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萬曆野獲編 | 上頁 下頁
詞林(1)


  【翰林權重】

  內閣輔臣俱系職詞林,至今上任視事仍在翰院,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人謂詞臣偏重為非,是未知太祖時故事也。洪武十四年十月,命法司論囚擬律奏聞,從翰林春坊會擬平允,然後覆奏論決,是生殺大事,主於詞臣矣。至十二月,又命翰林編修檢討典籍、左右春坊司直正字等官考駁諸司奏啟以聞,如平允則序銜曰「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書之以進,則唐、宋平章參政之任又兼之矣。十五廢四輔官,遂設華蓋等殿閣大學士,以邵質等為之,二十三年,止稱學士,而任事如故也;唯建文不設學士,而永樂仍為殿閣大學士,秩本尊于史官坊局,安得不司禁密之寄,議者紛紛,正未考夫典故耳。

  【選庶起士之始】

  今會試後考選庶起士,人謂始于文皇帝永樂甲申科取二十八人,以應列宿,相傳已久,而竟不然。自太祖洪武四年開科取士,至六年癸醜,又當會試,詔命罷之,特選河南舉人張唯等四名、山東舉人王璉等五名俱授翰林院編修,命贊善大夫宋濂、桂彥良等教習,此即選考庶常權輿於此矣。至十八年乙丑科,而一甲三名丁顯、練子甯、黃子澄俱授翰林院修撰,此鼎甲得詞林之始也。是科即有庶起士楊靖者,試事於吏科,尋出使還,即升戶部侍郎,則遴考庶常,似是此年創始;然讀大誥又載承敕庶起士廖孟瞻,以受贓誅,事在十八年,則不始於乙丑矣。又《徐孟昭傳》雲:孟昭舉洪武乙丑進士,拜江西道監察禦史,入為禮科庶起士。其傳為梁用之所作。又戶部尚書追封湯溪伯郭資,亦乙丑科翰林庶起士;至二十一年戊辰解縉亦為中書庶起士,自戊辰至甲申又七科,而文皇帝修太祖故事,一甲曾棨、周述、周孟簡三人俱授修撰,又選楊相等二十八人為起士,並挨宿周忱為二十九人耳,向來紀述者殊未核。

  按,洪武十八年狀元有雲花綸者,則見《永平志》;有雲鄧偉奇為榜眼者,見《楚紀》;是科會元有雲黃子澄者,有雲鄧偉奇者,俱未知孰是。

  【遍歷四衙門】

  今世呼翰林、吏部、科、道,為四衙門,以其極清華之選也,然未有遍歷之者。本朝唯江西樂平人徐旭,字孟昭,登洪武十八年乙丑進士,授河南道禦史,入為禮科給事中,以忤旨降涿州訓導,進鳳陽教諭,擢安王府紀善,以薦者升知州,又入直史館,出為吏部考功員外郎,太宗入紹,升郎中,預修《太祖實錄》,升國子祭酒,降雲南參議,改翰林修撰,命修《永樂大典》,未幾卒。蓋於四衙門美官無所不曆,又再為教官,一出曳裾,一典方州,一參方面,且曾正大司成之位,三領著作之任。晚終於六品史官,于法不得恤,乃文皇遣禮部主事端禮諭祭,又命官給槥以殮,恩禮始終,亦異矣。

  一雲旭為永樂四年丙戌會試同考,卒於闈中。

  【勝國詞臣出使】

  太祖定天下,以元故詞臣危素、周伯琦輩不能殉節,薄之,俱廢置不終,所以歡事君也。然有極異者,如翰林侍讀張以寧,登元泰定丁卯進士,任黃岩州判官,再升六合知縣,又教諭淮南,再征國子助教,累入翰林,蓋食其祿者四十餘年。至明興,拜前官奉使安南封其國主,未至,王卒,國人請立世子,以寧不從,複請命於朝,乃許之,上以其奉使不辱,禦制詩八篇賜之,其寵異如此。按,以甯祖名留孫,元禮部尚書,父一清,參知政事,為元世臣,不宜遽忘其恩也。又羅複俊仁者,為偽漢陳友諒翰林編修,太祖取九江歸附,以為國子助教,遣說友諒子陳理于武昌,降之,又使山西諭降擴廓帖木兒,遷翰林編修,又使安南不受饋遣,上嘉之,拜弘文館學士,以其朴野,呼老實羅而不名,乞致仕歸,賜以大布衣,題其上曰:「性雖粗率,忠直可嘉,賜汝布衣,放歸田裡。」複召至京,上憐其老,遣還,賜以玉帶及鐵杖裘馬餐具,其被眷又十倍以寧,有非宋金華、陶當塗所敢望者。豈以二人雖仕兩國,不及危、周之顯貴耶?抑以出使時有口舌之勞也?是未可測。

  【詞林中舍互改】

  翰林著作之庭中,中書絲綸所出,古來並重,至我國初猶然。如洪武間朱孟辨以翰林編修改中書舍人,至永樂間黃淮以中書舍人,召入翰林備顧問,尋命入內閣掌制誥升編修;庶起士張益授中書舍人、升左評事,俱仍于翰林院供職;姚友直以中書舍人升太子洗馬,而庶起士高穀等七人同授中書舍人,高即轉春坊司直郎;宣德間朱祚以詞賦授中書舍人升翰林修撰,教內官書;景泰元年,中書舍人陳學等四人俱升翰林編修,仍於內閣書辦,蓋當時以為恒典。自舍人之有冑子而任漸輕,其後雜流貲郎一概混拜兩房兩殿充塞,且負甲科筮仕授此官者,必別標署以自異矣。然翰林之猥雜,在唐尤甚,如畫工、棋博士、茶酒司之屬,鹹得待詔翰林,猶今日中書科熏蕕玉石之無別也,必如國初故事,始不失兩制遺意雲。

  【鼎甲同為庶常】

  國初選庶起士,不獨諸進士也,亦不獨新科也,如永樂甲申科,則一甲曾棨等三人,楊相等廿五人,為廿八宿,而以周忱為挨宿。宣德三年戊申,將立太子,上欲選賢才備宮寮,上出題親試,為諸葛孔明可興禮樂論,拔翰林官及進士共三十一人,比永樂二十八宿例,則有官者不列宿中矣。時狀元馬愉仍為選首,而以所為二十八人者,正史及紀載諸書俱不載姓名,今無可考。唯是宣宗在禦十年,凡三開科,宣德二年為丁未,僅留邢恭一人為庶起士,以譯字得第,因留之,是年所得起士,又有肅鎡,共二人而已;五年為庚戌科,命大學士楊士奇等選薩奇等八人為庶起士,上親試用人何以得其力論,命侍讀學士王直為之師,給房舍酒饌如永樂例;至八年為癸醜科,是年三月命禮部尚書胡濙等選新進士尹昌等六員,上命改庶起士,同薩琦等進學,賜賚亦如永樂例,仍命王直督之,三月一考其文。本年十一月,又命尚書蹇義等選前科之俊,並癸醜新科得徐珵等十三人為庶起士,同薩琦等於翰林進學,仍以王直訓督,而楊榮考校之;本月之己酉日,上又謂吏部尚書郭璡曰:「在外庶官,亦必有文學可取者,朕欲得其人用之,命卿選擇。」明日,璡即引六十八人入奏,上命楊士奇等試於庭,得知縣孔友諒、進士胡端楨、廖莊、宋璉,教諭黃純、徐唯超,訓導婁升等共七人,上命改進士為起士,同黃純等曆事六科以備用。則是年凡三試庶常,外吏教官亦列其中,若孔友諒者,為永樂戊戌科起士授知縣以出,已十八年,又入為庶常,尤為奇事,而丁未、庚戌兩科,尚讀書未散館也。至九年甲寅三月,上命行在翰林修撰馬愉、陳詢、林震、曹鼐,編修林文、龔琦、鐘複、趙恢,大理寺左評事張益開、庶起士薩琦、何瑄、鄭建、江淵、李紹、姜洪、徐珵、林補、賴世隆、潘洪、尹昌、黃纘、方熙、許南傑、吳節、葉錫、王玉、劉實、虞英、趙智、陳金、王振、逯端、黃回、祖傅綱、蕭鎡、陳惠、陳睿三十七人,于文淵閣進學,至是召入左順門試之,上親第高下,賜賚有差,以少詹兼讀學王直有訓勵勞,賜鈔千貫,其前修撰四員馬、林、曹三人俱丁未庚戌癸醜狀元,陳詢者則永樂戊戌庶常,至是已十七年老詞臣矣,編修四人亦皆鼎甲,乃與廷評起士同業同考,俱異典也。未幾,宣宗升遐,三科起士皆不及授官,至正統而始拜職雲。前所記蕭鎡、景泰拜相,而史竟不雲曾為起士,鎡本傳中雲:宣宗選蕭鎡等二十人入館,改庶常讀書,則當時癸醜散館又不止三次。又庚戌科趙忠為吾邑人,亦選起士,而史不載,以上見各家記述中者,什僅得一二,修史之魯莽,罪不勝誅矣。至景泰二年辛未,選吳匯等二十五人與狀元柯潛等三人,共二十八人,如永樂甲申之制,始盡復舊規,皆讀書東閣中,不別立館司,不出居外署,唯命閣臣教習考試,其制特為隆重雲。若鼎甲之不同庶常習學,未知起於何科,至隆慶五年,閣臣高拱等建白,始同諸起士讀書為辛未科雲。

  王文端自丁未至正統丙辰四科為起士教習,自癸醜、丙辰、己未連三科為會試主考,俱本朝所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