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虞初新志 | 上頁 下頁 |
七奇圖說 |
|
——西洋南懷仁 上古製造弘工,紀載有七,所謂「天下七奇」者是也: 巴必鸞城。 銅人巨像。 尖形高臺。 茅索祿王塋墓。 供月祠廟。 木星人形。 法羅海島高臺。 公樂場附,海舶附。 一、亞細亞洲巴必鸞城:瑟彌辣米德王后,創造京都城池。形勢矩方,每方長五十裡,周圍計三百里,城門共一百處,門皆以淨銅為之。城高十九丈,闊厚四丈八尺,以美石砌成。城樓上有園囿樹木諸景,引接山水,湧流如小河然。造工者每日三十萬人。 二、銅人巨像:樂德海島銅鑄一人,高三十丈,安置海口。其手指一人不能圍抱,兩足踏兩石台,跨下高廣,能容大舶經過。左手持燈,夜則點照,引海舶認識港口,以便叢泊。銅人內空,從足至手,有螺旋梯升上點燈。造工者每日千餘人,凡十二年乃成。 三、利未亞洲厄日多國孟斐府尖形高臺:多祿茂王所建,地基矩方,每方一裡,周圍四裡;台高二百五十級,每級寬二丈八尺五寸,高二尺五寸;頂上寬容五十人。造工者每日三十六萬人。 四、亞細亞洲嘉略省茅索祿王塋墓:亞爾德彌細亞王后,追念其夫王,建造塋墓。下層矩方,四面各有貴美石柱二十六株。穿廊圓拱,各寬七丈餘。內有石梯至頂,頂上銅輦一乘,銅馬二匹,茅索祿王像一尊。其奇異:一制度,二崇高,三精工,四質料純細白石築造。將畢,王后憶念其夫王,悵悶而殂。 五、亞細亞洲厄佛俗府供月祠廟:宏麗奇巧。基址建在湖中,以免地震摧倒。高四十四丈,寬二十一丈,內有細白石柱,凡一百五十七株,各高約七丈。廟內多細石絕巧人像。廟外四面各有橋,以通四門;橋最寬闊,以細白石為之。正門前,安置美石精工神像。築工者至二百二十年乃成。 六、歐邏巴洲亞嘉亞省供木星人形:斐第亞,天下名工,取山中一最堅大石,雕刻木星人形,身體弘大,工精細巧,安坐廟中。時有譏笑者語工師曰:「設此宏大之軀起立,寧不衝破廟宇乎?」工師答曰:「我已安置之,萬不能起立。」 七、法羅海島高臺:厄日多國多祿茂王建造,崇隆無際。高臺基址,起自丘山,以細白石築成。頂上多置火炬,夜照海艘,以便認識港涯叢泊。 古時七奇之外,歐邏巴洲意大理亞國羅瑪府營建公樂場一蜒,體勢橢圓,周圍樓房異式四層,高二十二丈餘,俱以美石築成。空場之徑七十六丈,樓房下有畜養種種猛獸諸穴,于公樂之時,即出猛獸,在場相鬥。觀者坐團圓台級,層層相接,高出數丈,能容八萬七千人座位。其間各有行走道路,不相逼礙。此場自一千六百年來,至今現存。 海舶百種不止,約有三等。小者僅容數十人,用以傳書信,不以載物。其腹空空,自上達下,唯留一孔,四圍點水不漏。下鎮一石,一遇風濤,不習水者盡入舟腹,密閉其孔,塗以瀝青,使水不進;操舟者,縛其身於檣桅,任水飄蕩。其腹空虛,水不沉溺,船底有鎮石,亦不翻覆。俟浪平,舟人自解縛,萬無一失。一日可行千里。中者容數百人,自小西洋以達廣東,則用此舶。其大者,上下八層,高約八丈。最小一層,鎮以沙石千余石,使舶不傾側震盪。二、三層載貨與食用之物。海水得淡水最艱,須裝千餘大桶,以足千人一年之用,他物稱是。上近地平板一層,中下人居之,或裝細軟切用等物。地平板外,則虛百步,為揚帆習武遊戲之地。前後各建屋四層,為尊貴者之居。中有甬道,可通頭尾。尾建水閣,可納涼,以待貴者遊息。舶兩旁列大銃數十門,其鐵彈有三十餘斤重者。上下前後,有風帆十餘道。桅之大者,二十丈,週一丈二尺;帆闊八丈,約需白布二千四百丈為之。鐵貓重六千三百五十餘斤,其纜繩週二尺五寸,重一萬四千三百餘斤。水手二三百人,將卒銳士三四百人,客商數百。有舶總管貴官一員,是西國國王所命,以掌一舶之事,有賞罰生殺之權。又有舶師三人,通天文二士。舶師專掌候風使帆,整理器用,吹號頭,指使夫役,探試淺水礁石,以定趨避。通天文士專掌窺測天文,晝測日,夜測星,用海圖量取度數,以識險易,知裡道。又有官醫,主一舶疾病。有市肆貿易食物。大舶不畏風浪,獨畏山礁淺沙;又畏火,舶上火禁極嚴,千人之命攸系。其起程但候風色,不選擇日時,亦未嘗有大失。若多舶同走,大者先行引路,舶後尾樓,夜點燈籠照視。燈籠週二丈四尺,高一丈二尺,皆玻璃板湊成。行海晝夜無停。有山島可記者,指山島行,至大洋中,萬里無山島,則用羅經以審方。審方之法,全在海圖量取度數,即知舶行至某處,離某處若干裡,瞭如指掌。 [張山來曰:極西巧思獨絕,然吾儒正以中庸為佳,無事矜奇鬥巧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