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萬曆野獲編 | 上頁 下頁
宗藩(3)


  【趙王監國】

  永樂二年,上在京師(今南京),以第三子趙王高燧留守北京;永樂八年改命皇長孫留守,而燧猶留行在,時皇孫睿齡十有三矣。至永樂廿一年,上在行在頻以疾不視朝,中外事悉命皇太子決之。時仁宗英斷,裁抑宦寺,而內臣黃儼、江保等,尤見疏斥,因日讒太子于上,賴聖明不能間,然亦稀得進見矣。儼素厚高燧,嘗陰為之地,詐造毀譽傳於外,謂上注意趙王,外結常山護衛指揮孟賢等舉兵推趙王為主,因謀不利於上並皇太子。時欽天監官王射成與賢厚善,密告賢天象當易主,賢等謀益急,令興州後屯衛軍高正等連結貴近,就宮中進毒於上,候宴駕即劫收內庫兵仗符寶,執文武大臣,令高正偽撰遺詔付中官楊寶養子,至期以禦寶頒出,廢皇太子而立趙王高燧為皇帝。時有常山護衛總旗王瑜者,高正之甥也,正密告之,瑜力諫不從,瑜遂非時上變。上覽偽詔震怒,立捕楊養子斬之,命急捕賊,盡得之,召皇太子、趙王、勳臣、文臣等皆至。上禦右順門親鞫之,上顧高燧曰:「爾為之耶?」燧戰慄不能言。皇太子力解之曰:「高燧必不與謀。」上以王射成以天象誘人,先誅之,賢等更加窮治,勿令遽死,未幾並其黨悉誅。此事詳見《實錄》中,審爾,趙王之罪不容赦矣。鄭曉《吾學編》敘此事,不雲高正等謀弒,殊為失實。趙王以洪熙元年之國彰德,宣宗征漢庶人還師時,欲乘虛襲趙,以楊士奇力諫而止,似乎失刑。

  高正一作高以正,瑜後曆官至都督僉事。

  【楊東裡議趙王】

  宣宗之討高煦也,回師欲襲趙,時楊榮極贊成之,賴楊士奇力諫而止,人稱其功至今不衰。然士奇之志贊善梁潛墓也,雲:「永樂十五年,車駕狩北京,上有疾,兩京隔數千里,支庶萌異志者,內結權幸,飾詐為問,一二讒人助於外,會有陳千戶事連梁潛,遂死非命,十六年九月十七也。」所謂萌異志者,蓋指趙王高燧;權幸者,內臣黃儼、江保也。既謂趙有異志,何以力保其不反?且知梁潛之冤矣,何以自文皇崩後又相三朝二十餘年,不一為潛白見冤狀,使得昭雪於泉下耶?方仁宗監國時,潛又與士奇同為侍臣之副,殆不可曉。

  潛曾主永樂十三年會試,又主十五年應天鄉試。

  【周定王異志】

  周定王橚,高皇帝第五子,高皇后出,初封吳,國于浙江之錢唐,繼改封周,建國河南開封府。至洪武二十二年,自棄其國走鳳陽,上命遷之雲南,未行赦歸,建文帝即位,王次子有□~FHSF;,告王謀逆,又竄雲南。已召還留京師,比靖難師入,出見,文皇哀之,複封開封。王上書言汴城歲苦河患,上為營洛陽新宮。將徙封焉,未幾又言河堤漸固,乞仍修舊宮以省煩費,上又從之。永樂十八年十月,護衛軍丁奄三等,屢上變告王不軌,召至京師面詰之,示以告詞,唯頓首稱死罪,乃革其三護衛放還。夫定王世所稱賢者,而舉動乃爾,其初有□~FHSF;蜚語,尚雲方、黃造謀,繼而再告,輸伏無辭矣,豈非瞰六飛屢駕,複襲壬午故事耶?且當太祖在禦,不俟父命,擅離封域,既而倏請洛陽,仍乞大樑,何其躁動耶?再竄滇南,終保祿位,幸矣。

  【藩府再建】

  太祖第七子齊庶人,之國山東青州府,建文中以嫌死,國除,而太宗第二子漢庶人即封其地,未行而改樂安州,後憲宗第七子又國於此,是為衡恭王,傳至今。第八子潭王,封湖廣之長沙府,後坐妃事自焚,國除,仁宗第五子襄憲王又封其地,至正統間移襄陽,英宗第七子又國於此,是為吉簡王,傳至今。第十二子湘獻王封湖廣之荊州府,建文中坐嫌自焚,國除,至成祖靖難以太祖第十五子徙國其地,是為遼簡王,傳至隆慶二年,庶人憲〈火節〉以罪廢不嗣,第二十二子安惠王之國陝西平涼府,尋以無子,國除,永樂中,以太祖第二十子封其地,是為韓憲王,傳至今。第二十四子郢靖王,之國湖廣之安陸州,無子國除,仁宗第九子封其地,是為梁莊王,又以無子國除,至憲宗第四子獻皇帝,複于安陸建國,世宗龍飛,升為興都承天府。懿文太子第四子衡王,永樂中降封懷恩王,建國江西建昌府,未幾廢之,後為仁宗第六子荊憲王封國,又改封湖廣蘄州,至憲宗第六子又封其地,是為益端王,傳至今。仁宗第十子衛恭王,建國河南懷慶府,未行薨,即改第二子鄭靖王自陝西鳳翔府徙國於此,傳至今。英宗第五子秀懷王,之國河南汝寧府,無子國除,即以封第六子為崇簡王,傳至今。憲宗第五子岐惠王之國湖廣德安府,無子國除,即以第九子壽定王補封其地,又無子國除,至世宗朝又以第四子封德安,是為景恭王,不數年薨,亦以無子國除。憲宗第十一子汝安王之國河南衛輝府,無子國除,弘治間又建興府於此,獻王以逼黃河為辭,乞改安陸,上允之,至今又為潞王府,則先帝穆宗之第四子,而今上之同母弟也,以萬曆十七年之國。按,安陸之封再絕,而興邸肇開,遂為萬世豐鎬之地,德安之封再殄再續,而景王又世宗愛子,幾有奪嫡之漸,終以胙土不嗣。蓋廢興莫非天意,不皆地靈也。

  按,太祖第五子初封吳王,旋改封周,蓋以上霸府初開,曾以吳王紀號,故亟更之也。至懿文第三子允熥又封吳王,何耶?不可謂非方、黃諸公之失矣。又如憲宗於景泰中從太子降封沂王,英宗復辟,太子反正,則沂亦青宮潛邸,不宜再封,至涇簡王為憲宗第十二子,弘治十五年又之國沂州,憲宗初被廢,雖不入沂,然景帝時給事中徐正曾密疏欲出太上及沂王於沂州矣。此等嫌疑之地,即不封建亦可。是時劉晦庵當國,李西涯、謝木齊為佐,何以不商及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