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岳陽風土記 | 上頁 下頁 |
巴陵(2) |
|
南廟乃孝烈靈妃孝感侯廟。秦武陵令羅君用因督鐵運,溺水死,其女挈弟尋父屍,不獲,遂相繼赴水死。邦人哀而祀之,謂之羅娘廟。靈響寖著,凡有舟楫往還,祈之利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湖南馬殷承制,列姊在左,弟在右。元豐中,始賜今封。嶽人禱祠無虛日,舊在烏龜渡南,祝者以為不便,托言神意,遂移今廟。按:李瀕《寄遠》詩曰:化石早曾聞節婦,沈湘何必獨靈妃。其意似與今聞差異。 董景珍、鄭文秀既立蕭銑為梁後,築台城南,今失其處。 崔魯有《登岳陽樓》、《雲夢亭》、《夜登洞庭樓》三詩,今雲夢、洞庭亭樓,莫知其處。 太平寺,舊傳為屈原宅,蓋屈原被逐,寓此。 廣教寺,後唐永安寺,舊為聖善寺故基。昔呂雲卿遇江叟於聖善寺,吹笛召洞庭諸龍,即其地也。 金雞白石,在船場舊步,有金雞翔其上。 剪刀池,在郡城東北隅。或雲池中有鼎,耳高數尺,其中容人往來,上有識文,善泅者常見之。 靈妃廟有銅鼓,元豐中,永慶莊耕者得之。圓口方耳,下有方趺,皆古篆雲雷文。色正青綠,形制精巧,非近世所能為也。取置於寺,太守李觀用耆舊之說,以為陸賈使南越,嘗以銅鼓獻之於廟,歲久失之。意其必此,遂移置廟中,方移置時,護持不謹,因誤毀損,今已不完。或雲:聞初獲鼓時,同獲銅鐸一枚,以其完好,輦致禮部,今藏秘書省。鼓以毀壞,遂留永慶寺。李觀之說,似非其實。 沈亞之作《湘中怨》雲:鄭子況為岳陽太守,因上巳日攜家登岳陽樓,下望鄂渚。鄭追想汜人,俄有所見,聞汜人歌曰:泝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裊綠裾,意拳拳兮心莫舒。舟中人亦歌,非樓上之人所能辨。 洞庭湖岸有石井二,相去數百步,俗號秦皇井,其泉甚甘美。 閣子湖,本「角子湖」語訛。以其在洞庭之角,故謂之角子湖。灉湖亦謂之閣子湖,楊行密以木籠鎖舟之地。或謂瀕湖地卑,歲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謂之閣子湖。 《湘州記》雲:岳州有昭潭,其下無底,湘水最深處。今岳州無昭潭,昭潭自屬潭州。 閣子鎮有隄曰白荊隄,石壁潭在其下,亦謂之釣絲潭。其深莫測,夏秋水漲,一日之間,或增或減,土人以為龍出入此潭,其間多蛟蜃,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隄上,戒往來者使陸行。 啞潭在白荊隄側。歲壞,邦人方完築,忽有大鯉魚躍其中,役夫殺而食之,往往皆死。然瀕江漁人不以魚之長大為奇怪,但釣網不能制者皆殺之,不知此又何也。 《水經》雲:湖水廣五百里,日月出沒其中。大抵湖上舟行,雖泝流而遇順風,加之人力,自旦及暮,可行二百里。岳陽西到華容,過大穴漠汴湖,一日程;又西到澧江口、鼎州江口,皆通大穴漠赤沙,三日程;南至沅江,過赤鼻山湖,四日程;又東至湘江,過磊石青草湖,兩日程。夏秋水漲,其道如此;冬春水落,往往淺澀。江道回曲,或遠或近,雖無風濤之患,而常靠閣。 洞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韓退之詩「朝發宜春口」,即此地也。 鼓樓山上有石室,下瞰洞庭,中容數千人,群盜逋藏之所,俗謂「分金洞」。統制官巡捕後,遂少衰息。按,《水經》雲:洞庭鹿角山西有謹亭戍、萬石戍,糜湖口有金浦戍。然則屯兵捕盜,舊矣。 烏石山在州南,所謂烏頭石也。其地五山相峙,亦名五龍山。下有港,曰石墨港,水中石如墨,磨咽之,可愈喉膈壅熱之疾。或雲:亦可代墨用。 君山在洞庭湖中。昔人有詩雲: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正謂此也。夏秋水漲,皆巨浸,不可以陸行往。近年冬深水落,渡江肩舁以遊。上有廟,曰淵德侯洞庭君廟,舊祠以為湘君,遂以為二妃,誤也。上有野馬數十疋,蓋昔之所獻馬,歲久滋生,山多古木,少草,夏秋食木皮,多餓死,故其數不充廣。 君山崇勝寺,舊楚興寺也,有井曰「柳毅井」。按:《靈姻傳》始言還湘濱,中言將歸吳國,固無定處。然則前人因事闕文,後人遂以為實。此亦好事者之過也。 《荊州記》言:君山上有道,通吳之苞山。今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潛通君山,故得名耳。山后響沙,頓足聽之有聲。酈善長言:君山有石穴,潛通吳之苞山。 郭景純謂巴陵是湘君所遊處,故曰君山。《湘州記》言:秦皇欲入湘觀衡山,遇風濤漂溺,到此山而免,因號君山。或言秦皇遭風於此,問博士曰:湘君何神?曰:堯女、舜妃也,神遊洞庭之湖,出入多風雨。秦皇大怒,乃赭其山。漢武帝亦發卒以射蛟。《郡國志》:洞庭山院,堯女居之,內有君山。然則君山,洞庭之分耳。《博物志》雲:君山即洞庭之山,堯之二女居之,長曰湘君,次曰湘夫人。今黃陵廟,二妃廟也。 庾穆之《湘州記》雲:君山上有美酒數鬥,得飲之,即不死為神仙。漢武帝聞之,齋居七日,遣欒巴將童男女數十人來求之,果得酒,進禦,未飲,東方朔在旁竊飲之。帝大怒,將殺之,朔曰:使酒有驗,殺臣亦不死;無驗,安用酒為?帝笑而釋之。寺僧雲:春時,往往聞酒香,尋之,莫知其處。 君山虎洞石穴,夏秋水漲即沒,春冬水落即露。朝廷嘗遣使投龍於此,歲旱,邦人往往祈禱焉。 君山東對艑山,山多竹,兩山相去數十裡。回峙相望,孤影若浮。湘人以吳船為艑,山形類之,故以名山。上有塔,曰啞女塔,舊傳有商女祟病,至此忽能言,指其上可置塔,其家為之置塔,因以名焉。 《通典·州郡錄》雲:巴丘湖中有曹洲,即曹公為吳所敗燒船處,在今縣南四十裡。按:縣西有曹公渡,考之地理,與周瑜、曹公相遇處絕不相干,不知何所據而言也。 楊潭岸在荊江,舊大湖也。《水經》雲:江中有觀溠,溠東有大洲,洲東分為爵洲,南對湘江口,分觀溠口。徐師港在三江口北三十裡,爵洲在三江口南四十裡。又曰:湘山迤于巴丘北,謂之射獵磯。江浦之右岸在城陵山,山有故侯景港,乃侯景泊舟師之所。 雲夢澤,《寰宇記》曰: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土丘半出,杜預所謂雲夢藪、巴丘湖是也。酈道元謂自江陵東界為雲夢藪,孟浩然詩「氣蒸雲夢澤」。然則夾江南北,皆其地也。 麇子東西兩城,春秋時楚昭王奔隨,王使王孫由於城麇。 永慶寺莊山頂有井,水泉清澈。僧齊己詩雲:鳥從井口出,僧自岳陽還。 楓橋堡有古塚,歲久傾圮,耕者得磚,上有文曰「大唐秦公墓」,堂皇扄固,不可發。縣令秦光享為封完之。 諸邑僧寺,大小百區,多五代時所建。太平興國五年,鼎嶽始改賜寺額者。乾明寺,舊永慶寺也,昔謂之新開寺。《雪竇語錄》所謂新開者,乾明祖師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