙取出其中一張,角上有一個「十」的漢字標記,正文只有四個大字:「滄白之路。」這一定是小敏爺爺第十批藏寶的地點! 可是,這個「滄白之路」,究竟在哪裡呢? (七十二) 重新找到線索使老曾很高興,他又端出他的寶貝茶具來,張羅著給我們泡壺好茶。 「滄白之路,不會是滄白路吧?滄白路好象是解放後定的名啊?」我問老曾。 老曾回答道:「不是解放後,1943年那條路已經叫滄白路了。1942年楊滄白去世,國民政府就把以前的重慶府中學,改建為楊滄白紀念堂。周圍包括炮臺街的一條巷子三條街也因此統稱為滄白路。」 「楊滄白紀念堂?」市旅遊局就在滄白路上,我經常去哪裡辦事,卻從來沒有注意過有什麼紀念堂。 老曾說:「哦,對了,那個紀念堂已經在2000年左右拆掉了,現在是市政協大樓。」拆掉歷史文物建大樓,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時期的特有現象,我們已經聽麻木了。 小敏本來是拿著另一張紙條在看,突然插上一句話:「曾伯,這個楊滄白是個什麼人物呢?」 「楊滄白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出生在巴縣木洞,是中國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曾經做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秘書長。1906年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在重慶府中學那裡辦公,指揮重慶這邊的反清行動。」 滄白路現在是一條交通繁忙的路,靠江的懸崖下面就是我們去過的洪崖洞,小敏爺爺的第一張藏寶的位置就在滄白路下面。難道這筆寶藏也藏在附近的地道中?我感覺可能性很小。 有人在敲門,小敏開門一看,原來是潘天棒,手裡還提著一堆超市買來的食品。一聽說找到了圖紙,潘天棒放下東西就沖來客廳,仔細看香爐和紙條。 我接著問老曾:「解放前滄白路上那一帶,有些什麼特殊的東西呢?」我想,如果不是地道,那麼必定是很特殊的東西才適合藏寶。 老曾拿起茶壺,給我們的杯上倒上茶水,香味一下就彌散開來:「最特別的東西,肯定是三將軍了,原來在滄白路靠江邊那裡,索道站街對面。」 「三將軍?那是什麼?」小敏好奇地問。 潘天棒搶著解釋:「那是一門古代大炮,放在洪崖洞上。張獻忠佔領重慶後,鑄了三門巨炮,因為威力很大,根據口徑大小,分別叫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 「錯了,那不是張獻忠鑄的,是明朝政府為防備張獻忠鑄的。」老曾糾正道:「當時重慶守軍準備在大佛寺江面附近、江北嘴上、洪崖洞上,三處各放一門大炮,構成江面上的三條防線。三門炮好象是在貴州銅梓鑄的,運到重慶的時候,二將軍翻船落水。大將軍、三將軍後來也沒有發揮作用,因為張獻忠沒有走水路,而是從佛圖關打進來的。」 小敏摸摸潘天棒的頭,笑道:「你又記錯了。」潘天棒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是在網上找的資料,不是導遊詞,可能網上的資料不對。」 我問:「小敏爺爺留下的寶藏,會不會放在三將軍這門大炮裡面呢?」 「不太可能吧。五八年大煉鋼鐵,三將軍差點被煉了鋼,不知道是誰把它保護下來了。1960的時候,三將軍和關廟裡的關平銅像一起搬去了枇杷山公園,搬遷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它不被拿走煉鋼。搬遷三將軍時,許多人參觀,如果炮裡或者底座下有什麼東西,早就發現了。」 「曾伯,你的意思是講,如果三將軍不搬走的話,就可能被花成鋼水了?」 「是啊,58年大煉鋼鐵的時代,重慶許多文物都進了煉鋼爐。關廟裡的大關刀就是被拿去煉了鋼,大將軍那門炮不知道下落,說不定也是被煉了鋼。嘿,枇杷山上以前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東西,叫『言過其實』,也是毀於大煉鋼鐵的。」 「『言過其實』是什麼?」我們都很好奇。 「在枇杷山那裡,以前有一塊大石頭,上面頂著一口大鐵鍋。據說那個大鐵鍋是煮鹽的鹽鍋,加上鍋下麵的奇怪石頭,合稱為『鹽鍋奇石』。這個東西不知道是誰立的,立起來要諷刺的又是誰。大轟炸的時候,鐵鍋被震到地上,因此搬到三醫院裡面保管起來,最後大煉鋼鐵時還是被煉了鋼。 「那麼這條街上,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我把老曾引回正題。 老曾說:「有啊。有一個巷子叫鐵板街,街上路面有很大一塊大鐵板,左右不知道什麼來歷。我母親小時候在上面玩過,至少是二十年代,就有了,我小時候也喜歡在上面滑著玩。」 我問:「路面有大鐵板?會不會是蓋著下麵的地道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