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魏鄭公諫錄 | 上頁 下頁
對大亂之後大可致化


  太宗論自古政化得失,因曰:「當今大亂之後,造次不可致化。」

  公對曰:「不然。凡人居安樂則驕逸,驕逸則思亂,思亂則難化。在危困則憂死亡,憂死亡則思化,思化則易教。然則,亂後易教,猶饑人易食也。」

  太宗曰:「善人為邦百年,然後勝殘去殺,大亂之後,將求致化,寧可造次而望乎?」

  公對曰:「此指常人,不在聖哲。若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為過。三年成功,猶謂其晚。」

  太宗深納其言。右僕射封德彝等鹹共非之,曰:「三代以後,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化而不能,豈能化而不欲?魏征書生,不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亂國家。」

  公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在於當時所化之而已。考之載籍,可得而知。昔黃帝與蚩尤七十于戰,其亂甚矣,既勝之後,複致太平。九黎亂德,顓頊征之,既克之後,不失其化。桀為亂虐而湯放之,在湯之日則得太平。紂為無道,武王伐之,成王之日亦致太平。若言人漸澆訛,不返淳樸,至今應悉為鬼魅,寧可複得而教化邪?」

  德彝等無以難之,然鹹以為不可。太宗力行不倦,三數年間,契丹、靺鞨內附,突厥破滅,部落列為編戶。太宗每謂侍臣曰:「貞觀之初,人皆異論雲:當今必不可行帝王道,唯魏征勸我而已。我從其言,不過數載,遂得華夏安寧,遠夷賓服。突厥萬代以來常為勍敵,今頭首並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使我不動幹弋,數年之間遂至於此,皆魏征之力也。」

  又複謂公曰:「玉雖有美質在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若遇良工,即為萬代之寶。朕雖無美質,為公所切磋,約我以仁義,弘我以道德,使朕功業至此,公亦足為良匠,唯惜不得使封德彝見之。」

  公再拜,謝曰:「匈奴破滅、海內康寧,自是陛下威德所加,實非群下之力;但喜逢明聖,不敢貪天之功。」

  太宗曰:「朕能任公,公稱所委,其功獨在朕乎?何故飾讓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