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旱碼頭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她趕忙拿起電話對編報部主任說,馬上把安排好的那個頭條稿子撤下來,自己馬上拿來新的稿子替換。看她著急的樣子,他加快了動作,又過了好一會兒才大汗淋漓地下來,還戀戀不捨地撫摸著那還算成型的乳房,親吻著說,為了你死了也值。看溫彩屏專注地拿著電傳思索,他又說,怎麼樣,誰當地委書記不重要,重要的是地委書記的態度。溫彩屏明白了老頭子今天為什麼發揮異常,自己也顧不得聽他洋洋得意地嘮叨,匆匆穿好衣服趕回報社。 她把編報部主任和記者部主任找來,要求預留三千字的版面,然後圍繞這篇稿子,馬上做三篇文章,一是發一條消息,披露郝書記到青年治山營視察的情況。她把幾頁電傳紙揚揚,說這裡面的內容已經夠了,但不能佔用完素材,還要從中弄出有可能深挖的細節出來留給第二篇通訊用,第三篇是評論文章。前兩篇署名是本報通訊員,評論署名用筆名,但不能以本報評論員的名字出現。三篇標題做得都要煽情,現在抓緊時間,特別是通訊稿子還要電話補充採訪。他們走後,她就在題目上用起功夫。「東風欲來風滿樓」,這個題目好,可這和《深圳特區報》當年給鄧小平同志南巡時的標題差不多,放在我們的報上就有點顯大;「郝書記到青年治山營視察」,又太平;直盤算到三篇稿子都寫好馬上就要付印時,她最後決定還是用樸實的標題,琢磨出三條,大家一致說好。 公道地說,溫彩屏擔任報社的總編輯還是稱職的,她不僅在大學打好了扎實的文字基本功,更有一個好新聞人那種獨特的感覺。如果說新聞素材就像烹調的原料一樣,那溫彩屏就是廚師,新聞素材到了她那裡,她可以做到選料準確,搭配適當,寫出的文章像那做出的飯菜一樣色香味俱全。這麼多年來,她拿了許多新聞獎,還在路山地區破天荒拿過一個「中國新聞三等獎」。依著這些業務成績,儘管有那些緋聞,但提拔她時,梁懷念是理直氣壯的。 郝智第一次亮相在《路山日報》上,路山人就說像他上任一樣是別出心裁的。頭版頭條是八百字的「地委書記郝智視察青年治山營」的消息,言簡意賅看似尋常的稿子,但給人感覺不尋常。一千五百多字的通訊題目是「新書記寄語老典型當好經濟建設排頭兵——郝智書記視察青年治山營側記」,文章寫得細膩感人,郝書記自己親自動手撈麵條吃便飯,和查看海鮮養殖等細節反差很大,非常逼真地顯示了郝智的平民情結,那篇署名為「新浪」的評論文章,以「新氣象,撲面來」為題,談了新書記的輕車簡從、平易近人和不辭勞苦、深入基層的作風,溫彩屏還特意加上了新書記首選青年治山營視察對全區工作具有「承前啟後」的重大意義。而且《路山日報》第一次放開了,學習外面那些大報做標題的辦法,所有標題都做得字體黑又粗,字型大小大又醒目,最令人遺憾的就是沒有可配發的照片來點綴。 看到這張別出心裁的報紙,路山地區的幹部們大都會心地一笑,這就是我們的黨報。私下有人開玩笑說,郝書記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看他的勢頭,地區那幾個副書記、副專員們在路山報上露臉的機會就沒多少囉。地委秘書長姚凱歌拿到報紙心裡不住地嘀咕,郝書記走的時候還說是明查暗訪,這人還沒訪回來,宣傳倒是大張旗鼓開始了,而且去的還是那個人人都在矚目、甚至是反感的青年營。究竟是怎回事?他拿起電話想問報社,剛撥了五個號,又停下了手指放棄了。這年頭事情知道得多,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離開禾塔鎮,郝智他們翻山越嶺顛簸四個多小時到了河澗縣,接下來又利用幾天時間馬不停蹄地看了古港、平陰等幾個縣,感到農村的情況的確很嚴重,等到了河灣縣,他給吳帆和魏有亮打電話,談了各縣的災情。吳帆說早在初秋他對此就提出了看法。郝智知道他說在會上反對梁懷念虛報測產的事情,就連忙打斷說那些自己知道了。吳帆馬上建議說,快到了臨年臘月,應該儘快以地委、行署的名義召開全區救災和農村工作會議,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確保不出問題。郝智說你的這個建議不錯,我也是這麼考慮的,那這幾天你和行署那邊商量一下,把這個事情初步定下來。 過了一會兒,魏有亮打來電話說,本來這個會議也屬於每年的例會,行署早就準備好開了,只是不知道郝書記是什麼意思,所以到現在還放著沒有開。聽他這樣一說,郝智有點不高興,就說你們政府那邊的事,主要是由你們來決定,萬不可什麼事情都聽我的意見。魏有亮說過去行署的這些事情都是聽梁懷念書記的。郝智打住了這個話題,和他商量會議該選擇什麼形式來開效果會比較好的問題。見他不言語,郝智就說自己的意思是把會開到基層,讓大家實實在在感到災情的嚴重和群眾的疾苦,進一步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魏有亮表示贊同,說流動現場會的確比坐在會議室裡開起來效果好得多。這樣,就由吳帆和魏有亮負責分頭行動,采點選擇現場,準備各類材料,為會議忙碌起來。 郝智準備回路山的頭一天晚上,廖菁打來電話。從路山採訪回北京後不久,廖菁又接到去臺灣的採訪任務,一去就是一個多月。大記者就是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倒是很符合她的性格。廖菁問他在幹什麼?得知還在農村下鄉檢查災情時,她驚呼說自己要馬上下來跟蹤,隆重推出新時期焦裕祿、孔繁森式的領導幹部郝智同志。他說你別誇張了,我哪有什麼先進事蹟還敢要你這麼大的記者宣傳,我們這裡都快出問題了。廖菁說不就是災情嗎?郝智感到驚訝,就問你還知道什麼?廖菁說知道的多了,比如到青年營視察,在他們的海鮮養殖基地卻吃了麵條;再比如放著柏油路不走,而是翻山越嶺跨鄉越縣的,為的是深入到第一線;還有親自下礦井,到農民家的土炕上促膝談心,和五個孩子的婆姨大講他們如何走進了越窮越生的怪圈。聽著她侃侃而談,他打住說簡直懷疑她是不是就在路山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