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酌中志 | 上頁 下頁 |
自序 |
|
累臣若愚,死罪死罪,叩首叩首。 洪武太祖老爺,奮興淮甸,混一華夏,聖德神功,超軼萬古,創交結近侍官員之律禁,扶同奏啟之條。立法垂統,亦嚴且密矣。迨宣廟老爺建內書堂,則內官不許識字之禁不得不開。然而累臣今日敢曰立言也乎?顧名節所關,又甯容以無言也?謹以見聞最真,庶可傳信,匡郭已粗備,愈于求諸野如阻孫宗伯爰立者,的是東光護法,恐宗伯來,重宣君父大義,波及靈露飲耳。 許大題目其誰知之?先帝在天,能無恫乎?言之可為痛哭,知之安忍不言?愧黔技止此,未敢侈為完書,而知我罪我,後世自有公論。總之,臣子大義在,若愚不忍終默者也。 按皇城中舊制,凡內臣奏事,稱呼列聖則「某年號老爺」,今上則「萬歲爺」。若愚既已失身中涓,焉敢沒其口吻?文章家必笑其俚,在史家自存其質也。假我數年,當有可觀。茲略具二十三篇,以備遺忘。其累臣本末詳自敘篇中。 伏惟神廟老爺,慎重冊立東宮之典,加以靜攝多年,地天不交,上下睽隔,門名滋堯母之疑,臣下擇菀枯之集。幸祖宗培養者厚,國有人焉,清議愈重。或寄之講學,或托之纂言,無非以杞人之憂,明綱常之義,闡心性,淑世道,蓋總從國本民生起見,非有所希覬後福念也。乃傾危者藉此以害正人,幸主讞者擔當而弭大患。不意葛藤之萌,已先滋蔓,遂令元黃之戰於廟堂者,剝斫元氣,憂未艾焉。謹序《憂危竑議前紀》第一,《後紀》第二。 淑媛之選,廣嗣允也,誕而始封,部議未妥,神廟禦簡而後定,此益見神廟事事之必法祖。熹廟臨禦七載,今上入紹丕基,大聖人世不間出,真非偶然。有君無臣之歎,中外如一口焉。恭紀熹廟誕生第三,今上瑞徵第四。累臣若愚,內小臣耳。外之輔弼承凝,既不敢知內之印廠,徽猷芳躅具在。登記垂範,豈異人任?謹序三朝典禮之臣第五。 上帝好生,聖人惡殺。刑獄之設,實懲一以警百,創艾以求生。求之不得,斯死者與生者兩無憾也。非一觸法網,便終可盡殺者焉。敘大審平反第六。 先臣陳太監矩,勳業著於朝端,口碑遍于區宇。若愚不才,實侍左右。所生之忝,萬死猶慚。憶其懿微嘉猷,安忍湮沒而不彰也?謹紀先監遺事第七。 洪水之患,懷山襄陵;猛火之威,燎原焦野。逆賢、客氏,毒機久於醞釀,首禍中於椒闈,又何有於宦寺,又何有於士紳哉!撫卷傷心,揮毫泣下,謹紀兩朝椒難第八。 鏡明必為醜婦所羞,繩直必來曲木之忌。唐五王之禍,今乃見於貂璫,謹敘正監蒙難第九。 五侯之禍,張禹佞也;梁冀之橫,胡廣媚也。鄙夫哉,王體乾!誰握印權而養亂庇奸?既脅肩諂笑,固位八年,又黃白買命,苟存牖下。追想甲乙丙丁縉紳之禍,誰助之耶?縱至老死,不知有何顏面對,越先帝之靈於在天?敘逆賢擅政第十。 非表裡何以具衣?非塤篪何以成樂?向無沈㴶、魏廣微種毒於前?崔呈秀等肆虐於後,逆賢蚩蚩,總掌東廠,而外廷曲折亦不能盡知,即不過欲報己一二私仇。然實自三案之先發,有人以教猱假手者也。序外來線索第十一。 衙門雖有內外之殊,官吏各具尊卑之體,彼時宮壺之中,不止一家貴顯,而一家之中,又不止一耳一目。今外則網漏吞舟,內則桃僵李代,且殷良弼、丁紹呂侍高公矣,苗全侍宋公矣、張國甯侍金公,陳應祥、吳有兆、賈如皋侍王公矣。活口公論,可盡掩耶?敘各家經管第十二。 文書房猶外之通政司也,又如六科也。掌印、秉筆、各家經手內官,即內閣六卿之親近掾吏而已。外來密帖,下人焉能盡知?主人推敲,在旁誰敢輕重?身不敢出宮門,何由而知外事?且耳目多弊不能獨作也。活口在,敢甘心面質也?序本章經手次第十三。 禎祥之發,必有先之;妖孽之來,必有基之。江京王聖,非偶然也。序客魏始末第十四。 鉤黨之禍,十常侍也;劉瑾八黨,六賊附焉。籲嗟乎張永!籲嗟乎蕭敬!亦曾不幸墮落其間。今在逆賢,羽翼尤繁。文則永貞、元雅、文輔,鼎峙樞權;武則應坤、九思、良輔,分鎮南北;親近則良臣、明佐、永明、秉恭等日侍御前,《內臣便覽》刊列昭然,蔭升弟侄,部案存焉。序逆賢羽翼第十五。 不盡職曰曠官也,出蘆位曰侵官也,觚哉之歎頗多,存羊之心堪涕。序內臣職掌第十六。 千門萬戶,漢唐麗也;茅茨土階,唐虞質也。若夫不侈不陋,允協厥中,惟我祖宗制度光明。序大內規制第十七。 重農功者修耒耜,操爐韝者惜鉗錘,小技猶然,況在聖學,不有所式,後何賴耶?序內府板經書第十八。 左氏譏子藏之冠,漢人珍仲尼之履。衣佩之間,吉凶攸兆;盛德之容,非無涉也。序內臣佩服第十九。 鄉黨著飲食之詳,左傳垂泛祭之誚,饑渴之於人,亦大矣。然在內臣,習染素異。序飲食好尚第二十。 河套失而全陝之形勝畢虛,遼陽棄而東西之聲援頓隔,恢復之舉,端在後人。惜哉曾公銑!懲羹吹齏,世俗恒情,馴至於今,更堪扼腕。序遼左棄地第二十一。 一言之善,子張書紳;一事之長,古人不泯。序見聞瑣事第二十二。 逆案所載之外臣無論已,自逆賢以下共三十有六人。貴賤貧富,各有公評;遠近親疏,耳目難掩。在體乾欲泯其附黨之跡,而楊維垣、霍維華脫卸之疏入矣。高印公利令智昏,聽讒蔑理,而煢煢若愚,拔之前列矣。上下其手,成心故入。在累臣一介性命,豈足幹天地之和?當聖明解網泣罪之朝,豈宜有飛霜致旱之枉?百世而下,寧不令吊古者笑秉鈞司禮之非其人哉!「有兔爰爰,雉罹于羅」,若愚之謂也。附累臣自序第二十三。 累臣劉若愚私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