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呻吟語 | 上頁 下頁
五十二


  人君者,天下之所依以欣戚者也。一念怠荒,則四海必有廢弛之事,一念縱逸,則四海必有不得其所之民。故常一日之間,幾運心思于四海,而天下尚有君門萬里之歎。苟不察群情之向背,而惟己欲之是恣,嗚呼!可懼也。

  天下之存亡系兩字,曰天命。天下之去就系兩字,曰人心。

  耐煩則為三王,不耐煩則為五霸。

  一人憂,則天下樂;一人樂,則天下憂。

  聖人聯天下為一身,運天下于一心。今夫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皆吾身也,痛癢之微,無有不覺,無有不顧。四海之痛癢,豈帝王所可忽哉?夫一指之疔如粟,可以致人之死命。國之存亡不在耳目聞見時,聞見時則無及矣。此以利害言之耳。一身麻木若不是我,非身也。人君者,天下之人君。天下者,人君之天下。而血氣不相通,心知不相及,豈天立君之意耶?

  無厭之欲,亂之所自生也。不平之氣,亂之所由成也。皆有國者之所懼也。

  用威行法,宜有三豫,一曰上下情通,二曰惠愛素孚,三曰公道難容。如此則雖死而人無怨矣。

  第一要愛百姓。朝廷以赤子相付託,而士民以父母相稱謂。

  試看父母之于赤子,是甚情懷,便知長民底道理。就是愚頑梗化之人,也須耐心漸漸馴服。王者必世而後仁,揣我自己德教有俄頃過化手段否?奈何以積習慣惡之人,而遽使之帖然我順,一教不從,而遽赫然武怒耶?此居官第一戒也。有一種不可馴化之民,有一種不教而殺之罪。此特萬分一耳,不可以立治體。

  天下所望于聖人,只是個安字。聖人所以安天下,只是個平字。平則安,不平則不安矣。

  三軍要他輕生,萬姓要他重生。不輕生不能勘亂,不重生易於為亂。

  太古之世,上下相忘,不言而信。中古上下求相孚。後世上下求相勝:上用法勝下,下用欺以避法;下以術勝上,上用智以防術。以是而欲求治,胡可得哉?欲復古道,不如一待以至誠。誠之所不學者,法以輔之,庶幾不死之人心,尚可與還三代之舊乎?

  治道尚陽,兵道尚陰;治道尚方,兵道尚圓。是惟無言,言必行;是惟無行,行必竟。易簡明達者,治之用也。有言之不必行者,有言之即行者,有行之後言者,有行之竟不言者,有行之非其所言者。融通變化,信我疑彼者,兵之用也。二者雜施,鮮不敗矣。

  任人不任法,此惟堯、舜在上,五臣在下可矣。非是而任人,未有不亂者。二帝三王非不知通變宜民、達權宜事之為善也,以為吾常禦天下,則吾身即法也,何以法為?惟夫後世庸君具臣之不能興道致治,暴君邪臣之敢於恣惡肆奸也,故大綱細目備載具陳,以防檢之,以詔示之。固知夫今日之畫一,必有不便於後世之推行也,以為聖子神孫自能師其意,而善用於不窮,且尤足以濟吾法之所未及,庸君具臣相與守之而不敢變,亦不失為半得。暴君邪臣即欲變亂,而奔髦之猶必有所顧忌,而法家拂士亦得執祖宗之成憲,以匡正其惡,而不苟從,暴君邪臣亦畏其義正事核也,而不敢遽肆,則法之不可廢也明矣。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安施。

  居上之患,莫大於賞無功,赦有罪;尤莫大于有功不賞,而罰及無罪。是故王者任功罪,不任喜怒;任是非,不任毀譽。

  所以平天下之情,而防其變也。此有國家者之大戒也。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下情之通於上也,如嬰兒之于慈母,無小弗達;上德之及於下也,如流水之於間隙,無微不入。如此而天下亂亡者,未之有也。故壅蔽之奸,為亡國罪首。

  不齊,天之道也,數之自然也。故萬物生於不齊,而死于齊。而世之任情厭事者,乃欲一切齊之,是益以甚其不齊者也。夫不齊其不齊,則簡而易治;齊其不齊,則亂而多端。

  宇宙有三綱,智巧者不能逃也。一王法,二天理,三公論。

  可畏哉!

  《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又曰:「豈弟君子,民之父母。」君子觀于《詩》而知為政之道矣。

  既成德矣,而誦其童年之小失;既成功矣,而笑其往日之偶敗,皆刻薄之見也。君子不為。

  任是最愚拙人,必有一般可用,在善用之者耳。

  公論,非眾口一詞之謂也。滿朝皆非,而一人是,則公論在一人。

  為政者,非謂得行即行,從可行則行耳。有得行之勢,而昧可行之理,是位以濟其惡也。君子謂之賊。

  使眾之道,不分職守,則分日月,然後有所責成而上不勞,無所推委而下不奸。混呼雜命,概怒偏勞,此不可以使二人,況眾人乎?勤者苦,惰者逸,訥者冤,辯者欺,貪者飽,廉者饑,是人也,即為人下且不能,而使之為人上,可歎也夫!

  世教不明,風俗不美,只是策勵士大夫。

  治病要擇良醫,安民要擇良吏。良吏不患無人,在選擇有法,而激勸有道耳。

  孔子在魯,中大夫耳,下大夫僚儕也,而猶侃侃。今監司見屬吏,煦煦沾沾,溫之以兒女子之情,才正體統,輒曰示人以難堪,才尚綜核,則曰待人以苛刻。上務以長厚悅下官心,以樹他日之桃李;下務以彌文塗上官耳,以了今日之簿書。

  吏治安得修舉?民生安得輯寧?憂時者,傷心慟之。

  據冊點選,據俸升宮,據單進退,據本題覆,持至公無私之心,守畫一不二之法,此守常吏部也。選人嚴於所用,遷官定於所宜,進退則出精識於撫按之外,題覆則持定見於科道之中,此有數吏部也。外而與士民同好惡,內而與君相爭是非。銓注為地方,不為其人去留;為其人,不為其出身與所恃品材官。

  如辨白黑,果黜陟,不論久新。任宇宙於一肩,等富貴於土苴。

  庶幾哉其稱職矣。嗚呼!非大丈夫孰足以語此?乃若用一人則注聽宰執口脗,退一人則凝視相公眉睫,借公名以濟私,實結士口而灰民心,背公市譽、負國殖身。是人也,吾不忍道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