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拾遺記 | 上頁 下頁


  周武王東伐紂,夜濟河。時雲明如晝,八百之族,皆齊而歌。有大蜂狀如丹鳥,飛集王舟,因以鳥畫其旗。翌日而梟紂,名其船曰蜂舟。

  魯哀公二年,鄭人擊趙簡子,得其蜂旗,則其類也。【事出《太公六韜》。】武王使畫其像於幡旗,以為吉兆。今人幡信皆為鳥畫,則遺像也。

  成王即政三年,有泥離之國來朝。其人稱:自發其國,常從雲裡而行,聞雷霆之聲在下;或入潛穴,又聞波濤之聲在上。視日月以知方國所向,計寒暑以知年月。考國之正朔,則序曆與中國相符。王接以外賓禮也。

  四年。旃塗國獻鳳雛,載以瑤華之車,飾以五色之玉,駕以赤象,至於京師。育于靈禽之苑,飲以瓊漿,飴以雲實,二物皆出上元仙。方鳳初至之時,毛色文彩未彪發;及成王封泰山、禪社首之後,文彩炳耀。

  中國飛走之類,不復喧鳴,鹹服神禽之遠至也。及成王崩,沖飛而去。孔子相魯之時,有神鳳遊集。至哀公之末,不復來翔,故雲:「鳳鳥不至。」可為悲矣!

  五年。有因祇之國,去王都九萬里,獻女工一人。體貌輕潔,被纖羅雜繡之衣,長袖修裾,風至則結其衿帶,恐飄颻不能自止也。其人善織,以五色絲內於口中,手引而結之,則成文錦。其國人來獻,有雲昆錦,文似雲從山嶽中出也;有列堞錦,文似雲霞覆城雉樓堞也;有雜珠錦,文似貫珠佩也;有篆文錦,文似大篆之文也;有列明錦,文似列燈燭也。

  幅皆廣三尺。其國丈夫勤于耕稼,一日鋤十頃之地。又貢嘉禾,一莖盈車。故時俗四言詩曰:「力勤十頃,能致嘉穎。」

  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雌雄各一,以玉為樊。其國使者皆拳頭尖鼻,衣雲霞之布,如今朝霞也。經歷百有餘國,方至京師。其中路山川不可記。越鐵峴,泛沸海,蛇洲、蜂岑。鐵峴峭礪,車輪剛金為輞,比至京師,輪皆銚銳幾盡。又沸海洶湧如煎,魚鱉皮骨堅強如石,可以為鎧。泛沸海之時,以銅薄舟底,蛟龍不能近也。又經蛇洲,則以豹皮為屋,於屋內推車。

  又經蜂岑,燃胡蘇之木,此木煙能殺百蟲。經途五十餘年,乃至洛邑。成王封泰山,禪社首。使發其國之並童稚,至京師,須皆白。及還至燃丘,容貌還複少壯。比翼鳥多力,狀如鵲,銜南海之丹泥,巢昆岑之玄木,遇聖則來集,以表周公輔聖之祥異也。

  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毫之中。綴金玉毛羽為衣裳。能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為犀、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為虎、兕,口中生人,備百戲之樂,宛轉屈曲於指掌間。

  人形或長數分,或複數寸,神怪欻忽,衒麗于時。樂府皆傳此伎,至末代猶學焉,得粗亡精,代代不絕,故俗謂之婆候伎,則扶婁之音,訛替至今。

  昭王即位二十年,王坐祇明之室,晝而假寐。忽夢白雲蓊蔚而起,有人衣服並皆毛羽,因名羽人。王夢中與語,問以上仙之術。羽人曰:「大王精智未開,欲求長生久視,不可得也。」王跪而請受絕欲之教。羽人乃以指畫王心,應手即裂。王乃驚寤,而血濕衿席,因患心疾,即卻膳撤樂。

  移於旬日,忽見所夢者複來,語王曰:「先欲易王之心。」乃出方寸綠囊,中有續脈明丸、補血精散,以手摩王之臆,俄而即愈。王即請此藥,貯以玉罐,緘以金繩。王以塗足,則飛天地萬里之外,如遊咫尺之內。有得服之,後天而死。

  二十四年。塗修國獻青鳳、丹鵲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鵲皆脫易毛羽。聚鵲翅以為扇,緝鳳羽以飾車蓋也。扇一名遊飄,二名條翮,三名虧光,四名仄影。時東甌獻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娛。使二人更搖此扇,侍于王側,輕風四散,泠然自涼。此二人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及昭王淪于漢水,二女與王乘舟,夾擁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漢之人,到今思之,立祀于江湄。

  數十年間,人于江漢之上,猶見王與二女乘舟戲于水際。至暮春上巳之日,褉集祠間。或以時鮮甘味,采蘭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鐵之器,並沉水中,以驚蛟龍水蟲,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號曰招祇之祠。綴青鳳之毛為二裘,一名燠質,二名暄肌,服之可以卻寒。至厲王流於彘,彘人得而奇之,分裂此裘,遍於彘土。罪入大辟者,抽裘一毫以贖其死,則價值萬金。

  錄曰:武王資聖智而克伐,觀天命以行誅。不驅熊羆之師,不勞三戰之旅,一戎衣而定王業,憑神力而協符瑞。至於成王,制禮崇樂,姬德方盛,營洛邑而居九鼎,寢刑廟而萬國來賓。雖大禹之隆夏績,帝乙之興殷道,未足方焉。故能繼後稷之先基,紹公劉之盛德,文、武之跡不墜,故《大雅》稱為「令德」。播聲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於九圍之表。神智之所綏化,遐邇之所來服,靡不越嶽航海,交贐於遼險之路。瑰寶殊怪之物,充于王庭;靈禽神獸之類,游集林蘌。詭麗殊用之物,鐫斫異於人功。方冊未之或載,篆素或所不絕。及乎王人風舉之使,直指逾於日月之陲,窮昏明之際,覘風星以望路,憑雲波而遠逝。所謂道通幽微,德被冥昧者也。成、康以降,世祀陵衰。昭王不能弘遠業,垂聲教,南游荊楚,義乖巡狩,溺精靈于江漢,且極於幸由。水濱所以招問,《春秋》以為深貶。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貞節。精誠一至,視殞若生。格之正道,不如強諫。楚人憐之,失其死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