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酌中志 | 上頁 下頁 |
累臣自敘略節(1) |
|
累臣若愚,生於萬曆甲申二月,至戊戌七月悖父兄之教,感異夢而自宮,廢儒業,讀醫書,習養生家言。 辛醜六月,遇例選入皇城,隸先監陳公諱矩名下,派與掌家常太監雲照管。該班則供抄謄之役,下班則習字讀書,頗蒙先監器許,解衣推食,耳提面命,即師生父子也。 神廟功名頗寬,又得外受先師顧太史老先生之教為多。先師諱天竣,號開雍,南直昆山人,壬辰鼎甲。 累臣入七年,先監卒,又二年始升奉禦。每竊歎曰:我太祖時胡惟庸之變,幸得雲奇諫阻。不然,聖駕幾危。正統己巳之變,我景皇帝懾虜騎披猖,徐珵等倡南遷之議,若非金英、興安主持,鎮定於內,恐于忠肅諸君子不能奏奠安宗社勳也。我孝廟青宮時,篤於學問,及紹大統,十八年堯舜之治,又皆自覃吉培養之功來也。我武廟在宥,逆瑾不臣,若非張永從中並力密奏,祛除大憝,能如摧枯易乎?我神廟禦極之三十一年冬,妖書獄興,九重震怒,重賞以購作書之人,廣緝捕以滋告密之竇。凡書內有名者,恐有後患,各猜生平素仇隙之人,而欲甘心書內無名者,又自懷疑懼,恐被怨家誣害,身危家滅。幸當時先監掌東廠,委曲調救,中外始安,使從來內臣若無雲金、先監之儔,則逆相之毒必稔,南渡之議必興。歸德、江夏諸君,寧免蜚語之中乎?嗚呼,危哉! 累臣曾記王振擅政時,欲害薛文清,其廚中老奴知之,痛哭不已。振聞之謀,遂中止。累臣自辛亥冬為常太監詿誤墩鎖,至光廟登極始放,升司禮監寫字奉禦。先帝登極,即侍高太監時明,後升監丞。天啟元年冬,自司禮監被魏忠賢退于禦馬監,仍隨高公居住西直門街私宅,日侍左右。高所纂緝養生之書曰:「一化元宗」,累臣曾效抄謄讎校之功,三年始成,即被李永貞自高公宅內喚令答應,不敢不應承趨赴。不謂永貞自登樞要,頓忘布衣,設法羈防,使人進退不得,氣鬱痰火不食八、九日,瀕死者數次。然寸心實不減,王家老奴也。 四年夏,逆賢欲杖陳居恭,幸王體乾素感先監舊恩,向逆賢救免。其年冬,南樂魏相公密與賢一稿,賢付永貞著謄奏施行,其中有「元兇已放」四字。累臣問「元兇」指誰,永貞曰:你快寫罷,今廠爺在御前立等要奏哩!累臣歎曰:人臣已去,為甚還派他這樣名色?永貞曰:你到大殿內替老趙解解。一日,因台臣劉微、張汝懋之疏,欲逮房可、杜樊、尚燝、游士任等,適先帝偶恚憎逆賢,各僅得倖免。一日,少卿韓繼思告病,永貞因《同志錄》上其名有三圈,崔呈秀所欲害者。又「韓三之獄」,呈秀欲藉僕害主。如吳養春、吳懷賢故事,逆賢亦有成心。而體乾、永貞等且倡言世廟夏「桂洲故事」,幸韓三至死不肯妄招,許顯純亦未敢代砌捏奏,此實天啟末年詔獄詞臣,僅見之一公道事也。凡各項章疏,及內閣票本所擬聖諭、詔誥、敕命,各秉筆公公例應詳看,然敕諭、誥命稿多忽略不肯細看。 累臣在永貞直房,有經管責任,偶值滿桂升總兵,內閣撰進敕稿付永貞看,至「爾可與樞輔計議而行」,是時孫閣部承宗撤回已久,見任總督則王公之臣、巡撫則喻公安性,今尚曰「樞輔」,實屬差誤。如不奏請改正,開讀之際,令人能不暗笑乎?永貞深以為是。次早,同眾奏請御筆將「樞輔」二字改作「督撫」,此稿珍藏內閣可考也。今上登極之日,體乾總辦禮儀文書,有進封妃周娘娘為皇后紅掩面文書一本,該永貞寫傳紅。累臣侍永貞謄完,問曰:此文書是那項辦理的?永貞曰:印公公。曰:既已奏過,今即奏覽發行乎?永貞曰:然。累臣曰:略早些了。如今萬歲爺還有本生聖母賢妃劉老娘娘墳,見在西山,尚未傳諭徽號遷祔,今中宮娘娘若先行進封,恐非次第。永貞曰:有所考據否?累臣曰:有隨將《皇明詔制》書內所載,穆廟以裕藩入繼所行次第,某日登極,某日傳諭聖母徽號遷祔,某日傳諭進封皇后。呈永貞,即將前書袖至御前,據以告。體乾轉奏今上,萬歲爺次第舉行。次日早,體乾笑問之,知為累臣簡舉,甚銜之,所以參若愚者曰:胸藏舊跡,目無成法也。冤哉!永貞雖死,塗文輔等尚在,可面質此事也。 萬歲爺聖孝性成,將順其美,亦臣子分內事。強如佐助逆賢,日在御前替人報復,播無窮惡也。 天啟七年九月,永貞辭任後,累臣遂於德勝門內先監會館居住,十一月十七日永貞逃後,至十二月十二日楊維垣之捏參疏上矣。十四日,于司禮傳奉聖旨:禦馬監外廠大監劉若愚著降做淨軍,發去南京孝陵衛種菜,還寫帖子去該衙門知道。欽此。時霍維華疏內亦參及若愚。二疏所奉之旨皆雲:劉若愚已降發處分了。十六日,南行。 崇禎元年正月初十日,交孝陵西園收管。三月內,又被山西道劉禦史重慶捏參提解赴北。五月初一,逮入刑部獄。二十五日,禮垣陳君贊化疏請,著九卿科道廷鞫,如朝審例。奉聖旨:所奏鞫審李永貞等,委宜分別隔訊,務得真情。云云。至六月二十日,中府會審,乃不容分訊,各夾打一頓。李永貞、若愚、李實俱引,凡奸邪進讒言主使殺人者,斬之。律仍於「斬」字上增一「皆」字,俱決不待時,志在滅活口。何嘗分別隔訊得真情哉?二十三日,具題。二十七日,平臺召對。原會審大臣王太宰永光等欽奉玉音,李實一案有冤枉無冤枉,五虎五彪如何不問?決不待時。空印本是李永貞填的,劉若愚次一等,李實又次一等。云云。 至七月初二日,會審之疏奉有「這本內犯人情罪不同,還著該部從公另擬」之旨。初四日,又召對將李實原參周起元印信本,付閣臣細看,果是墨蹟蓋朱。十三日,刑部具題。十六日奉聖旨:是。李永貞即會官處決,劉若愚秋後處決,李實充淨軍送司禮監發落,孫升依擬。欽此。累臣罪案其實不曾訊明,其實無證據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